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C設計二哥 靠購併逼龍頭給錢



2011-12-26  TCW




每一到兩季就會買下一家公司的半 導體購併王博通(Broadcom)又有新動作!這回,它將以每股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一十二元)現金價收購網通處理器廠NetLogic,創下 博通購併史上金額最高、也是第一次買下上市公司的紀錄。博通今年成立二十週年,這是它送給自己的一個大禮。

四年威脅高通專利戰贏兩百多億和解金

高通(Qualcomm)是全球手機晶片設計龍頭,更是近年最讓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頭痛的頭號敵人;博通則是全球最大的網通晶片公司,產品線最廣,技術 整合力強,更是華為、思科(Cisco)、中興、廣達在寬頻網路最重要的供應商。高通登上晶片設計龍頭的地位超過十年;但二○○一年排名才全球第五大的博 通,已經快速追過威盛、賽靈思(Xilinx)、恩威迪亞(Nvidia)三家公司,自二○○四年起就登上全球第二大。

在營收表現上,高通大約是博通的兩倍,但高通有專利授權業務、博通則沒有;所以只看晶片銷售的話,去年博通與高通的差距僅在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 一億元)之內。兩家公司一路相互追趕的情節,很像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早期台灣鰻魚外銷日本,經常因缺氧而死於運送途中。後來業者在鰻魚群中放入天敵狗 魚(一說是土虱),從此鰻魚一路都活蹦亂跳。

故事的核心,就是「敵人學」,闡述「競爭,讓你更有鬥志」的道理。在全球最大的兩家晶片設計公司—— 高通與博通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的關係。兩家公司分居在南加州兩大通訊聚落,高通在聖地牙哥(San Diego)、博通在爾灣(Irvine),相距約莫一個半小時車程;兩者同樣瞄準通訊領域,不過高通強於手機解決方案,博通則擅長於寬頻與無線網路領 域,兩者產品互補性高,因而成了彼此的天敵,誰都想把對方的市場奪過來,好因應未來高整合的趨勢。

兩家公司為了互相牽制,在二○○一年到二○○九年間,進行過十二件專利訴訟。最後是在二○○九年四月,由高通分四年支付博通八億九千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 幣二百七十億元)的和解金,雙方撤回在美國、南韓、歐洲等地的訴訟做為收場。

博通靠著什麼樣的策略,在全球排名上快速追趕,專利強度還被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評定在全球前二十大之列,讓老大哥高通低頭、乖乖繳付和解 金?除了不斷壯大自身的研發資源,「購併」是最重要的助力。

博通自一九九八年股票掛牌上市後,就積極購併,二○○五年總裁兼執行長麥奎格(Scott A. McGregor)的接班,則讓這個策略被執行得更徹底。

到博通採訪的那一天,一向陽光普照的南加州難得是個陰天,就好似下半年景氣旺季不旺。麥奎格十月底剛提出警告,因為寬頻晶片的需求疲弱,加上關閉藍光 (BlueRay)DVD等產品線,第四季營收將減少一三%,股價應聲下跌。近期股價約比今年最高點的四十七.三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三十四元)下 跌三六%;但停車場上隨處可見的昂貴名車,仍佐證資本市場對博通曾有的瘋狂追逐。

儘管麥奎格認為第四季營運績效將難逃客戶消化庫存的衝擊而下跌,但博通全年營收仍將突破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一十七億元),刷新去年才剛寫下的 歷史新高。這當中,十餘年來不間斷的購併策略,提供了博通高速成長的動力。博通購併的成功秘訣到底是什麼?

