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驗無價(二) 黎智英

2011-2-9  NM

香港廣告界大佬、GroupM老闆KK請食晏。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吃他這一餐晏的代價是向廣告界的大姐、大佬們講述《爽報》到底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新媒體平台。 第一個要我解答的問題是:香港有了免費報紙這麼多年,為什麼到現在才出版《爽報》?答案很簡單: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籌謀世情人事的智能手機到現在才大行其道,《爽報》是幫讀者們登上這個新媒體的跳板。


毌 須刻意籌謀,智能手機彈指之間便可以將萬花筒般的世界放入人們的眼簾。智能手機已是每個人的隨身之物,讓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掌握這個花花世界。人是環境的 動物,往往是看到某些畫面或是接收到某些訊息才會聯想到各種不同的需要。換言之,人的各種需要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受到環境因素的觸動啟發才浮現出 來。 若然一感覺到有某個需要,而智能手機又可以隨時隨地幫人滿足這個需要,那不便可以消滅空間距離,即時把全世界的事物都拉到眼前了嗎?例如一個人在看報紙, 讀到介紹旅遊名勝的報導,又或者見到旅行社的廣告,因而萌生旅遊的念頭,他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申請出入境證件。若然他可以透過智能手機的虛擬影像,即 時「置身」於領事館辦理手續,那不是神奇地便利嗎? 又或者人們從報紙上的天氣預告知道寒流即將襲港,因而動起買件羽絨大衣的念頭。若然他可以即時用智能手機把佐丹奴的店鋪拉到眼前,查找是否有合意的款式和 尺碼,那不是可以幫他省卻不少麻煩了嗎? 智能手機的神奇之處,是讓人一想到要做些什麼事情都可以隨時隨地做得到。於此可見智能手機的出現令人與客觀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起了革命,為踏入窮途末路的 報紙帶來希望的晨光,這是我決定出版免費報紙的原因。 為什麼不乾脆發展個以智能手機為骨幹的資訊平台,而要拐個彎,用免費的《爽報》作為登上這個平台的跳板? 讓我給大家舉個例。《爽報》有位讀者準備放假,可是他還未想好在假期做些什麼。《爽報》副刊的旅遊文章讓他看得津津有味,讓他興起放假去旅行的念頭。又或 者他為報紙的旅行社廣告觸動,決定去曼谷旅行。無論是副刊的文章還是廣告,《爽報》無疑都啟發了他的需要。沒有報紙,沒有副刊的旅遊文章或在報紙刊登的旅 行社廣告,他是不會萌生到曼谷度假期的念頭的;故此人是為環境因素觸動而作條件反射的動物。 正猶如讀者不是有了去曼谷度假的想法才設法作出安排,人也不是先有了目標才去尋找達致目標的方法。人是先發現了問題的存在,再去決定是否要解決問題!問題 是從哪裡跑出來的?問題散布在周圍的環境,卻不一定為我們察覺,我們因而不知道 —— 亦不可能知道 —— 問題的存在,更沒有可能知道問題的性質是什麼。說到底,誰能預知未來?! 人的官能是反射性的(reflective)而非導向性的(directive),我們不會主觀地刻意尋找問題、加以解決,而是周圍環境的事物引發反應令 我們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官能感覺到某些畫面或是接收到某些資訊,因而啟動我們的意念,到那個時候主觀思想才會接手主導行為。


