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炒得飛起的“無人機”:抱歉 這片天空暫時不讓你飛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7.html

i黑馬:無人機在國外吵得飛起,但在中國黑馬哥知道,天上若真飛個無人機,很可能會被某人拿獵槍射下來。美聯社美聯社今天發了篇文,說無人機革命近在眼前,但仍面臨監管、技術障礙。

最常用的猜測,無人機可能會先拿來送貨,取代卡車、三輪車。其實,它還有很多用處,比如拿去撒農藥、檢查高壓電線、拍電影等。
 
以下為文章全文:無人機來了。

\

記者還走訪了附近的上海銀行上工支行,得到的回複均是:視行內當日外匯現鈔存余情況,給予辦理。即便在已經臨近營業結束的下午4點左右,該支行仍表示,有數千美元現鈔可供客戶辦理換匯並現場提取。

此前的10月28日,外匯局針對“要求部分商業銀行采取適當措施,收窄結售匯逆差”的報道,作出官方辟謠,“外匯管理政策連續一貫,沒有任何變化”。外匯局表示,未對匯兌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銀行遵守現行規定,切實履行展業自律要求,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

原則:客戶櫃臺取匯,後臺需“闖通關”

某股份制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對於居民個人正常的經常項下外匯需求,相關政策仍以“簡政放權、提供便利”為主要原則。

需要強調的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親測中體驗到的“便利”,是提供給有實際用匯需求的客戶的。銀行堅守的原則,也的確是“提供便利”和“防範風險”、“反洗錢”相結合。

據上述人士透露,在客戶看不到的“後臺”數據監控中,銀行已加強了管理,尤其是針對“個人分拆和重複購付匯”業務。

他分析道,在操作中,銀行可能只需一兩個步驟就能判斷是否需拒絕客戶的換取匯要求。首先,該行各網點在接辦個人購付匯業務時,近期要求對客戶業務背景真實性的審查,例如,通過系統事先查詢客戶近期購付匯記錄及相應境外收款人的收匯記錄。“有些客戶有用分拆規避限額監管的嫌疑,我們會要求這些‘可疑’客戶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

第二,該行還要求分支行加強對個人外匯“關註名單”的管理,遵循審慎第一、從嚴控制的原則,甄別出擬列入“關註名單”的客戶和業務。

中行某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不能連續多日封頂取現美元,後臺系統有監管,如果連續多日取會被查。他說,“外幣攜帶證”目前的上限是一萬美元,即使客戶取了5萬美元也帶不出境,所以銀行後臺監管系統對連續多日封頂取美元現鈔重點關註,一旦上報到外匯局,則可能影響下一年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

中國銀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姜煦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外匯局有一個大數據監控體系,銀行對於個人客戶在銀行購匯的任何動作都要做國際收支申報,而外匯局一般會對銀行做出“提醒或提示”;同樣的做法也適用於多人分拆購匯後匯向同一個賬戶。

不過,這是一種事後監管的措施。如果個人購匯者年內規避了一次額度控制,一旦進入“關註名單”,第二次將不可能成功。

建行某網點櫃臺負責人還提醒記者,如果從多人的卡中各轉一部分錢到同一張卡,之後再換美元,也會影響客戶換匯記錄——外匯局如果查出來就會被拉黑,之前已經有過先例。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的換匯熱潮與人民幣貶值預期有關。不過,人民幣究竟還會跌多久?

招商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認為,9月外匯供求形勢並未明顯惡化。未來人民幣匯率究竟會升還是貶,主要還是跟外圍的美元指數走勢有關系。目前支撐美元強勢有兩個基本因素:一是美國經濟良好表現與美聯儲加息預期,第二個是英國脫歐以及歐元區、日本可能會有一些動蕩或者匯率政策的變化。但是,他認為這兩個因素之間有一定對沖,如果外圍的動蕩加劇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未來美元加息的節奏會進一步放緩。

就在10月31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154個基點至6.7641,上調幅度為逾一個月來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18

很抱歉,“知識付費”真的救不了你的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8/162641.shtml

很抱歉,“知識付費”真的救不了你的焦慮
首席發言者首席發言者

很抱歉,“知識付費”真的救不了你的焦慮

如果你是因為焦慮而去選擇知識付費,那麽你最好先觀察的是你的焦慮。

本文由首席發言者(微信ID:shouxifayanzh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承哲。

