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晶硅行業整合呼之慾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04671.html

調

到一家光伏企業工作,讓谷風(化名)有點後悔。原本在電力企業做了多年高層的他,兩年前「因為各種複雜原因」 調到了一家國有大型光伏企業做高管。但近兩年光伏行業的急轉直下,讓谷風覺得自己選錯了行。「整條光伏產業鏈都非常困難了,有些廠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最 近傳來多晶硅行業整合的消息令谷風更加糾結,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是該整合了,但不知我們結果怎樣。」

有報導稱,工信部日前組織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赴四川、河南等地與多晶硅行業企業座談,瞭解行業企業目前生產經營狀況。根據目前調研情況,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穩定國內多晶硅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動多晶硅行業整合,鼓勵大企業兼併重組中小企業。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太陽能分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看來,此次工信部的行業整合並非臨時決議,而是之前規劃的延續和執行。工信部在此前發佈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對該行業提出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以及扶優扶強等指導思想。

谷風所在企業的業務從上游的多晶硅到下游的光伏組件全部覆蓋,但整條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生產成本均已在市場售價以上。

谷風給記者算了筆賬:「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多晶硅價格是400多美元/公斤,而現在已經降到20美元/公斤,這在別的行業都是從沒有過的情況。現在成本就要40美元/公斤,還有活路嗎?」

更糟糕的是,除了光伏業務外,該企業輸變電業務尚有微利,但兩者的收入都在下滑,訂單也在迅速減少;現在企業總體已經很難保本。在谷風看來,上述兩大業務所在的行業在明年將更加困難。

工信部稱,「十二五」期間將在多晶硅行業重點支持1~2家5萬噸規模的企業以及2~4家1萬噸規模的企業。

據統計,2011年以來,多晶硅、硅片、組件、電池片已分別下跌了約45%、52%、53%以及42%。大中型光伏廠商集體虧損,二三線企業也已面臨停產潮。與此同時,作為全球電池和組件最大生產和出口國,中國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近來幾乎集體陷入虧損。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曾明確向本報表示,光伏企業面臨的問題不是市場問題,而是行業問題。「是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帶來了爆發性危機。」

「我們那兩年的拔苗助長把自己帶到了非常困難的境地,」谷風說,「有些企業雖然沒到倒閉的境地,但已經很危險。」他告訴記者,按現在國內多晶硅生產 的頂尖企業保利協鑫的成本來計算,也要20美元/公斤,但國際上的頂尖水平已經做到了12~14美元/公斤,而且仍然在往下降,「所以如果我們在『十二 五』之內做不到20美元/公斤的成本,就必死無疑。」「這麼虧下去早晚撐不住。」谷風說。

而這也是孟憲淦的看法,「現在主管部門的整合,就是要著手控制行業的技術成熟度。」他告訴本報,隨著太陽能電池板對轉換率要求的不斷提高,對多晶硅 純度的要求也水漲船高。未來在多晶硅的純度上要達到6個「點」,即:99%的小數點後6個9。而這僅是進入國際市場的基本要求,國外大企業都能達到小數點 後七八個9。但目前國內還有相當部分企業做不到5個「點」,就把產品和純度高的多晶硅混合做硅錠,但效果會大打折扣。

例如,今年國內對多晶硅的需求約為15萬噸,預計國內企業可提供9萬噸的產量,尚有6萬噸需要進口。而實際國內的多晶硅產能要遠超9萬噸的水平,但由於相當部分產品純度不足,導致大企業無法使用。

谷風對未來似乎更加悲觀。「一個多晶硅工廠從開建到投產大約需要2~3年,所以未來國內多晶硅的產能會進一步釋放,過剩情況將更加嚴重,」他說,「但是現在的一些工廠卻已經快發不出工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