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母親節快樂】餃子恩茶葉情 兒子生性母最安慰

1 : GS(14)@2016-05-08 14:54:21

李宇揚自小落舖,很早已跟母親郭冰容學懂包一手靚餃子。



上一輩人,每家四至六個孩子是平常事,那年頭父母咬緊牙關拼出自己的小生意,冀望把心血留給下一代。而下一代傳承的不只是家族生意,也是固守父母流傳下來的手藝。香港老店越來越少,有些消失於貴租洪流,有些苦無接手人。兩家老店,一家經營粉麵,一家經營茶葉,旁人總說做不下去了,可是作為兒子的兩位潮州漢子很生性,咬牙挺下去,對母親的愛,他們不輕易說出口,卻以肩膊默默守護母親。

懶散孩子 終於長大了

開業數十年的「明豐粉麵廠」曾搬過一次,九年前才搬到現時這自置舖位,繼續賣粉麵餃子。店舖現時由李家二兒子李宇揚接手打理,李老太郭冰容創製的十款餃子仍是生招牌。李老太快將七十,看來仍然年輕活力,她說:「現在想做就做,四個仔都大了,老人家生活吃喝玩樂便好。」嘴裏說得輕鬆,手上卻沒閒着,轉眼已把預備拍照用的餃子全部包好,勤快得一如昔日看舖顧家舊模樣。郭冰容和丈夫李展如同是潮州人,48年前,李展如跟師傅學到一手做粉麵的活兒,便跟兄弟從製粉麵做到開「東發隆」做零售生意,後期脫隊。李展如沒有本錢卻有手藝,明豐粉麵廠原店主曾跟他共事,知道他本事,便連舖帶器材頂讓給他,到他有錢賺才歸還。那年頭的人,都是有情有義有信之人。就這樣,當時帶着四個兒子的李氏夫婦,便展開了自己的事業。



除傳統白菜、椰菜和韭菜餃,雞軟骨餃是李宇揚建議媽媽試包又受到好評的出品,雞軟骨混合雞腿肉和馬蹄,適合年輕人口味,每打$30。



自製餃子以這種特別裁切的梯形餃子皮來包,一捲一屈便成餃子,這種包法吃起來皮不會過厚。



吃飯洗澡做功課 全部在舖頭

當時店內連夫婦倆有七人工作,忙個不停,除舖面零售還要送貨,每天由早做到凌晨無停手,李太說其實也沒甚麼空打理兒子們。「他們放學便到舖頭,吃飯洗澡和做功課也在舖頭。」可幸,四個兒子也沒怎學壞,街坊提起明豐四子,也是說他們會幫屋企手,而四兄弟中,最頑皮愛玩的就是現在的主理人李宇揚。被母親翻舊賬,坐在身旁的李宇揚有點不好意思,但沒阻止母親說下去,畢竟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四個兒子長大,讀書打工各有志願,李宇揚跑去學髮型,家中生意便由李太和丈夫跟夥計們撐着。踏入2000年,舖頭跟着整個社會大氣候走,生意下滑,加上李展如患肺癌,李宇揚被媽媽捉回來幫手,「剛開始時,只是想我回來他們會安心些,也沒有真的幫到甚麼,很懶散。」李宇揚坦白招供。「那時很不放心,叫他早起跟師傅學整麵,他卻賴床,朝朝叫他起身也激到哭了!」被兒子形容為超人的李太也有這軟弱一面,可見她當時壓力不小。



父親病危 二兒子回舖開拓新口味

眼看父親病況,輕狂少年也被激出責任感,李宇揚答應父親好好守住舖頭,下決心學整麵,每夜自動加時練習,失敗成功也跟師傅分享鑽研,到後期他還開始把沿用數十年的配方制度化,令成品質素更穩定。甚麼時候覺得長大了?就是當你可以跟母親平起平坐交換意見之時,現在有賣的雞軟骨餃子,是李太聽兒子意見而試出的新口味。李宇揚在成品上仍沿用老配方,但經營上卻有自己想法,以零售為主。他也明白,現在生意量一定不比當年,畢竟時代不同,但生意要做,還是有得做的。



金牌蝦子麵最受歡迎,有蛋和湯味,用清水煮分多鐘便有一碗靚湯蝦子麵,每斤$80。

掛麵特意保留傳統包裝,用傳統天然風乾製法,老顧客說這樣做的麵條比較滑,每紮$8。

前舖後工場,粉麵現主力由李宇揚跟老師傅們製作。



由舊址搬到現址的老時鐘,已有數十年歷史。

李郭冰容年輕時跟丈夫合力開舖,還跑去考車牌,幫手送貨。

舊址明豐粉麵廠,四兄弟小時候跟父親在店舖留影。



明豐粉麵廠荃灣曹公坊15A地下


蘇大揮跟母親陳娟每天看舖時,也會呷上幾杯老茶,這是潮州人的養生習慣。

我不接手 誰會來做?

