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飲食籽】肉餅五刀客

1 : GS(14)@2015-04-22 01:30:06

【飲食籽:心水食桌】剁剁剁剁……徐疾有致的剁肉聲,在中午和黃昏時分總會不時響起,然後廚房重歸平靜,又輪到嗅覺被衝擊,那混合着鹹魚肉餅和煲飯香的水蒸氣飄散着,教人心神都跟着香氣飄走了。剛蒸好的肉餅,啖啖肉是身心俱疲時的最佳慰藉,但要成就這種安慰,耐性和體力都不可少。今次請來五位蒸肉餅高手教路,不管要做出彈牙還是鬆化的效果,也要經手剁和撻肉這兩大步驟。如果想為心愛的人做出愛心肉餅,要看這篇專題;如果是愛吃肉餅的人,同樣也不能錯過,因為看完才會明白原來有人肯為你做肉餅,是多幸福的事。





大師姐 麥麗敏

江獻珠在港的首徒,人稱大師姐,盡得老師真傳,七十年代起醉心鑽研粵菜。




梅菜蒸肉餅

選用豬肉:後髀肉(瘦肉七成) 200克豬扒上層肥肉(肥肉三成) 70克配料:甜梅菜芯 55克馬蹄 3粒薑絲 少許調味:岩鹽 半茶匙黃糖 1/4茶匙日本富士牌頂天蠔油 2茶匙紹酒 1/4茶匙冰水 4湯匙麻油 半茶匙粟粉水(1茶匙粟粉1湯匙水)即食麥片(加水1湯匙)甜梅菜芯調味:豉油 3/4茶匙岩鹽及黃糖 少許麻油 3/8茶匙蒸肉時間:13分鐘




大師姐:粗剁分半鐘要收手

好肉餅最重要是力氣和心機。要做出彈牙飽滿的肉餅,全程人手少不了。「後髀肉沒肥肉,所以較乾,一定要加肥肉,我選的是豬扒上層的肥肉,質地很爽。一般是三分肥七分瘦,至少也要兩成肥豬肉,八成瘦肉。」大師姐的肉餅較有質感,先把肥肉切得細如綠豆,然後把後髀肉切粗粒,只見她取出計時器,計算着後髀肉只粗剁一分鐘,「不要把筋的纖維全切斷,才可保持肉的質感。」再來她把肥肉丁也叠在後髀肉上,只多剁半分鐘便要收手。


粗剁可保持肉的原來質感。

用力攪拌 大力撻打

要做出細緻又入味的效果,不能一口氣把所有材料跟肉拌勻。大師姐先取出冰水,「加水攪拌的過程會產生熱力,豬肉被加熱後彈性會被破壞,所以最好加冰水降溫,但切記要分批加。」之後才可加蠔油、糖、胡椒粉、鹽和少許酒,每加一樣便要拌勻。要加好調味才能加粟粉水和麻油,不然會阻礙入味。然後用力攪拌,為了令肉質更黏,還要把肉團撻打二三十下,再放入喜歡的配料,把肉放入雪櫃幾小時才蒸,可令肉更鬆軟也能讓水份吸收。



試食後感:

有肉汁,肉粗剁過咬起來仍有纖維,也可咬到細細的肥肉丁,夾雜馬蹄和梅菜,沒配飯也可空口吃掉半碟。




新記 譚強

資深豬農,曾研創養殖本地「生態健味豬」,現經營肉檔仍以售賣本地豬為主。




馬蹄蒸肉餅

選用豬肉:脢頭肉(七成瘦,三成肥肉) 半斤配料:馬蹄 兩粒調味:鹽、糖、粟粉 各少許清酒 1茶匙即食麥皮 1茶匙蒸肉時間:15分鐘


脢頭下這塊肥豬肉,最厚最爽,而且是硬脂。

譚強:脢頭肉爽身 肥膏唔會化

譚強做肉餅只用脢頭肉,「脢頭是豬膊頭那塊肉,最爽有筋,但又不太肥。」他指着大豬肉的一層厚脂,「脢頭的肥肉蒸完不會化油,肥而不膩。」譚強肉餅口訣:「肥肉要切,瘦肉要剁。」只要肉好,調味只是鹽、糖和粟粉已夠,但譚強還會加清酒和麥皮,既可提味也能保持肉汁。譚強把調味混好再放肉一起拌勻,雖然不如大師姐那樣仔細分工,但直接、快捷的做法也能保原汁原味。



試食後感:

脢頭蒸肉餅滑得來帶點筋,比較有質感;清酒和馬蹄引出肉的天然甜味。




嚐囍 林榮康

嚐囍煲仔菜老闆之一,也負責研製店中各式煲仔飯,尤其喜愛鹹魚肉餅煲仔飯。




嚐囍鹹魚肉餅煲仔飯

選用豬肉:腩肉(瘦肉七成、肥肉三成) 約6両配料:馬蹄 1粒鮫魚鹹魚 1件調味:鹽、糖、水 各少許蒸肉時間:25分鐘



林榮康:飯粒收水加肉餅

嚐囍以炭火原煲煮煲仔飯有名,其中受歡迎的便是鹹魚肉餅煲仔飯。如果煮飯份量少時,在家中用明火煲飯,飯粒分明之餘,可直接把餸同煮更方便。隨飯蒸肉餅的心得,就是要先把飯底煮好;豬肉剁好,加了調味和馬蹄撻打起膠後,便可弄成約一吋厚的圓餅,但把肉餅加煲中要講究時機。「如果肉餅太早加的話,肉餅底層貼飯的部份會太濕。」當看到飯粒分明,即是水份剛剛收好,便可輕輕把肉餅滑到飯面,加蓋繼續蒸,合共蒸二十五分鐘便熟。



米浸過後加大量熱水去煲,滾後把多餘的水倒去。

放飯面的肉餅不要太厚。



試食後感:

肉餅質地鬆化,滲出的油和汁留在白飯上,完美配搭。




蛇王芬 Gigi


蛇王芬太子女,第四代主理人,愛鑽研傳統粵式食譜,尤其昔日之傳統家常小菜。




馬蹄蒸肉餅

選用豬肉:上肉(瘦肉兩份、肥肉一份) 半斤配料:馬蹄 4粒鹹魚 1塊本地土魷 3隻冬菇2 隻調味:蛋白 1隻鹽 1/4茶匙糖 半茶匙粟粉水 2湯匙蒸肉時間:15分鐘


用手心把肉順時針的搓至起膠,最後才撻打。

吳翠寶:加蛋白增嫩滑

翻開蛇王芬的餐牌,不會找到這個蒸肉餅,Gigi笑說,她的熟客兼好友到店內吃飯時,總會請她另寫私房菜單,這時蒸肉餅便會出動,通常會加入她至愛的馬蹄、冬菇和土魷作基本,所以有個不正式的名稱,叫Gigi肉餅。肉餅沿用老師傅配方,以三七比例的肥瘦上肉為主。令到肉餅鬆化要靠兩重工夫,「調味一定要有鹽有糖,不然不鬆化。先加調味,之後以手心推出去順時針搓,搓五分鐘至起膠才大力撻打。」撻打後,肉已有黏性,但想令肉質更滑可加入蛋白。再加入馬蹄、土魷和冬菇,最後拌入粟粉水令肉餅更凝固。如果想更香,便加鹹魚和薑絲,把肉餅堆成三吋厚可增口感,蒸好後淋上蒸魚豉油便成。



試食後感:

肉質較鬆化軟腍,不過有爽口馬蹄和有質感的冬菇和土魷切粒作配料,加強了口感,加上鹹魚香,送飯一流。




民聲 麥惠綺


民聲冰室老闆娘,接手老冰室後自行摸索發展,終研製出六吋高肉餅山。




鹹蛋蒸肉餅

選用豬肉:肉(腩肉瘦肉六成半、肥肉三成半) 10両配料:鹹蛋黃 1個鹹蛋白 半個調味:鹽 1/4茶匙糖 半茶匙粟粉 半湯匙菜油 幾滴蒸肉時間:45分鐘


肉要先雪過才可以變挺身,方便塑成肉餅山形狀。

麥惠綺:雪三個鐘先好蒸

肉餅山已成了民聲冰室的代名詞。老闆娘麥女士說一定要用鮮肉,蒸熟才會升起,調味料基本只有糖、鹽,少許粟粉和菜油;最特別的是「冇加一滴水」卻仍保濕潤多汁,除了多得蒸爐猛蒸氣足,也許還因為攪肉時攪得充份。每天百多斤肉,切肉部份交由機器代勞,但用粗幼刀片交替來製造口感。要叠出肉餅山不能下太多粟粉令肉死實,便要靠攪肉來增加黏性。攪肉全人手操作,「手攪比機攪好,越攪得久黏性越重。」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豬肉醃完放入雪櫃雪兩至三個鐘,肉硬身些,才可叠肉餅山。」肉餅山叠至六吋高已要收手,下鹹蛋黃和蛋白,太高的話蒸完會歪斜便不合格了。



試食後感:

雖然肉餅叠得高高要蒸四十五分鐘,但因肥肉比例較重,所以蒸這麼久也不乾身,肉質仍軟熟,很想來個白飯配着試吃。



記者:謝翠玲攝影:楊錦文、陳永威、黃子偉、許先煜插畫:apple C.G.編輯:黃子卓美術:楊蕙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21/191192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