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人借錢買樓 平均金額創新高

1 : GS(14)@2015-10-04 00:24: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lumnist/ga_gaa1.htm


【明報專訊】近年李嘉誠在傳媒面前評論樓市,每每只以勸籲大家要「量力而為」作評論,他近日就有內地文章指他在中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出售內地包括房產等項目,等同「撤資」而批評其「失守了道義的高點」,他在回應事件時卻透露了對樓市最明確的看法。

李嘉誠解釋為何在中國出售資產時提及:「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正當香港樓價近年屢創新高,不少發展商地高價搶地,李超人卻是「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

李嘉誠對全球房產審慎

其實,長和除了在中國相繼出售房產項目,在香港近3年也只購入了一幅較細的地皮而不斷賣樓,似也印證其對香港樓市也是相當審慎,才採取多賣(樓)少買(地)的策略,估計李超人對香港樓市也是覺得已出現供求衡的風險。

除了李嘉誠,財政司長曾俊華日前結束歐洲訪問回港,也對傳媒表示國際外圍環境有相當大波動,美國今年內加息可能性非常高,樓市供應亦有增加,各種因素都會導致樓價調整,政府會留意情,有需要會調整政策。

另外,曾俊華接受最新一期《iMoney》訪問時表示,金管局過去幾年出過七次逆周期措施,均能保護樓市安全,等利息回升後,可慢慢減少有關措施。雖然他也關注香港8月樓市總體成交,比過去7個月平均下跌近三成,主要是市場上業主堅持企硬,但買家則認為樓價可廉宜一點。他又認為樓市過去數年大幅上升,現時調整亦「不足為奇」,而樓市調整的三大誘因,包括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供應增加超過8萬個單位、美國加息和環球經濟不明朗令內地資金減少。

美不加息未必是好事

李嘉誠和曾俊華對香港樓市明顯審慎,美國聯儲局周前不加息,筆者曾在專欄指美國息口「應加不加」,未必是好事,就如大偵探福爾摩斯探案時發覺凶案現場的狗,竟然「應吠不吠」,實在大有景轟,而昨晚美國公布就業數據,雖然失業率維持在5.1%的低水平,但新增職位僅14.2萬份,遠低於市場預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應聲跌穿2厘水平,當然,這進一步會減低聯儲局今年內的加息機會,但也顯示美國經濟疲弱,是否真的是利好消息?

近年一些評論指香港樓市極穩健,尤其是政府近年不斷收緊按揭,以至樓宇按揭比率於今年8月份再下調1.2個百分點至50.4%,與2002年時曾錄得68.9%比較,更是累跌了達18.5個百分點(圖1),於是說香港業主「借得少」,令樓市的抗跌力極強。不過,雖然業主借的按揭佔樓價比率在下跌,但因樓價不斷攀升,其實每宗按揭的金額,卻是由2003年最低平均的112萬元水平,攀升至最近的每宗平均按揭額達344萬元,升幅接近2倍(圖2)!

曾俊華:港人樓價愈升愈要買

財爺今天在《iMoney》的訪問有一句極為有趣,他說﹕「香港人好得意,樓市跌係無人買樓的,我們的樓市係愈升鱓人先愈買,……。」其實何止樓價愈升,港人愈想買,且是愈借得多去入市呢。

今天不少人覺得樓價貴,卻是人人有錢便搶樓,也有一些人希望出現「黑天鵝」,令樓價大跌令他們可以上車。筆者記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價確是大跌,最終政府被迫要出手托市,以至暫停賣地,結果是土地收入大跌,以至曾出現5年的財政赤字。

內地賣地收入減 財赤加劇

摩根大通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今年首8個月的財政開支按年增加了14.8%,但賣地收入卻銳減(圖3),以至預計的財政赤字會加劇(圖4)。看來,內地一些城市的樓市調整,令到發展商減少買地,已對中國政府的財政穩健性構成不利影響。如果有一天,香港樓市出現大調整,發展商不再積極買地,如李嘉誠一樣對地產業務持慎審態度,也會對香港的財政健康構成壓力,到時香港政府會不會要減福利,又或研究加稅呢?

(樓市解碼)

明報記者 陸振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