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博傻」地產鏈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9099.html

  鄂爾多斯膨脹的房地產陷入「博傻」的海市蜃樓中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李慎

 

  行走在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的CBD(中央商務區),馬路平整寬闊,但人單影稀,有如置身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這裡可容納約8萬戶居民的168棟高層住宅,空無一人,被稱為「鬼城」。

  「沒有外地人來鄂爾多斯買房,全是本地人買。煤老闆、公務員、小市民,人人都炒房。」鄂爾多斯興泰集團負責人如此描述鄂爾多斯的地產市場。

  2010年,鄂爾多斯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009.4萬平方米,這個數字約為北京的三分之二;而其常住人口連北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從2006年開始,鄂爾多斯的房價一路上揚,2008年後更是翻番上漲。

  與其他城市不同,本地人既是地產市場的買家,也是賣家——鄂爾多斯很多地產項目的資金來源,有相當大一部分由本地人通過地下金融參與。這種地產自循環系統為鄂爾多斯所獨有。市場充斥著煤炭帶來的「容易錢」(easy money), 而本地產業基礎及實業投資文化薄弱,在當地政府「把錢留在當地」的發展思路引導下,加之熟人關係社會助推資金高槓桿流動,沒有哪個產業比房地產更加容易「發展」。

  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的基礎是「博傻」,即在明知投機產品價格已被高估的情況下還在買入,寄希望於接下來還會有更「傻」的人以更高價格接手。

  目前,當地政府正推動當地多達500多家的房地產企業整合重組。鄂爾多斯市財政將首期出資1億元,設立鄂爾多斯市城市建設發展基金。

遍地都是中間人

  「嚴姐」開著奧迪Q7,衣著光鮮。她的親戚朋友聽說她有項目、能賺錢,都把錢交給她,少則兩三萬元,多則幾十萬元。有的人為了能讓她收錢,大過年的還拎著東西來說好話。

  就在幾個月前,鄂爾多斯的房子只要能建出來,都不愁賣。「嚴姐」的「系統」亦運轉自如:她往往用2分-2.5分利把錢收上來,再以3分-3.5 分利放出去,絕大部分是放給了房地產開發商。在鄂爾多斯,一個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週期一般三年,每年工期只有不到十個月。在項目銷售前的建設期,開發商每個 月定期給「嚴姐」打利息,「嚴姐」再給下面的幾百個債權人打利息,不斷有新的債權人把錢放到她這裡,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就像一個金字塔。」「嚴姐」用手指比劃著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只需一張內容簡單的借條,他們就把錢給我。」在鄂爾多斯,不僅基礎債權人不過問資金投向,就連像「嚴姐」這樣的借貸中間人,也對最基礎的投資知識以及房地產開發的回報知之甚少。

  「我們內蒙古人就是這樣,看你好,覺得你可信,就把錢借給你,沒有為什麼。但只限於本地人,外地人很難融入本地人的圈子。」另一位受訪的借貸中間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無數的「嚴姐」構成了鄂爾多斯民間借貸組織的中樞,支撐著房地產業的海市蜃樓。據業界估計,鼎盛時期,鄂爾多斯民間借貸總金額中至少40%都投向了房地產行業,僅次於煤礦。

  2003年後,鄂爾多斯迎來煤炭開採高潮,大量資本攜手民間高利貸進入房地產,房地產交投日益旺盛,房價也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2005年,鄂爾多斯住宅均價為1200元/平方米,2006年漲至2000元/平方米,2007年飆升到3200元/平方米。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煤炭價格暴跌,房價出現短暫滯漲。但復甦很快到來。《紐約時報》曾對這個沙漠上崛起的奇特新城進行系列報導。據其調查,2009年鄂爾多斯的住房銷售額達到了24億美元,而2004年不過1億美元。