知識付費這件事,一直以來的文章都在圍繞行業發展在分析,而我這篇則回歸到個人需求的角度去重新看待知識付費。

1

1

上圖是“易觀千帆”對於"得到APP"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7月得到的用戶總使用時長還首次超過了8000萬小時,而在此之後則是一路下跌,而從9月開始就一直長期處於2000萬小時以下,差不多是原來的1/4。

也難怪羅振宇如此焦慮,在2017年的跨年演講中,直接把“時間的朋友”改成了“時間的戰場”,同時還在3月份正式停止了《羅輯思維》的更新,集中所有精力在“得到”上。

再來看看知乎live,雖然沒有公布數據,但似乎情況也不樂觀。

2

知乎live的用戶們,也在知乎上開始吊打知乎live,表示自己被收了太多“智商稅”,“你在知乎上聽過哪些坑爹的live”有著130萬的圍觀量。

可能有人認為我是來黑知識付費的,但恰好相反,我認為知識付費依然有著其價值,同時,我也不認為所有知識付費人群都是在交智商稅。

在我看來,只不過是市場正在回歸理性,知識付費的人群至少可以分為兩撥。一撥是理性付費人群,而另一波則是情緒性消費人群。

我不認為得到用戶的時間,是被其他知識付費的對手爭奪過去了,主要原因在於後者情緒性消費人群開始離場,與對手有多厲害無關。

現在,我們來考察一下情緒性付費人群的出現成因。

2

一個人會焦慮,當然會有各種原因,房貸壓力、工作壓力。但是無論如何,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現代人的主要焦慮來自人際關系而非生存壓力,我們早就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年代,但是焦慮卻依然無處不在,所有原因都在於人際關系。

你焦慮的不是你沒錢,而是焦慮你同事、你鄰居過的比你好,所以你要更努力的超過他們才能安心。

所以罪魁禍首是微信(沒有黑微信的意思)。

沒有微信之前,我們父母的生活圈極為狹窄,溝通都需要電話、書信,哪個同學發大財了,哪個鄰居去泰國旅遊了,都是不知道的,即使知道也是沒太大感覺的,因為離得太遠,並不知道對方生活到底有多逍遙,因此焦慮感相對今天來說肯定會少很多。

微信這個潘多拉魔盒打開之後,你會看到,原來你高中班上的班長不僅考上了重本,還成功留在了北京金融圈作為明星投資人打拼,每天接觸各種高大上的社交場合,什麽API、BD、CEO、DAU、ERP、FOUNDER、GQ、H5、IAAS、JD、KPI、MAU、PGC、SKU、UGC、VP這些你聽不懂的詞像口頭禪一樣出現在他朋友圈。

而你留在老家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小時候只能仰望他就算了,現在還要繼續在朋友圈仰望他高大上的生活,恨得牙癢癢。

當然,班長他過的也並不是很開心,他每天接觸著各種同齡的比他牛逼的創業者,親眼見證他們年紀輕輕就實現了千萬身家,當然最厲害的是同道大叔套現兩個億,除此之外他朋友圈還要忍受各種大佬在高爾夫球場、夏威夷瀟灑的照片,班長每天在座地鐵下班回到自己小出租房的路上心如刀絞,望著海澱15萬一平的學區房,這樣的日子似乎也沒有盡頭。

其實你不知道,班長有時候還會刷一下你的朋友圈,嫉妒一下你看上去很平靜的生活。

毫無疑問,這類焦慮的人非常渴望抓住些什麽。

這時候羅振宇老師來了,他隔著屏幕向你伸出胖乎乎的大手說,“世界末日也沒什麽好怕的,都跟我來”,於是你和班長都踩上了知識付費的這條船。

3

事實上,這類付費人群都是情緒性消費,他們東張西望,看看這個老師的介紹不錯就立即買,看看那個老師也不錯也買,從得到到喜馬拉雅,他們一路買買買,非常害怕自己一旦錯過了哪個老師的講課,就會錯過這一波的機會,患得患失。

而在購買的一瞬間,他們的焦慮消失了。

當然,早期的他們也是勤奮的,上進的,每天雞血般的準時在上下班收聽這些內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要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自己居然又開始為自己沒有準時打開而焦慮。

