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55015821/
百 倫的公司健身房不大,卻五臟俱全:三台跑步機、一台踏步機、若干瑜伽墊和兩排啞鈴整齊地佔據了這個小房間的四個面。在這個主營運動服飾的公司,運動理所應 當地成為工作的主題,幾乎所有人都踩著輕便的運動鞋在紅色的地毯上穿梭,而這間紅白色的健身房,也彷彿辦公桌上的綠色植物一樣「生長」得自然而然。新百倫 (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的體育市場部經理陳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每天工作空隙在辦公室健身房慢跑一刻鐘,已經成為不少員工的習慣。」
「城 市生活中高熱量的飲食和長時間的辦公室生活讓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一兆韋德健身公司銷售總監大衛坦言,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在城市生活中尤其密切,健身 房則成為這種健康訴求的最佳場所,「健身房已是談及優質生活時的必備要素。」員工的健康需要健身房保駕護航,企業也需要精神飽滿積極活潑的公司氛圍,企業 健身房便應運而生。
健身可以見縫插針
像 新百倫一樣倡導健康運動的企業文化,並且在公司工作區域內設立健身房空間的企業已不是少數。記者在調查中得知,包括聯合利華、通用電氣、陶氏化學、可口可 樂、寶潔公司、摩托羅拉、英特爾在內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涉及銀行、汽車、設計、媒體等各類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各自的方式建立了可供員工使用的健身空 間。而這些健身空間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24 歲的王楚臣跳槽到TBWA廣告公司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原來的健身卡停了,因為新東家的公司健身房完全滿足他的健身需求。半年前意識到體態略有發福的他開 始接觸健身房,雖然下了決心,但廣告業隔三差五的加班讓他無法安排固定時間鍛鍊。他向記者抱怨:「正常下班時間是6點,滿打滿算到了健身房已經是晚上8 點,健身時間非常有限不說,這個時段也沒有精力去揮霍了。如果遇到加班,那基本上便是健身無望。」
王 楚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大城市的白領往往「朝十晚六」,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加之路途不便,即便有心到健身房給身體「充電」,無法靈活安排的健身時間始終 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企業健身房的存在讓渴望健身的員工從三點一線簡化至兩點一線,免去了公司到家、家到健身房的麻煩,節省了不少時間。「到了新公司以後, 我可以選擇早到辦公室,在上班前晨跑半小時再開始工作,也可以在午休或者下班後健身。就算是碰到加班的時候,也會抽空活動活動。」
王 楚臣告訴記者,身在廣告這樣的高強度行業,保持強健的體魄才有「革命的本錢」,健身日程更不能懈怠。對於這一點,上海天華建築公司的建築師李聖感同身受。 25歲的李聖經常因為趕進度不時加班到深夜,雖然工作時間不規律,但是每週都堅持運動。每個天華建築的員工都可以領取免費的健身券到公司附近的健身房運 動,專業的健身房提供包括游泳、器械和有氧等各方面的健身服務,省去了公司很多麻煩。公司不時舉辦籃球賽甚至運動會,目的也在於激勵員工始終保持良好的身 體狀態。類似供員工放鬆身心、保持健康的還有羅德公關在上海公司內設立的體操房,玫琳凱公司為女性員工設立的活動室等。
有效降低醫療保險費用
「健康是企業對員工最溫暖的投資。」通用電氣中國公司的醫療總監及首席健康官吳瑾告訴記者,通用電氣有著一整套涉及員工健康方方面面的管理體系,並於2010年啟動了「健康我先行」項目,而為公司員工建設專業的健身房則是整個項目中的重要環節。
身 為首席健康官,吳瑾需要和她的團隊對通用電氣在中國的每個分公司、工廠都進行數據化的評估,從分公司領導到員工,再到設施都有著詳細的條例,並體現在「平 衡記分卡」上。如僅僅針對健身房一塊,條例要求分公司的領導團隊必須對健康管理項目專項撥款,並將所有相關健康項目的設想寫入年初工作目標中,這其中也包 括健身計劃;此外更須身體力行參加健身房組織的運動課程,並組織員工交流健身理念活動等等。
在剛過去的12月,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通用電氣中國總部就組織了額外的每週兩到三次的動感單車及尊巴舞培訓,並在海報中預告大中華區CEO和人力資源總監將會參加的場次,以此調動員工的參與積極性。
