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學賺錢 左丁山

2012-01-05  AD

本地大學為迎合社會之學歷需求,辦咗不少「自負盈虧」嘅文憑及非研究之碩士課程(碩士 MA多是上課,交功課,唔駛做研究嘅;哲學碩士 M. Phil就係教資會付款津貼之研究生課程),呢類自負盈虧文憑及碩士課程大受歡迎,因而各大學加加埋埋,賺咗唔少錢。賺錢條數好似好易計,學費收入減除宣 傳推廣成本,教師授課成本,課室租金,講義成本等等咪係囉。但仔細研究下,大學課室係教資會或政府撥款興建嘅,教師(教授)薪酬係公帑支付嘅,教授拿了薪 水,如何將佢嘅時間成本在學士課程、哲學碩士課程與碩士課程三方面劃分?大學招牌係收生保證,「招牌成本」( brand cost)又如何劃分?睇落都幾煩,各大學盤數要分拆得非常細緻,否則幾容易俾審計署將軍!
左丁山並非因此反對大學賺錢,大學冇錢嘅話,最終受害 者一定係學生與研究計劃。有議員質問大學賺錢係為乜,幾唔用腦,大學係非牟利機構,有校董會及廉署睇實,大學賺咗錢唔會入到私人口袋,留在大學做儲備,始 終都係用於教學與研究嘅啫,香港本地大學愈係多錢,香港愈係能夠吸引世界人材來港,建設未來香港。
柏克萊雖然呻窮呻到樹葉落,佢嘅每年預算仍然高 達二十三億美元(比幾年前已削減十億美元),相等於一百七十九億四千萬港元,比較香港八間公立院校之三年四百四十二億港元,一間柏克萊每年用錢多過香港八 間(中大、港大、科大、城大、理大、浸大、嶺大、教育學院)每年加埋。可以咁講,香港每間大學用錢相當克己,但國際排名有番咁上下,納稅人嘅大學投資回報 率相當高。

 

立法會議員(民主派與民建聯)唔知有乜動機,兩次在財委會否決政府之 2012-2015年大學撥款,教育局仲未識驚,但如果到咗五六月財委會仲唔撥款,各大學在新財政年度(七月一日開始)如何是好?議員要求政府承諾以後不 增加大學學費,係強人所難,香港嘅大學學費唔算貴,每年四萬二千五百元,比柏克萊之州內學生學費( in-state tuition)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二美元便低得多,已有多年未調整,好心啲尊貴議員唔好玩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