有一次沒打開,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他們也忘了自己曾經訂閱過某個老師的內容。

以上則是這類焦慮人群的普遍現狀。

4

對於這部分焦慮人群來說,他們對於知識付費的真正看法其實是投資。

通過投資獲取這部分知識,以期待百倍的回報,這當然不可能啊。

通過冷靜的分析,以下兩點會讓他們最終失望。

1)碎片化的知識很難立即解決你具體的實際的問題。碎片化的知識只能幫助你增進對於某些事情的理解,以及交給你一些較為初級簡單的方法。

但是從知道到做到,還需要真正親自實踐,但現實中大多數都是懶人,都是通過聽某個老師說某件事,然後再加上一些幻想,好像自己也已經完成了一樣,於是又急急忙忙的進入到下一條信息流之中。

當然不否認碎片化知識偶爾還是會立即產生幫助,只不過我想說的是絕大多數碎片化知識連同我這篇文章在內都如同雞湯一樣,無法形成系統認識,你是記不住那麽多的,能記住一點點就好。

而真正的學習是有系統化學習,你是需要嚴格記住相當多的內容才能真正理解精髓,碎片內容都不是。

2)形成對世界的深度認知,真的是需要時間的。人的大腦結構沒有在這個時代發生變化,你對於某件事擁有不同觀點,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積累。

這種積累時間是不可能縮短的,它既需要生活經驗的驗證,又有來自書本、他人寄予的知識,互相反哺之後才能形成你的看法。

有興趣的可以再去看看“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個時間是繞不過去的,速成不了。

對於情緒性消費人群而言,他們同樣也把知識付費看成了一條速成之路,這種非理性投資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甚至最後還有一部分人會反過來討伐官方平臺,唾棄平臺介紹中充滿了各種營銷包裝,羅振宇老師把知識付費說的天花亂墜,說好的世界末日船票呢?為什麽最後什麽也沒有得到?

怎麽說呢,這件事也需要分兩面來看,官方為了宣傳自然需要帶上非常炫目的營銷色彩,但是千人千面,一千人個人看到會產生一千種反應,非理性消費的人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捷徑,而理性消費的人則不是。

下面來談談,知識付費的理性人群。

5

所以客觀來說,短期來看知識付費是一件投資回報率極低的事情,它既不能幫你解決具體問題,也不能幫你立即形成深度的認知。

而理性消費人群則能夠看清楚這一點,並且抱著能聽一點是一點的心態,要是自己平時太忙,錯過什麽也無所謂,不需要緊緊抓住每一條內容,他們對於付錢的態度也更接近於提前打賞,對於某個老師的感謝。

而這類人群反而是真正能夠有所收獲的人群,因為他們本身就不焦慮自己患得患失,對於他們來說,有沒有知識付費這個風口,他們都在對自己的知識獲取,始終進行著終身投資,他們從沒有停止過買實體書、買kindle電子書、花錢買視頻、聽線下講座、自己寫筆記整理,知識付費只不過是多一個途徑而已。

簡單的說,他們不會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抓住老師的觀點,信奉不疑,而是常常會去收集不同的看法觀點,最後自己再綜合自己的經驗形成看法。

因此,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對於他們來說,那些曾經投資獲得的一堆看上去沒用的知識,最後一定會在某天,會幫到他們解決某些具體問題,而他們對於世界的深度認識,也一直都在持續加深。

6

所以說回知識付費,這件事也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知識付費的長期投資者,那麽所有平臺的知識付費都只是一個渠道,你的投資失誤也必然應當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

反之,如果你很少,或者從來就不進行知識投資,那麽希望依靠投資這些平臺提供的內容一步登天,那麽只會讓你失望,並且最終加深你的焦慮。

再回到市場環境來看,整個知識付費市場如果是一個階段性回落狀態反而是件好事,市場會自行各取所需。

如果你是因為焦慮而去選擇知識付費,那麽你最好先觀察的是你的焦慮,檢查你微妙的人際關系,而不是知識付費。

人活著都是有追求的,只不過向外求得到的只有焦慮,而向內求得到的則是無敵。

關鍵是,你想要的那個“得到”什麽?

