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429.html
「不要10億要7億」事件,讓武漢地鐵日前深陷「招標門」。1月18日,武漢首條地鐵廣告招標結果揭曉: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以7.05億元,獲得地鐵2號線站內平面廣告為期10年的代理權。這一消息,讓參與競標的深圳報業集團地鐵傳媒公司錯愕不已。 據《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此次招標採用綜合評估法,即根據價格、商務、項目經營建議書等三部分的綜合得分確定中標單位。其中,報價評審佔 60分,商務標評審佔15分,項目經營建議書評審為25分,總分值為100分。深圳報業地鐵傳媒報價最高,在第一環節分數即領先其他兩家競爭對手11分。 原以為十拿九穩,孰料在項目經營建議書等環節,被對手反超。 深圳報業地鐵傳媒提出質疑,認為此次招標商務部分和項目經營建議書部分的評分原則、依據和具體分數均未公佈,未能體現公開、公平及公正原則,甚 至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要求公開此次報價單位的全部分數和各項目成績,並公佈此次招標的評委名單,請第三方重新評分。武漢地鐵集團運營公司回覆稱,公司紀 委進行了認真調查、核實,結果表明此次招標程序合法,評標過程公平公正。 2月15日,《中國青年報》、深圳報業旗下的《香港商報》報導了此事,質疑武漢地鐵廣告招標有貓膩,輿論嘩然。當晚,招標方——武漢地鐵集團運 營公司、湖北省成套招標有限公司舉行新聞通氣會解釋稱,此次招標,不同於公開競價、拍賣等招商方式,不只是考慮價格,而是綜合評價,並不是最高價者得。之 前在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廣告資源經營中,曾出現拍賣競得人刻意報高價以獲取項目,但在後期經營中難以為繼、屢屢毀約,影響軌道交通整體經營。武漢地鐵還表 示,深圳報業地鐵傳媒在公益廣告和其他合理化建議項目上「得零分」。 2月16日晚,深圳報業地鐵回應稱,其高價投標是經過嚴密的測算,預計第一年即可盈利1000萬元,不存在武漢地鐵「後期經營中難以為繼」的擔憂。 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此間,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媒體繼續發力質疑。其中,2月17日,深圳報業旗下的多家媒體均繼續發文。四天後,2月19日,武漢市紀檢、監察部門宣佈「廢止」招標結果,並表示,將對此次招投標涉及的其他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調查。 此前,媒體還披露了此次招標的多處違規。如中標方廣東廣告公司負責了此次招標項目的前期規劃,是「利益相關人」;評標委員會五六位專家均由武漢地鐵廣告公司邀請,其中有兩三位來自武漢地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