  從2010年4月起,高和投資公司對鄂爾多斯進行調研,走訪了房地產及金融部門的主要官員,發佈了一份題為《沒人看懂鄂爾多斯》的報告。報告 稱,2010年,當中國大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因調控陷入低迷時,鄂爾多斯住房成交面積達1009.4萬平方米,很多高端住宅項目剛一推向市場,便迅速售 罄。

  2011年,鄂爾多斯新開的高檔樓盤售價已超過2萬元/平方米,像5月20日東勝區伊泰華府世家開盤,均價高達2.3萬元/平方米;9月份開盤的星河灣,均價達到2.4萬元/平方米。

沒有二手房市場

  多位受訪的房地產銷售人士也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當地人買房(包括商業和住宅)非常盲目,對購房後的投資收益、房租收益等一片茫然。

  據高和投資調查,在2010年1009.4萬平方米房地產成交面積之中,二手房成交面積僅有17萬平方米,幾乎所有成交都來源於一手新盤。「當地人嫌收房租麻煩,流入租賃市場的房源非常少。」興泰集團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稱。

  興泰集團負責人說,「本地人就是有錢,沒有長遠打算,也沒有風險意識。之前有一個盤一共700套房,來了一撥70個人,每人10套包攬了,還有很多項目沒有五證就賣光了。」

  「差不多三分之一賣給熟人,三分之一賣給熟人的熟人,最後三分之一賣給不認識的人。」興泰集團負責人說。

  財新《新世紀》記者走訪鄂爾多斯住建局和國土局,都被告知沒有關於房屋交易網簽情況和交易情況的統計數據。有人將原因歸結為鄂爾多斯的房地產市 場增長太快。華府置業王楠表示,「鄂爾多斯有大大小小400多家開發商,之前市場好時,統計的速度趕不上開盤和銷售的速度,大家也都稀里糊塗的。」但也有 人認為,這是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所致。

  一些規模較大的開發商只得自己做數據統計。王楠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他曾帶人跑遍了全市180個樓盤,才最後確定項目的開盤策略和價格。

  絕大多數小開發商本著「誰能賣得掉,就給誰代理」的思路來隨意定價。易居中國的調研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鄂爾多斯市房地產開發註冊企業達 200餘家,房地產市場進入壁壘不高小,大部分樓盤在沒有達到預售條件的情況下就開始預售,甚至部分樓盤交房三年後小區內部綠化和相關配套還沒有完成。房 地產市場幾乎被本地中小開發商佔領。興泰集團負責人介紹說,本地小型房地產公司的高管個人往往都「入股」,入股資金來自背後的親戚朋友。

  「外地開發商人生地不熟,本地人不帶你玩。」星河灣項目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除了星河灣,外地開發商只有綠城和京投銀泰兩家,其中綠城是代建模式,與當地城投集團合作,掛牌「城投綠城誠園」項目。

  興泰集團負責人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很多本地公司土地成本很低。」鄂爾多斯政府從去年底開始收緊土地,目前土地招拍掛價格上漲到約 150萬元一畝,但通過正規渠道拿地的開發商很少,市場在售項目多是幾年前低價拿的地。過去,政府往往用土地抵工程款,像萬正集團等本地基建公司都成了 「地主」,近幾年這些公司陸續把政府抵付的土地低價轉賣,價格一般只有20多萬元一畝。

  一位原SOHO中國高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鄂爾多斯對市場未來的信心,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煤炭的收入,二是對政府的信心,政府在整個資源流通環節起了很大作用。當地相當數量的公務人員都在從事民間融資和炒房。」

  據當地人士透露,前述「鬼城」康巴什新區空置的8萬戶都是政府公務員小區,公務員自己一平方米承擔4000元,約為市場價的一半,其餘由政府承擔,有的公務員一倒手每平方米掙3000元。

  財新《新世紀》記者在國土局、住建委、煤炭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看到,關於「第二輪分房」的啟事張貼在門口,提醒公務員前去申請。除了這種政府團體分房,鄂爾多斯的很多人都至少擁有3套住房,由此帶來了嚴重的空置問題。

