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月秋風,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 但沿著省道的十三個小鎮上,許多人卻正揮汗拚經濟。 傍晚五點半,大甲的巨大機械,生產線員工不是準備打卡下班,而是等著用餐,六點半繼續加班,趕著組起一台台比筆記型電腦更貴,準備明年春天在歐洲開賣的新 品自行車。在這裡,加班趕出貨是常態。 大肚山下的中科園區,推土機正轟隆隆來回整地,迎接鴻海集團返台投資百億,打造機器人研發創新園區,郭董看上的,是從神岡到南投,短短六十公里內,擁有全 球最完整的工具機聚落。在這裡,要搶政府釋出的建廠用地,得和五百家公司競爭。 高雄岡山,擔任台灣區螺絲公會理事長的陳明昭,忙著「勸退」會員參加明年三月在高雄登場的國際扣件(螺絲)展,過去三年,公會新成員增加六十家,總會員達 五百八十八,是國內傳統產業最大的公會組織。在這裡,路上經常可見售價千萬的藍寶堅尼「蠻牛」跑車呼嘯而過。 除大甲、台中西屯、岡山,還有潭子的光學聚落、鹿港的玻璃聚落、後壁的蝴蝶蘭聚落等,總計十三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黃金小鎮(編按:指非由中央政府主導成立 的產業聚落,靠建立技術門檻、出口有品牌或具附加價值產品,且產值持續成長。見上圖),小從百來戶大至兩萬人,它們不鄰近機場、高鐵,甚至連台鐵自強號都 過站不停,但過去十年,這些小鎮聚落搶下的訂單,單價逐年成長,打破東西越賣越便宜的魔咒,九成以上產值賺的全是國際財,創造出台灣聚落競爭力奇蹟。 小鎮為何成功?把危機變成轉型好天時! 今年九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二○一一全球競爭力評比」即指出,在一百四十二個接受評比的國家當中,台灣在「產業聚落競爭力」項目,超越義大 利、日本,排名第一。 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就貿易與地理條件,強調聚落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在他著作《地理與貿易》便提到,在經濟活動中,發現一個最有利的地理特性,就是「集 中」,生產同樣類型產品的公司,聚集在同一個地區,不但不會讓報酬遞減,反而因為同樣的需求同時擴張,締造規模的優勢,使得供應鏈上、下游的廠商也願意進 駐,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進而增加彼此的收益。 聚落的另一特色,則是不建立在以量取勝的基礎上,而是利基於其在全球市場,所扮演的獨特、不易被取代的地位。 哈佛商學院曾對全球產業聚落進行調查,群聚廠商家數最多的,是超過九千家的義大利中部的普拉托(Prato)紡織聚落,以及荷蘭花卉聚落;最小的聚落僅三 家廠商,譬如美國波士頓的離子植入半導體設備群,但該項半導體設備即曾占全球市率高達九成以上。 可見聚落勝出的關鍵,不在於大。到底台灣的十三個黃金小鎮,如何招來一隻又一隻的春燕? 「『天時』是最重要的條件,自行車產業遇上這樣的外在環境。」巨大集團執行長羅祥安表示。 自行車聚落串聯同業,採豐田模式 羅祥安口中的完美天時,是二○○三年,台灣自行車出口量萎縮至三百八十五萬,僅是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廠家集體出走中國,產業聚落面臨幾乎要被連根拔起的 空前衝擊,「好像再怎麼努力也看不到明天,大家都認為沒救了。」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形容。 從分頭生產車胎、座墊、煞車線等零件,到組裝外銷,供應鏈關係緊密的自行車產業,是本地中小企業的縮影,合作,則是台灣總數超過一百二十萬家中小企業,面 對眼前危機,唯一的生路。 