該 項目運行初期的2005~2009年效果最明顯,通過從飲食、醫療、運動等各方面的量化管理,某些分部的年人均病假天數甚至從6.8天降低至2.8天。而 自2008年通用電氣中國總部遷至張江高科技園區後,近500平方米的健身房也隨之建立,「到現在,我們的醫療保險金額三年的增長都低於CPI,在通脹明 顯的過去幾年中,這是員工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的有力證明。」吳瑾說。
「企業健身房的起源便是來自企業對社保投資的優化管理。」大衛分析認為,原本一些世界五百強公司為員工準備了完善的社保福利,而為員工購買健身卡能有效降低醫療保險的費用,成為很多公司的選擇。「最後一些具備足夠空間和資金的公司就建造了公司內部的健身房。」
大 衛告訴記者,企業要建造健身房並不意味著巨大的開銷,不同的操作方案可以適應企業自身的需求,預算的彈性變化可以很大。以健身器材中最常見的跑步機為例, 國產跑步機質量過關的單價只需萬餘元,而進口品牌中搭載各種模式,具備多媒體功能的跑步機單價需要十多萬。類似新百倫規模的小型健身房,總體投資就比較容 易控制,適合兩三百人的公司使用。
而 如陶氏化學、通用電氣所配備的數百平方米的健身房雖然投入較高,每天的人流量有200~400人,但已經足夠3000人左右的公司使用了。然而每個公司因 人而異,應該找到合適員工需求的健身房方案。「其實只要有空間,哪怕騰出間倉庫,打理一番擺幾張瑜伽墊也是一種方案,幾乎是零成本。」大衛說。
聘請專業團隊運營
「企業花費大筆資金建造了堪比專業的健身房,但如果沒有人來使用這些設施,就只能讓這些器械白白積灰。」陶氏化學的北亞區健康促進負責人王潔告訴記者,建設只需要企業在最初投入資金,但運營則需要企業花費更多的心力,才能讓健身房起到設想中的效果。
陶 氏化學的健身房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小有名氣,單車房、練操房、籃球場、羽毛球場、器械區、有氧區一應俱全,要管理好如此龐大的健身空間並不簡單。陶氏化學的 做法是將健身房外包給專業的俱樂部運營,配備專業的教練團隊,開設定期的課程。一方面能為員工提供專業的健身指導,另一方面也可對器械進行有效的維護,為 員工健身提供安全保障。
「已 有94位員工減重629.6斤,下一個成功者就是你!」在陶氏化學的健身房裡,可以在宣傳欄中看到這樣一幅海報,大號的數字鮮亮醒目。王潔介紹說,為了調 動員工使用健身房的積極性,公司方面和健身管理團隊設計許多推廣活動,而記錄下員工的減重成果便是其中之一。公司曾經舉辦過Live Earth Run for Water的公益活動,號召員工參與6公里長跑(6公里代表著全球許多婦女兒童為了取水每天必須行走的平均路程),員工每跑完6公里,便可以獲得一枚水滴 貼紙,寫上各自對環境的寄語貼在巨幅海報上,提醒同事也提醒自己注意節約水資源。現在活動的海報還貼在宣傳牆上。
王 潔告訴記者,在陶氏健康是企業和員工的共同責任,作為激勵員工保持積極鍛鍊的機制之一,健身房的使用並不是免費的,而是象徵性地收取小量的費用。「免費贈 予的東西不一定會讓人珍惜。象徵性收費能增加員工的積極性和動力,配合上獎勵性健身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員工達到自己設定的健康目標。」
為 了增加員工的參與度,通用電氣推出了類似的減重計劃。2011年曾經推出過名為「減脂冠軍」的比賽,4個月的時間內,在百餘人的競爭中,冠軍健康地甩掉了 10斤脂肪。健身房的管理負責人李麗與健康項目經理共同策劃各類健身活動。每週的練操房都開放課程,肚皮舞、瑜伽等都有涉及。此外,公司還組織員工成立各 式運動項目的俱樂部,從足球到龍舟共8個俱樂部,每週或每月都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辦活動,活動地點也不侷限於公司的健身房。「每週四網球俱樂部都會去世紀公 園活動。」李麗說。
在 器械的設置上,李麗的團隊還設置了一套30分鐘的循環使用器械。圍成圓弧狀的8台器械分別鍛鍊不同的肌肉組群,相互之間又有影響促進。讓人在不停更換器械 的過程中保持新鮮感,不知不覺間就完成了鍛鍊計劃。李麗說,這套裝置「對女性員工很有誘導性。為了讓女員工在使用中不至於產生畏懼感,我們還特意挑選了沒 有重量單位的器械」。
員 工在健身過程中容易受傷,因而保障安全也是運營中的重點。不論是陶氏化學或者通用電氣,健身房的位置都是緊鄰醫務室的。初次運動前都必須經過系列的身體測 試和問卷調查,經醫生批准建議後方可進行健身活動。通用電氣甚至在健身房中配備了AED體外心臟自動除顫儀,可以在三分鐘內讓心臟驟停的患者恢復心跳。 「雖然設備到現在仍然沒有使用過,但為了員工的生命健康,我們願意作這樣的投資。」getty圖 攝影記者 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