知識付費時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01

抱歉,榮耀鼓吹的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是個偽命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3/162914.shtml

抱歉,榮耀鼓吹的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是個偽命題
龔進輝龔進輝

抱歉,榮耀鼓吹的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是個偽命題

與其在互聯網手機上套用流行的“下半場”概念,不如將“互聯網”去掉,直接討論手機行業的發展趨勢。

*本文系作者龔進輝對i黑馬投稿。

榮耀掌門人趙明連續3年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作公開演講,他直言榮耀成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驚喜只是短短一瞬,更多是惶恐、不安。“因為過去幾年里眾多閃亮的名字成為第一後迅速滑落。”

調研機構GFK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Q1),榮耀出貨量為1052萬臺,高於小米的945萬臺,成為名符其實的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而且銷售額也位列互聯網手機第一。

事實上,榮耀線上銷量趕超小米有跡可循,經歷2014、2015連續2年的高速增長,榮耀具備與小米叫板的底氣,加上2016年小米出貨量大幅下跌,雙方差距進一步縮小。進入2017年,1月、2月榮耀均強勢反超小米,一時風光無兩。

以1月為例,榮耀出貨量同比上漲18.8%,達到202萬臺,在互聯網手機不景氣的情況下,兩位數漲幅不可謂不搶眼;反觀小米不增反降,暴跌22%,出貨量為194萬臺。因此,Q1榮耀出貨量超過小米自然在情理之中。

對於趙明的“第一惶恐論”,我並不認為他在變相炫耀,更願意相信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不過,該批評的還是得批評,通過觀察近一年來趙明的演講和采訪,我認為其對兩個概念的理解一直在誤導公眾,或者說我不認同他的觀點,而且他只字不提智能家居,或代表華為智能家居戰略推進受阻。

一、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是偽命題

趙明稱2016年互聯網手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2017年進入下半場。在我看來,與其在互聯網手機上套用流行的“下半場”概念,不如將“互聯網”去掉,直接討論手機行業的發展趨勢。

不知你發現了沒,縱觀國內手機行業,目前仍在高喊互聯網手機的玩家有且只有榮耀一家,互聯網手機模式的引領者小米發展思路也在極力淡化電商鋪貨的唯一性,而是將目光重點放在小米之家的建設上,OPPO、vivo、金立等深耕線下渠道的手機廠商對互聯網手機著墨更少。

事實上,互聯網手機只是手機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產物,互聯網改造傳統手機行業主要集中在軟件優化、銷售、營銷三個方面,共性是手機廠商與用戶建立高效的雙向溝通機制,而且軟件優化、營銷均為銷售服務,小米早期便是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在“中華酷聯”眼皮底下崛起,隨後引發一陣互聯網手機跟風熱潮。

當然,無論互聯網手機玩家實力強弱,互聯網自身的局限性都將影響其發展,即互聯網在四五六線城市滲透率不足和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後獲客成本上升。因此,不少互聯網手機紛紛重拾此前欲“革命”的線下市場,在各大城市瘋狂開店和增加零售網點。

此時,轉戰線下的互聯網手機與以線下為大本營的手機廠商兼顧線上,並無本質區別,不過是線上線下出貨量占比不同而已。因此,互聯網手機沒必要刻意強調互聯網概念,以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各大玩家都在走全渠道協同發展路線。

或許趙明不服,辯解稱榮耀鼓吹互聯網手機意在強調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仍是品牌核心。不過,這一說法站不住腳,賽諾數據顯示,2月榮耀線上出貨量為190.4萬臺,低於線下的207.5萬臺,經營多年的線上單月出貨量竟然不敵涉足不到1年的線下既在意料之外,榮耀在線下市場攻勢異常兇猛;又在情理之中,線上出貨量不及線下符合手機零售的正常規律。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榮耀在線下市場的深入,其出貨量將與線上進一步拉開差距,榮耀終究會發展成以線下為主導的手機廠商,到時候互聯網手機這一概念將變得更加尷尬,任憑趙明花式解讀“下半場”也無濟於事。長遠來看,但凡想要在線下有所作為的玩家,即便目前線下出貨量不及線上,但假以時日定會反超線上。

二、線下輕資產模式有點不切實際

眾所周知,榮耀是以輕資產模式在線下市場擴張,主要牽手蘇寧、迪信通、樂語等大型零售商,而不是像小米一樣自建門店布局線下。同時,趙明自曝2015年榮耀線下團隊只有9個人,2016年增加了一些,但仍然對他們操盤線下如此大的盤子感到驕傲,秘訣是照顧好合作夥伴的利益。