羅祥安表示,危機讓業界凝聚起變革的共識,「這時談改變,大家才聽得進去。」當時,以巨大、美利達兩大組裝車廠為首,召集十一家自行車產業上下游組成的 A-Team(台灣自行車協進會)成軍,攜手導入豐田式管理,敞開生產線讓競爭對手觀摩、檢視,「互相漏氣求進步」的群戰模式,串起全球最強的自行車產業 價值鏈。 根據自行車輸出公會統計,過去七年,台灣自行車出口產值增加兩倍,成車出口平均單價,也從一百五十美元,躍升至今年的三百五十四美元,囊括全球自行車高級 車市場八成,遠高於成車出口平均單價不到五十美元的中國自行車。 「老實說,這個成功遠超出我們當初的想像。」A-Team首任會長羅祥安說,原本只是希望力挽狂瀾,但不出三、五年,卻造就整個產業的飛騰。 危機的天時,同樣也把螺絲聚落再次推向高峰。 螺絲窟分散市場,航太、醫療都做 也是在二○○三年,當年,中國螺絲出口產量首度超越台灣,岡山「螺絲窟」首度浮現危機,長期依賴的美國市場被中國取代,業者被迫必須分散市場,於是,公會 出面領著大家,年年出團,勤跑中南美洲以及巴西等金磚四國新興市場,並嘗試轉攻汽車、航太用途,甚至醫療用的植牙螺絲,「趁中國大卻還不強,走進全世界, 走到哪裡都有商機。」陳明昭表示。 但轉型要投資人才,為注入新血,春雨等八家當地螺絲業者,也與當地的技職學校岡山農工簽訂建教合作合約書,每年提供四十個名額,全額學雜費補助,培訓螺絲 產業新兵。自掏腰包,全額補助公司主管讀碩士專班的陳明昭拍胸保證:「員工念完碩士如果想跳槽,不必賠我任何一毛錢,因為,他們走到哪,都是為螺絲產業所 用。」 靠開發新市場、厚植人才,兩頭累積轉型能量,今年以來,台灣銷美螺絲占比,雖從最高峰的七成降至三成半,但依據前三季海關出口金額估算,今年台灣螺絲總產 值估計達四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總產值更較八年前的七百七十三億元,大幅成長近七成,將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螺絲產業崛起並不對我造成磁 吸效應。 聚落競爭力再起,改變的不僅是一廠一地的就業供需,更讓台灣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從邊陲移到中心。 今年三月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不但躋身全球三大自行車展,參展廠商從A-Team成立前的二十七國、六百零一家,暴增至三十六國、九百四十八家,且尚有八 百個攤位向隅,日本Shimano等大廠,繼荷蘭、東莞後,也來台設發貨倉庫,變速器大廠Sram,更落腳台中成立亞洲開發中心。當聚落具備國際競爭力, 面對競爭心態也從「迎戰」變成「迎接」,多數產業還期待靠政府,提高貿易關稅障礙維繫競爭力之際,自行車產業則是大方「讓利」,希望能兼善其他產業。 自行車輸出同業公會即曾做成決議,行文國貿局,表示國內自行車進口關稅願意主動降至為零,做為我對外貿易談判時,換來其他產業關稅保護的籌碼。 王國為何沒落?無法自我升級,步入衰退 形成聚落不保證就有競爭力,若原地踏步,「就算五十家襪子工廠綁在一起,也是死路一條。」羅祥安認為。研究台、日製造業聚落效應的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系教 授劉仁傑指出,危機是天時,但更要有轉型策略,否則,再有歷史的老聚落,也可能隨時瓦解。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報導,素以紡織、沙發、製鞋聚落聞名的義大利,一百零四個官方認定的產業聚落,由於無法順利轉型自我升級,當生產成本優勢不再,聚 落競爭力隨即瓦解,超過九十個正陷入衰退危機。 