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9.html
超過八成的香港人都活在這個循環之中。
1. 很幸運的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出世, 這是一生的開始。
2. 爸媽努力的供書教學, 直到長大成人。
3. 好不容易到廿一歲大學畢業, 出來找到一份月薪一萬元的工作, 給四千元父母, 六千留給自己, 要還大學讀書時學費的債, 更要儲蓄一點零錢作進修之用。
4. 廿五歲, 終於碩士畢業, 工作上好像增加了點點競爭力, 同時遇到一位女友, 開始蜜運中, 好辛苦地節制著拍拖用錢, 但仍沒有多點積蓄。
5. 沒多點積蓄的狀態一直維持著, 幸好人工每年都有一點點的增加; 時間過得很快, 三十歲到來了, 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出來成家立室, 要用盡多年的積蓄作首期, 加入供樓的行列。
6. 酒席、買樓首期, 一下子用光了十年來的積蓄, 成立了一個家, 每月要承擔一個家庭的開支, 供樓、水、電、煤, 但仍好享受二人世界。
7. 二人世界不能過太久, 女人過三十五歲生小朋友是十分危險的, 要「做人」就盡快, 但生一個小朋友要四百萬, 怎麼辦?
8. 終於都生了一個小朋友, 多都不敢生, 有點像中國內地的一孩政策只可生一個, 不過香港是家庭經濟上的限制而已。
9. 樓仍是要供, 開支多了一個小朋友, 令支出更大, 積蓄更少, 在這個狀態, 願為老闆做牛做馬, 希望不要被開除。
10. 這時候, 剛出世的小朋友已經開始進入這個人生的循環了, 請重見第一點。
當身處在這個人生的循環時, 怎樣可離開這個循環呢? 或者怎樣可樂在其中呢?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1-9
後記:
這篇是2008年寫下的, 亦在自己 facebook分享過。現在再檢察一下內容, 發覺仍舊適用在今天的香港, 相信未來十年裡, 八成香港人都很難有大改變。 能跳出這個人生的循環者, 應該是努力買入優質資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