溫良恭儉讓,是跟「蘇記茶莊」當家蘇大揮和他母親陳娟(蘇老太)一席話後的印象。訪問期間,蘇老太多番囑咐:「要珍惜爸媽的顧客!」侍母至孝的蘇大揮莫敢不從,熟客買茶會自動打折,光顧完會攙扶老人家上車,茶價實事求是,從不佔人便宜。現時位於青山道的地舖是自置舖面,自2008年購入後,終於結束茶莊自1958年開業以來,多番因租約期滿而在深水埗區遷移搬舖的漂泊生涯。蘇家選上現址,都是為了方便老顧客,現時她已不用幫忙看舖,但還是喜歡回舖坐坐,偶爾搬走了的老街坊由天水圍、馬鞍山四面八方回來茶莊買茶,她便樂呵呵。「老客人都說要請我飲茶,我說茶我可不缺呢,哪用請?」蘇老太吃早素,早上吃粥喝茶,多年如是,茶的確是不缺的。





蘇記茶莊的招牌保持傳統老店的格式,電話號碼清楚寫明。

老茶罐是從前老父留下來的,帶有年月的風霜。

蘇老先生在生時,製紫砂茶壺的人送來的小茶壺貨辦,仍放在櫥窗作裝飾。



丈夫非大男人 家姑不罵人

蘇老太是個念舊的傳統潮州女子,誰對她有恩,她便報一世恩情,包括讓她有機會讀中學的大舅母、從來沒罵她一句的好家婆,還有從不打罵她的好丈夫蘇傑。蘇老太說潮州男人出名「大男人」,但丈夫卻是例外,或許跟她家公是個行善積德的老中醫有關。當年的青春少艾在父母安排下跟蘇傑緣定此生,小倆口在1956年從潮州坐船到澳門,再輾轉到香港落地生根。兩人結婚時,戒指是蘇傑「砂煲兄弟」賣掉自己的婚戒張羅回來的。「嫁他並非為享福,如果他不顧家,怎會與他一起捱?」提到丈夫,蘇老太好幾次輕聲說:「不要講了。」只見她偷偷抹淚。最初蘇傑夫婦租了個小閣樓,炒茶包好了就送交士多,其後開了第一間店子蘇記茶莊,每天早上八時開始炒茶,開工直至晚上十一時,忙得不可開交,陳娟也沒閒下來,揹着仔女便開工,她苦笑說自己是坐「自由監」,每天帶孩子上學、買餸,然後便回去看舖,一輩子也沒離開過深水埗和長沙灣,六十年來只回過潮州四次。現在不用看舖了,她卻還是離不開舖頭,每天要回來坐坐才安樂。



對養生有一套的蘇老太建議想孝敬母親的話,可以送老鐵觀音、老水仙或六安茶,常飲有益。

蘇老太保存昔日包茶紙,這大小是包二両茶葉用的。



回舖幫手 只因大仔冇得走

老一輩內斂,愛字不會輕易說出口,蘇大揮也遺傳了父母少說多做的個性,他初中開始幫忙打理舖頭,讀完書也試過出外工作打拼,然而就在他行將三十前,父親身體欠佳,眼看只有媽媽一個人獨力難支,蘇大揮輕輕一句:「大仔冇得走。」所謂「大仔」,是指兒子中他排最大,回到舖頭,他跟蘇老太一同守着茶莊。跟小時候只幫手一陣子不同,現在是真正接手舖頭,才真正感受到當年父母肩上的重擔。蘇大揮坦白說困身兼刻板,也需要好一陣子才說服到自己:「要放開,一定要接手。」現在蘇大揮仍沿用父母一套做生意手法,因為顧念客人需要,所以定價不貴,賺不了多少,但勝在生意有得做,可是沒新人願入行了。「我們舖頭怕濕度溫差大,沒裝冷氣,誰會來做?」蘇大揮接手茶莊,沒想過放棄,但到他兒子那一輩,他就不敢說了,他不敢替下一代下主意,時代不同了,到時再算吧。



蘇氏全家福,中間的是蘇老太的奶奶。

蘇老太現在抱着幾個孫子便樂開懷,前面白衣的榮濤是蘇大揮兒子。



蘇記茶莊深水埗青山道406號地下



記者:謝翠玲攝影:陳永威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08/1960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