📖 ZKIZ Archives


陳德豪﹕深滬打通 下一目標「入摩」

1 : GS(14)@2016-12-07 07:31:38

【明報專訊】深港通開通,成交量不高,北向用了20%左右,南向更少,用了不夠10%,相對兩年前滬港通開通時,一下子日額度已被用光,表面上是天淵之別。筆者也能感覺到身邊有不少投資者有點失望。

深A市值太高 不合價值投資者

我認為深港通也是要看長線的。首先,滬港通開通之前,那時的海外資金只能透過複雜的QFII買A股,滬港通車,有更多投資者能參與,而且中國人愛面子,在首天,當然比較熱鬧,兩年後再開通深港通,不能直接比較。另外,人民幣轉向是很重要的因素,從2015年8月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或港元已累跌了超過10%,也就是說,如果海外投資者從那時買了A股,單是匯率損失已經超過10%,現在主流觀點也是認為人民幣仍要下跌,所以買深圳A股的動力,也不能和兩年前比較。

深圳A股和上海A股不一樣的地方是,深圳A股有較多中小型的科技股或製造業公司,平均市值較上海A股的小,但相對香港的中小板,深圳A股的市值就大得多,對於內地人而言,有些香港中小企,市值只有幾億元,沒有成交量,可說是匪夷而所思的事。

然而,市值高不代表一定會賺更多錢,很多深圳A股股價高、市值大,PE也高,市盈率三四十倍的,比比皆是,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很難買得下手。

成交量是香港6至8倍

本身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多數是機構投資者,所以我認為深港通北向的資金,會比滬港通的更少。 當然也有例外,如一些白酒股、優質的科技股和地產股,多數在深圳A股上市。放眼2017年 ,滬深兩市已經打開,A股入MSCI指數就是下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畢竟A股的成交量已經是香港成交量的6至8倍,所以目標也不是引入香港的散戶,目標還是海外的大機構,長遠而言,A股的機構參與度提高可減低市場的波動性。

增加機構參與 內地市場更穩

國際機構買不買A股,還是未知之數,因為人民幣下跌,做對冲又不容易,加上一些操作細節還要商討,相反,較為確定的就是內地資金續買港股, 這個趨勢在好一段時間也不會改變,這無疑是對港股長遠利好的。

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24&issue=20161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