由 此可見,令人行動起來的是實質世界的景象,故此人不能在完全虛擬(virtual)的世界裡過真實的生活;真實生活來自人對實質世界作出的反應。說到底人 是生活在實在世界裡的,因為我們絕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是具體的實物。不管虛擬世界來得如何多姿多彩,那也只是實質世界的反映而已。 這就猶如「神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那樣,虛擬世界亦是按照現實世界的形象創造出來的。人不可能代替上帝,正猶如虛擬世界不可能代替實質世界那樣,這兩個世界必然是兩位一體地共 同存在的。人是靠官能感覺去接觸實質環境,從而得到意念上的啟發,發現各種不同的需要。實質環境是啟發思想的圖騰,故此思想亦不外乎真實世界的反映而已。 要是有人問我:出版免費報紙,紙張印刷以至發行要好大一筆使費,乾脆發展個以智能手機為骨幹的平台不是更合理嗎?反正現在年輕一代都不看報紙了,是不是? 我會告訴那些有這個疑問的人:智能手機只是個中介媒體,它必須從反映實質世界開始,以滿足實際需要為終結,故此智能手機只是一道橋樑。沒有實質世界,這道 橋樑便既沒有個開端亦沒有個終結;智能手機必須藉着實質內容(報紙或真實世界裡的其他媒體)觸動人們登上這個提供實質內容的平台。 免費報紙是個實質媒體,要吸引人們利用智能手機作為跳板,其內容便必須反映讀者的真實生活,為他們提供足以觸發生活上各種需要的資訊,進而讓他們可以隨時 隨地拿起智能手機購物以滿足從真實生活衍生的需要。《爽報》的挑戰是發揮智能手機的跳板功能,為用家提供使用經驗,令他們成為廣告商追求的顧客。 又有人可能會問我:《蘋果日報》不已在做這個事情嗎?出版另一份報來做同一樣的事情,那不是疊床架屋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爽報》是個嶄新的傳媒平台,是個新的創作。我自己沒有任何利用智能手機作為橋樑、跳板的經驗,故此只能靠「嘗試失敗」(trial and error)逐步推行。我們要大膽地給自己犯錯的空間,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從中學習、從中進步,慢慢將這個新的嘗試發展為一個可行的平台。 《蘋果日報》可不同了。它已建立了為讀者認同的形象,擁有本身的讀者群。要《蘋果》炮製出個以智能手機為骨幹的嶄新平台,其結構必然要跟《蘋果日報》固有 的平台有別。這個新的平台要以不同的讀者群為對象,為他們提供全新的功能,才能引發不同的共鳴。作這樣的嘗試不難要不斷犯錯,要是這個嘗試導致《蘋果》流 失原來的讀者群,那又怎麼辦?這個險我們不能冒。故此便要由免費報紙來負起這嘗試的任務了。


《爽報》是免費的,讀 者會給它較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更重要的是,不收費我們便有自由選擇送報紙給什麼人。譬如我們要爭取白領讀者嗎,便可以集中在中環等寫字樓地區派報紙。也因 為這是份免費報紙,我們才能每天發行一百幾十萬份,讓《爽報》極速發展出商業推廣所需的「批量規模」(critical mass)。收費報紙要每天賣十萬份亦難似登天,何況是過百萬份? 為什麼發展這個商業平台便要靠減價的辦法催谷?好些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資訊發達,消費選擇多得令人眼花繚亂,要選購真正愜意的東西,極其費時失事。在商 戶而言,他們亦有數之不盡的貨品等着消費者嘗試。要不是推廣得法,要在芸芸商品中排眾而出為消費者發現、選購的機會可以說少之又少。在今日高度物質繁榮的 世界,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發掘喜愛的東西、作出恰當的選擇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 透過減價推廣貨品可以把追求着數的人的消費選擇聚焦起來。集中火力推廣有特別優惠的着數貨品,可以幫消費者解決尋找恰當貨品這個大難題。最有效推廣貨品的 辦法必然是大幅降低用家選擇和嘗試新產品的成本,而《爽報》的使命便是以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辦法為消費者提供使用經驗、贏取他們的認同,而這個辦法便是大 幅減價。 這也就是為什麼《爽報》要搞「爽購」了。廠商可以在「爽購」欄免費刊登廣告推廣貨品,條件是起碼要提供五折的優惠。「爽購」的作用不是幫廠商散貨減少倉 存,而是吸引消費者嘗試不熟悉的新產品。推廣小量大幅減價的產品可以激勵消費者放膽作出嘗試,吸引他們成為顧客。 「爽購」因而也是《爽報》這個商業平台的發射塔,發布價錢勁減貨品的訊息,以刺激強烈的購買意慾。譬如半價推廣糧油海味麵食等日用必需品,這樣消費者必定 蜂擁而至,讓我們更易於掌握試用貨品的消費經驗到底是好還是壞。 假如「爽購」能夠每天都推廣必需品,需求龐大,則必定為消費者關注,從而把他們都吸引到《爽報》來,讓消費者把《爽報》跟消費經驗畫上個等號。發展《爽 報》為一個嶄新的商業平台,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集城中消費者於一堂,我們將用心創造和經營這個平台。這便是「爽購」的使命了!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