秘訣一:專人團隊挑對象評估未來科技,補齊缺口

麥奎格說:「我們做過很多購併案,至今約有五十件,每一至兩季就買下一家公司。」博通內部有一組團隊,不定期提出潛在購併對象的評估報告,以及未來可能需 要哪些新技術的建議,高層再從中挑選購併對象。

博通出手購併的目的,一是為了技術,包括研發團隊的能力以及被購併公司的專利數和專利涵蓋領域;二是為了新市場,尤其是博通已經涉足,但仍缺少一塊拼圖才 能拼完整的領域。例如二○○七年購併衛星定位系統(GPS)公司全球定位(Global Locate),讓博通得以推出高整合通訊晶片;去年買下的第四代無線通訊系統(LTE 4G)公司Beceem,則是為了二○一五年起飛的下一代手機規格做準備。

博通進行中的史上最大購併案NetLogic,也是同樣的理由。博通是交換器晶片龍頭,NetLogic則擅長於用來決定資料傳輸順序、過濾病毒等用途的 網路處理器,兩者是網通產品最重要的心臟,合併後恰好能完成一個網通拼圖。麥奎格說,現在華為、中興、思科這些大廠還必須分別向兩家公司購買晶片,未來購 併完成後,博通就能獨力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了。

博通有過最少四人、大到數百名員工等不同規模的購併案。不論規模大小,麥奎格堅持,整合過程一定要快速、準確且平順。

秘訣二:一收購馬上同化合併第一天就發新員工證

博通每購併一家公司,就會從人力資源、業務、法務、公司服務(corporate service)、財務等不同部門派出代表、組成團隊,在股權完成轉移的第一天就進駐對方公司,在最短時間內複製博通行政系統,並建立讓對方員工安心的環 境,「諸如確保大家都領到薪水,」麥奎格笑著說,也唯有員工穩定,才有下一步的可能。

重點是整個合併過程一定要在數天內完成,第一時間就穩住軍心,才能留住人才。整併之後,幾乎所有被購併公司都能立刻融入博通的企業文化。

有一些公司認為購併後的整合要慢慢來,但麥奎格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他認為從合併的第一天,大家就要有博通的員工證,建築物裡要有「Broadcom」的企 業識別系統,凡事都要「博通化」,這樣被購併公司才能立即換腦袋、做出貢獻。

秘訣三:設下停損點難免會買錯,虧損就關閉

博通統計,該公司進行過的購併案中,約三分之二最後在產品線、市場、營運績效上都有顯著效益,另外的三分之一不是未達預期成效,就是持續虧損。但麥奎格 說,這已是商學院課堂上最高的成功率了,業界多數的購併都是失敗的,尤其是跨國購併案。《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五月號曾有文章指出,企業每年花費超過兩兆美元在購併上,但失敗率卻高達七成至九成。

對麥奎格而言,博通效益最差的購併案,大概就是○八年買下超微(AMD,全球第二大電腦處理器廠商)的數位電視部門。購併之初,麥奎格認為這將為博通在未 來的聯網電視、電視數位化等領域提供助力,但事實是,今年全球電視銷售量因歐洲需求大減而低於預期,加上晨星(目前平面電視晶片龍頭)、聯發科等業者從低 階市場往上夾擊,讓博通的數位電視與藍光(Blue Ray)播放機部門無利可圖,不堪虧損,今年九月下旬決定關閉這條產品線。

秘訣四:景氣差更要買乘機搶便宜,復甦賺更多

明年景氣低迷,對高科技業者來說似乎是艱困的一年,但麥奎格說:「是的,我們仍將維持現有的購併速度。」他認為,購併與自然成長(organic grow)同樣重要。「如果我們不買任何公司,帳上會比現在多出好幾十億美元的現金。但資金應該用於協助公司成長,因此我們選擇購併,」麥奎格堅定的表 示。

博通第三季底帳上現金超過四十億美元,約為台灣晶片設計龍頭聯發科的五倍,這提供了博通購併時最需要的資源──銀彈。麥奎格認為,景氣跌到谷底時,很多公 司會落入經營困境,可以有較合理的購併價格,反而是更好的購併時機。此外,在其他競爭對手採取守勢時,博通反向朝新市場、新技術進攻,往往能在下一波景氣 回春時,看到顯著成效。

去年博通營收成長五三%,但高通只有六%;只看晶片銷售的業績,博通去年與高通只有些微差距。因此,兩強相爭的戰爭最後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博通能否發揮重 擊,手上這張購併的牌將會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