「人人都是仇人」

  在所有能夠快速拉動經濟的產業中,房地產恐怕是見效最快的行業之一。從2004年5月開始,鄂爾多斯政府規劃建設新城——康巴什新區,並把市政 府及相關機關單位全部搬到了康巴什新區。經歷了五年時間的大規模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以及一輪一輪的炒漲,康巴什新區目前房價在每平方米8000元以 上。

  「鬼城」陷入的是一個惡性的「空置循環」。康巴什新區距離老城25公里,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但商業、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嚴重落後,雖然 政府官員可能在新區上班,但家人並不會搬過去。而又因新區居民太少,無力支撐餐飲等服務行業的發展,這反過來使得人們更不願搬家。

  伴隨著2011年年初一輪宏觀經濟緊縮政策,鄂爾多斯房地產的繁榮戛然而止。「從2010年底開始,銀行貸款就緊了,但那時房子還是很好賣。」興泰集團負責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到了2011年5月份,不僅開發貸和個貸都很難辦,房子也賣不動了。」

  「8月份時,市場就已經很冷,房子基本上賣不動。」華府置業王楠向記者表示,「當時大家判斷客戶在等星河灣開盤,後來證實判斷錯了。」星河灣項 目於9月17日正式開盤,截至目前只賣掉約100多套,不到全部1900套房的一成。「我們當時開盤的期望值是賣掉一半,即1000套。」星河灣項目負責 人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星河灣在項目前期簽下六家銷售代理,「每家公司投了二三百萬元至上千萬元的費用,調來上千個銷售人員『掃街』,誰也沒想到是這個效果。鄂爾多斯現在真的是冬天,很多項目一天一個客戶都沒有。」 星河灣項目的銷售負責人沮喪地說。

  從2011年初開始,鄂爾多斯銀行界開始控制開發貸和個貸投放,並呈趨緊態勢。華府置業王楠介紹,鄂爾多斯多數人買房都使用按揭,即便一次性付款,也會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拿回70%的資金,個貸趨緊導致開發商需要給客戶墊資,年初開始,很多小開發商舉步維艱。

  銀行限貸導致房地產項目「轉不起來」,傳導到民間借貸市場,利息快速上漲。到了6月,鄂爾多斯的民間借貸利息到了月息5分,即年息60%。8月,一些實力較強的放貸人開始收手。

  房地產市場交易降至冰點,鄂爾多斯自循環的樓市系統出現裂縫。「嚴姐」開始不斷找開發商要本金,「但開發商都不接電話,去敲門找人都不在。」支 撐了數週之後,「嚴姐」的資金鏈徹底斷了。「一個開發商抵給我一層1200平方米的底商,號稱價值6000萬元,但誰會接我的盤?」她向財新《新世紀》記 者表示。很快,「嚴姐」的債權人開始找上門來催賬,集中擠兌加深了她的危機,「現在人人都是仇人,同事之間是仇人,家人之間是仇人,朋友之間是仇人。」一 些債權人找來兩個心臟病病人,去「嚴姐」家靜坐,威脅她還款。

  有人認為,鄂爾多斯接下來情況會越來越糟。在住建部建議採取限購的部分二三線城市中,鄂爾多斯倖免,但不少開發商認為,鄂爾多斯隨時可能限購,到那時市場就會徹底死掉。

  「鄂爾多斯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嚴重超出了房子的基本使用功能,連投資價值都沒了,我看不出來鄂爾多斯今後的房地產怎麼破局,瘋狂打折都賣不出去。」 熟悉鄂爾多斯市場的北京譽翔安房地產有限公司合夥人趙敬川認為。

  由於季節原因,鄂爾多斯幾乎所有房地產項目現在都已停工。這意味著到了結算工程款的時候,開發商和承包商都面臨著更大的資金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