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就業就是扶貧 左丁山

2012-2-7  AD

蘋果日報在二月二日 A9版新聞:「滅貧不力,港回歸後急增十萬窮人」,主力係批判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引述學者黃洪與鍾劍華所指香港貧窮惡化,政府扶貧「越扶越貧」,似乎執梁振英嘅口水尾。
記 者寫稿時,不知有無參考一啲數字先至落筆,首先界定何謂貧窮。根據社會服務聯會嘅「貧窮」定義,個人收入低於個人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可定義為貧窮人口; 收入低於家庭入息中位數一半的家庭,可定義為貧窮戶(家庭)。好嘞,社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推算, 2011年第一季最低收入嘅第一組,個人入息中位數字五千五百元;第二組嘅中位數係七千元;中間收入嘅第四組至第六組嘅收入係一萬、二萬、一萬四千元。咁 用邊一個中位數去計算呀?個人收入低於二千五百元?低於三千五百元?還是低於七千元?左丁山唔知,姑且接受社聯發表嘅香港貧窮人口數字─ 2011年有一百二十萬四千四百人,佔 2011年中期人口七百一十萬八千人之 17.5%。相比之下, 2001年有貧窮人口一百一十四萬九千人,佔 2001年中期人口六百七十二萬四千九百人之 17.1%,貧窮比率其實相差無幾。由 2001至 2011年,香港人口增加咗三十八萬三千一百人,貧窮人口增加咗五萬五千四百人,即係話,在新增人口之中嘅貧窮率係 14.5%,低於整體貧窮率,而主要新增貧窮人口年齡組別(社聯數字)係在四十五至六十四歲之間,十年增加咗九萬五千二百人,照計呢個組別嘅人口係中年人 主力工作組別,今日全港失業率只得 3.3%-3.4%,周圍有工冇人做,呢個組別點解佔了最多窮人呀?此當然與人口結構有關,但即使在此組別,貧窮率已由 2001年嘅 17%下降至 15.9%。再講數字,讀者會睇到悶㗎嘞,應該係由啲學者向「蘋果」年青記者解釋先至啱,唔係在一個專欄內用六七百字去講解。從社聯嘅數字推論,香港係有 貧窮人口,但不可以達成「越扶越貧」嘅結論。政府就業數字顯示,目前全港就業人口有三百六十六萬二千人,佔人口 51.5%左右,係歷史新高,佔咗 20至 64歲工作年齡人口(四百九十一萬)之 74.5%,近乎全民就業,呢個數字先至勁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