“榮耀是互聯網品牌,不可能去建那麽多門店,在線下主要還是依靠榮耀的合作夥伴,產品才是榮耀最重要的資源和武器。”趙明表示。對於榮耀引以為傲的線下輕資產模式,我有兩個疑問:

一、如何提升線下售後服務水平?電商運營效率高於傳統零售,主要得益於輕資產模式,砍掉門店,以虛擬貨架的方式無限延伸,從各地倉庫發貨,並保留售後環節。榮耀在線下表現搶眼,趙明提及的產品為王立頭功,品牌對銷量的拉動則較為有限,因為榮耀營銷支出是所有互聯網手機中最低的玩家,只占2%。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榮耀產品再過硬,也難免出現質量問題,而其線下團隊人數有限,需要處理供貨、促銷、售後等各種事宜,即便全部處理售後問題也未必夠用,加上並非所有蘇寧門店提供快修服務,因此榮耀售後極有可能采取與電商相同的返廠維修和退換貨政策,而線上線下用戶對售後的要求不同,盡管忍耐性高於後者,但前者評價分量不輕,榮耀如何有效處理不同群體的售後需求?

二、為何OV沒提輕資產模式?趙明通過對比線下合作夥伴與自建門店,得出榮耀采取輕資產模式這一結論,未免過於草率,原因在於手機行業除了小米100%自建門店,其他廠商均以多種零售業態布局線下,面積大、數量少的自建門店只是一小部分,小小的櫃臺和網點才是重頭戲,往往以與經銷商合作為主。

按照趙明的說法,只要榮耀不自建門店,合作的經銷商不分大小,都屬於輕資產模式,這意味著與線下大大小小經銷商進行利益捆綁的OPPO、vivo、金立也是走輕資產路線,但它們並沒有像榮耀那樣賣力宣傳,原因只有一個:榮耀兜售的線下輕資產模式有點不切實際,更像是為了豐富互聯網手機的內涵而服務。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智能家居戰略嗎?

2015年12月,在榮耀單飛2周年之際,華為公布了智能家居戰略,主要由榮耀團隊操盤。與小米打造封閉的智能硬件生態鏈不同,華為提供操作系統、芯片和連接協議等底層架構,合作夥伴可以基於統一的協議標準共建智能家居生態,讓家電之間可以互相對話。

換言之,華為進軍智能家居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會像小米一樣進入傳統家電的垂直領域,搶奪合作夥伴的市場,而是扮演智能家居時代的基礎設施這一角色,有效解決封閉的生態、破碎的場景和複雜的操作三大痛點。

之所以交由趙明負責,原因在於榮耀商業模式和品牌調性與智能家居的概念更加匹配。當時,趙明透露,榮耀已與海爾、BroadLink在內的4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並稱解決用戶使用的三大痛點後,預計2016年末智能家居概念會在用戶端逐漸“熱”起來,未來2—3年智能家居業務將初見成效,業務占比可達30%。

值得玩味的是,華為智能家居戰略發布至今,趙明從未在公開場合談及其具體進展,只發布了電力貓、路由器、電視盒子、隨行WiFi等產品,它們屬於常規的產品,吸引諸多玩家涉足,榮耀優勢並不明顯。更為尷尬的是,華為也發布了路由器、電視盒子、電力貓,上演同室操戈。

今年3月,華為消費者BG首席戰略官邵洋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及華為智能家居近況,似乎說明消費者BG從榮耀團隊手中接棒智能家居戰略,我猜測與趙明預測的2016年末智能家居概念未能在用戶端興起實現有關。他表示,1年多以來,華為與40多家企業組成的聯盟達成兩項重要共識:一、什麽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智能家居生態;二、技術層面什麽樣的語言最合適。

同時,邵洋還透露,華為正通過手機、路由器、App和渠道聯手構建一個智能的家。今年6月,華為手機將在EMUI 5.1以上版本全面搭載HiLink智能家居App,作為智能家居“標準入口”。他這一表態無疑在打臉趙明,到時候華為智能家居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起步,而不是初見成效,業務占比達到30%更是癡人說夢。

或許,正因成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而惶恐的趙明,已無暇顧及大明湖畔的智能家居戰略。

華為華為公司任正非互聯網下半場偽命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