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me.html
農行貸款收益率最高,主要是由於其風險議價能力較強。公司貸款方面,製造業和房地產等行業佔比較高,由於這些行業風險相對較大,因此銀行擁有更強的風險議 價能力。零售貸款方面,由於縣域地區的零售貸款收益率較高,而且低風險低收益的按揭貸款佔比較低,因此農行零售貸款的整體收益率處於較高水平。因此,對農 行而言,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風險定價能力,進而獲得更高的經風險調整後的收益顯得尤為重要。
具體來看:
2010年下半年,農行淨息差擴張最為迅速;2011年淨息差提升幅度也領先其他大型銀行,主要是由於其活期存款佔比、生息資產中的淨同業資產佔比以及貸款中的票據貼現佔比均為最高,而中長期貸款佔比最低。
對於農行而言,縣域地區吸存能力的價值正在凸顯,尤其是考慮到城市地區存款競爭受脫媒化影響日趨激烈。目前農行與工行和建行估值差距均已縮小至10%左右。考慮到貨幣政策趨緊環境下銀行的存款業務實力更為重要,與工行和建行相比,農行估值並未高估。只要農行能夠有效控制風險和降低成本,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將進一步接近工行和建行。
另外,憑藉分銷渠道和客戶基礎,農行中間業務發展空間廣闊。農行在理財、信用卡、國內保理、國際結算、貴金屬銷售等業務增幅超100%,投資銀行、電子銀行、現金管理業務增幅超過70%。農行在人民幣結算、保險代理方面佔據領先地位。農行2011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大增45.4%,達666.79億元,位列四大行第三位。
想當年,2006年的農行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只能做到省內大集中,而2008年農行實現了全國數據大集中,而且是「一個系統一個中心」的集中方式。這種整合,使農行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IT服務平台。其信息技術能力雖然較工商銀行還有差距,但在四大行中位居前列。
信息科技的發展使得農行增強了風險管理能力和對分支機構的控制能力,提高了客戶服務和產品營銷能力,為農行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例如,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授信、審批、放款、貸後、風險分類、擔保品管理等都實現了IT 系統的剛性約束。此外,2011年1季度電子渠道的交易達44.19億筆,佔全行交易總量的60%。
相比同業,農行的信息科技優勢包括:
(1)具備龐大的服務網絡與穩固的基礎環境。這一系統連接農行2.35個網點、17萬櫃員機、8萬台自助設備和20萬台POS機。這是全球最多的營業網點、全球最多的ATM 終端和全球最多的櫃員終端。
(2)穩定可靠的運行服務能力。2011年1季度高峰日交易量達到1.24萬億筆,僅次於工行。標準可用率也達到99.98%。
(3)採取自主研發路線,具備強大後續開發能力。與建行/中行不同,農行與工行都採取了自主研發策略,具備強大的IT研發團隊,但相比工行在人數上還有差距。工行總行IT人員約有5000人,而農行只有2300多人。
(4)未來重點在於加強IT系統與業務的整合。農行在如何更好地利用IT 系統支持業務發展方面還有提高的空間,特別是在客戶統一視圖、業績價值管理系統等方面。
農行正在進行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建設工程,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系統構架,協調推進應用架構、基礎架構、數據架構和IT 治理架構的完善和優化,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支持三農產品的靈活定製和快速開發,提高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和市場競爭能力。
縣域業務發展戰略清晰,成為產業轉移和城鄉統籌的最大受益者。
農行縣城地區競爭優勢明顯,同農信社、郵儲形成差異定位。農業銀行在所有銀行中,關於縣城地區存款的市場份額約為51%,貸款的市場份額為50%,儘管在縣城地區面臨農信社與郵儲的競爭,但農行具備結算網絡優勢,單一貸款客戶規模優勢等,形成了差異化市場定位。其主要客戶群包括科技農業企業和優勢中小企業。
縣域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業務發展模式。例如,「企業+農戶」的運作模式解決了農戶貸款的發展困境。農行積極創新服務手段,通過轉帳電話、自助終端等方式降低服務「三農」的成本,降低成本收入比。
縣域存款優勢更加明顯。農行能夠找到低成本服務縣域客戶、鎖定儲蓄存款的方式,這主要是由於:
(1)縣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快
(2)政府加大對縣域和中西部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資金較為充裕
(3)縣域地區投資渠道相對狹窄
(4)農行通過渠道建設深度鎖定客戶的系統性存款
農行依託農民生產、生活物資配送銷售系統的客戶,重點抓「萬村千鄉店」和「村村農家店」的客戶營銷,在每個村的農家商店安裝小額取現機具,形成了以惠農卡為載體,以轉賬電話為工具,以萬村千鄉服務點為平台,以新農保、新農合、補貼資金為基礎的助農取款金融服務體系。
農行向農民發放惠農卡,收取5元開卡費;同時,免費在農村的農家店免費安裝轉帳取現機具和驗鈔機,成本約為1000元。
農戶如需支取不超過500元的小額現金,可以不用出村直接在農家店的機具上進行轉帳操作給小賣店的店主,然後小賣店的店主將現金支付給農戶。農戶支付1元的手續費,其中主要歸小賣店店主所有。農戶雖然支付了費用,但減少了誤工時間和往返集鎮的交通成本。此外,農戶還可以使用惠農卡在農家店直接刷卡消費。
這種方式避免了新農保、新農合資金分流到郵儲和農信社,鎖定了穩定的低成本的活期存款,也具有經濟效益。這一機具的成本如果兩年分攤,每年約為500元。
這種小額取現試點是農行在服務三農的大背景下向人民銀行特別申請的,因此短期內其他機構介入的難度較大。
縣城業務具備較強盈利能力,風險可控。各分行嚴格實行向縣城支行派駐風險主管、獨立審批人和運營主管的風險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的貸款管理中心,嚴格執行農戶貸款的停復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