洋傘聚落,大咖棄守失去轉型良機 在台灣,曾經年賺一百二十億元外匯、占全球洋傘七成市占,締造「洋傘王國」美名的彰化和美,亦是未能把握轉型天時的黃金小鎮殷鑑。 今年初,留守當地的秀裕工業總經理王守仁,赴上海禮品展售一把開價人民幣四千八百元(約合新台幣二萬二千元),碳纖電鍍為骨架的自有品牌皮革傘,儘管買家 搶著要他讓售,但經歷一九八○年代末期,台灣工資上漲、勞工短缺的產業危機,和美傘業聚落已走得一家都不剩,要組起一把高檔雨傘,還是得回廣東惠陽找人組 起來,成為打響MIT品牌的第一道難題。 台經院三所所長林欣吾分析,製程相對單純、勞力成本占比高,在國際貿易分工的大趨勢下,傘業如同多數傳統產業,從台灣移出並不令人意外,但聚落消失如此徹 底,勢難再起爐灶,原因出在當危機出現時,連業界大咖都棄守,不見龍頭登高一呼,錯失轉型黃金關鍵期,「王國」從此「亡國」。 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場白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十三個黃金小鎮,共同掌握的幸福之鑰,皆來 自它們當面對危機的天時,迅速擺脫負面心態,把身處的小鎮當作是世界地圖的中心,用企圖心、想像力,與時俱進定義產業的新賣點,讓在地原鄉,成為不曾被世 界遺忘的黃金小鎮。 【延伸閱讀】13個黃金小鎮 出列! 台中烏日 手工具機:20家廠商 全球產值第三大聚落大甲 自行車:23家廠商,15,000名從業人員,全球均價最高的單車聚落西屯 工具機:6,300名從業人員,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聚落潭子 光學元件:2,000名從業人員,全球最大光學聚落 彰化鹿港 玻璃:210家廠,Ikea玻璃家具前三大代工聚落 雲林東勢 胡蘿蔔:100戶,台灣胡蘿蔔最大外銷聚落 嘉義大林 文心蘭:43戶,台灣唯一外銷中國團隊 台南後壁 蝴蝶蘭:50家廠商,全球最大的蘭花生態園區 高雄岡山 螺絲:1,300家廠商,全球最大螺絲聚落小港 遊艇:約31家廠商,5,500名從業人員,巨型遊艇訂單居亞洲第一 屏東林邊 石斑魚:600戶,養殖石斑魚產值全球第一里港 毛豆:400-500名從業人員,日本毛豆最大供應地枋山 愛文芒果,400戶,外銷日本,價格、數量均最高 【延伸閱讀】3大原因,這9個「台灣驕傲」消失了 原因1:成本優勢不再因技術門檻低、勞力密集、新台幣升值,失去價格優勢。 產品:紡織成衣 聚落位置:新北市 光榮事蹟:1987年出口產值44.4億美元,世界第四 轉移地點:東南亞、中國、中南美洲 產品:製鞋 聚落位置:台中 光榮事蹟:1987年出口產值36.9億美元,世界第一 轉移地點:中國、東南亞 產品:玩具 聚落位置:新北市泰山 光榮事蹟:1987年出口產值10.7億美元,世界第二 轉移地點:中國、東南亞 產品:雨傘 聚落位置:彰化和美 光榮事蹟:1987年出口產值3.8億美元,世界第一、市占7成轉移地點:中國 產品:蘆筍罐頭 聚落位置:台中、彰化 光榮事蹟:1978年出口產值1.2億美元,世界第一 轉移地點:泰國、澳洲 產品:洋菇罐頭 聚落位置:彰化 光榮事蹟:1977年出口產值1.1億美元,世界第一 轉移地點:越南、中國 產品:鳳梨罐頭 聚落位置:高雄 光榮事蹟:1971年出口產值2,200萬美元,世界第一 轉移地點:東南亞、非洲象牙海岸 原因2:單一市場危機日本開放市場競爭,缺乏危機感的台商生產量不足、價格高昂,失去競爭力。 產品:香蕉 聚落位置:高雄旗山 光榮事蹟:1967年出口日本達38萬公噸,全世界單價最高 轉移地點:菲律賓 原因3:自然資源耗盡產業快速發展,忽略環境品質,因水質污染與白斑病變,失去養殖條件。 產品:草蝦 聚落位置:高雄紅毛港 光榮事蹟:1987年出口產值4.7億美元,台灣出口第一 轉移地點:泰國 整理:吳和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