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施」效美推量寬 本末倒置

1 : GS(14)@2015-06-29 17:45: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9/news/eb_ebb1.htm



「東施」效美推量寬 本末倒置
2015年6月29日

【明報專訊】這一輪A股牛市被廣泛視為「政策市」,牛市合理的根據在於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兩會期間的一句「資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為中國經濟把脈,認為中國是QE(量化寬鬆)的遲來者,「仿效美國,通過貨幣擴張來刺激實體經濟是胡扯」。

資金滯留金融市場 未進實體經濟

QE必然推高股市,股市強勁是否可以拉動實體經濟呢?「《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一周發9篇文章來唱好股市,很明顯可以看到北京的政策意圖在哪裏。」陶冬認為,當前實體經濟運行「還在往下滑落」,這反而為資金市場帶來了利好。寬鬆的流動性並未進入實體經濟,多數資金滯留在金融市場,拉動了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

2009年、2010年間中國經濟曾經被財政刺激拉起來一次,到現在,常規政策山窮水盡,要動用「非常規」。在QE的世界大潮中,中國是後來者,「仿效美國,通過貨幣擴張來刺激實體經濟是胡扯,是本末倒置」。

解決結構性問題 靠結構改革

陶冬認為,解決結構性問題要靠結構改革。但全球政府卻不約而同繞開改革,避免觸及利益和帶來社會痛苦,走向了貨幣擴張。陶冬指出,美國經濟復蘇,不是靠QE,而是因為美國放手讓勞工市場一跌,「跌出來了一個均衡價格」;加上美國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頁岩氣革命帶來的製造業回歸。「如果看不到美國結構上的改變,只關注QE,那就是東施效顰」。

陶冬指出,美國的QE1把全球金融市場從金融海嘯中拯救出來,是成功的,但QE2、QE3和扭曲操作並不成功,主要問題恰恰是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沒有真正復蘇,聯儲局的流動性也滯留在金融領域,把股市債市炒起。

民間不做實業 核心問題之一

在陶冬看來,中國經濟面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民間投資實業的興趣消失,二是銀行金融中介的功能喪失。民營企業最擅長的製造業,在成本大幅上漲之後變得無利可圖。中央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我來投資」。但政府不是企業,「賺錢能力有限,判斷能力更差」,投資不賺錢積聚違約風險。

與此相關的就是第二個問題「銀行不借錢了」。陶冬指出2010年以後,中國銀行借貸意欲愈來愈低。經濟下行和政府越俎代庖式的投資,觸動了銀行的風險意識。但是政府沒有從周期下行角度來看,而是硬要把錢打去實體經濟,「在銀行之上,搞出來一層影子銀行。這些年的信託,理財產品,非銀行的金融業務爆炸性增長,成了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又隱藏很大的風險。」

他認為,政府推高股市的邏輯是激活資本市場,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可以繞過銀行的「腸梗阻」。但「新三板的企業拿了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反而用於股市二次炒作。股價升沒能幫助實體經濟,反而產生虹吸效應。愈來愈多的企業8成9成的資金來自資本運作,這會出事!」

打破銀行壟斷 方為上策

陶冬認為,打破銀行壟斷是把中國經濟重新推向繁榮不可缺少的一招,但「新的救星暫時沒看到」。新興的網絡銀行是否是前途所在?陶冬指出,關鍵要看,第一,網絡銀行是否把錢借給了實體經濟,還是集資在貨幣市場炒作一把?第二,風險控制能力如何,「經濟上升期違約風險不明顯,一旦到了平穩或下行周期,風險誰來承擔」。

(封面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