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引保險業三憂慮
1 :
GS(14)@2015-02-16 16:34: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6/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12月公布「自願醫保」諮詢至下月中,是次計劃除關乎民生外,受波及的保險業界,卻指摘計劃將托高整體保費、違反保險精神,更可能引起道德風險。但政府及獨立理財顧問卻指出,計劃可令保險業界更有規範,更會加強市民醫保意識,長遠增加保險業務量,有利業界發展。
現時政府建議的自願醫保引起的其中一項爭議,是要求計劃推行第二年起,40歲或以下人士必定承保。香港保險業聯會醫療保險協會主席曾肇棠認為,條款或令年輕投保者故意等到臨近40歲,體質轉壞時才參加標準計劃,最終減少年輕投保人,令整體客戶質素較差,從而業界要托高整體保費作彌補。
業界恐必定承保條款或推高整體保費
食衛局發言人反駁,保險公司可按投保人年齡及風險來釐定保費,因此客戶每份保單的保費,應能抵銷其索償(見表)。
政府的建議另一項要求為「保單自由行」:投保人轉換保單前一段時間內若無索償,轉換承保機構時毋須重新核保。曾肇棠指投保人未有索償,不等於身體無事,投保人轉換公司時,可故意選擇保費低的計劃,惟保險公司卻無法核實投保人身體狀況,才決定承保與否,質疑這違反保險精神。
食衛局發言人反駁,指計劃關乎整個社會醫療架構,不可任由業界以營運原則與市民醫療保障作交換。康宏金融(1019)行政總裁麥光耀亦指,香港是自由競爭市場,計劃可加大市場透明度,相信保險公司能自行衡量風險及調整保費。
至於第三項具爭議的要求:承保範圍必須包括訂明的先進診斷成像檢測,例如磁力共振等,但投保者須繳付固定三成共同保險以遏止道德風險。曾肇棠擔心,即使投保人病情不嚴重,仍因受惠於條款而濫用服務,但三成共同保險比例仍算合理。食衛局發言人認為,投保人仍須繳付三成墊底費,相信能有助遏抑道德風險。
2 :
GS(14)@2015-02-16 16:35:1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6/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整個自願醫保計劃如何運行,大家未必關心,但醫療保險始終與我們息息相關。政府估計自願醫保實行12項最低要求後,保費會較現時一般醫療保險高約9%;站在消費者角度,又是否值得多付保費參加?保險業界認為,保費升高對部分投保人可能感吃力,但亦有顧問指,政府建議的標準計劃保障充足,「9%(保費升幅)係好抵!」
香港保險業聯會醫療保險協會主席曾肇棠認為,標準計劃中保費視乎投保者情況而定,部分保單保費可能較現有的醫保高45%;假設60歲投保者每年保費原本約8000元,標準計劃將令保費升至1.2萬元,患病者每年保費甚或由2萬元急升3萬元,消費者未必負擔得到。
友邦香港首席科技及營運官葉文傑建議,高風險人士現時可按保單的不保項目或附加保費來投保,未來仍可轉到標準計劃。但若在推行自願醫保後才參與,一旦被歸入高風險池,到時保費恐怕急升。
政府:標準計劃令中產可到私院求診
食衛局發言人提出,中產階層平時已繳付保費,但因市面私營醫保產品有不足,令他們未能適當享用服務,現時標準計劃反而令他們「夢想成真」,可到私家醫院求診。
康宏金融(1019)行政總裁麥光耀指出,長期病患未必在一般保險中獲承保,即使受保,保費亦可能較其他人高出數倍。他認為標準計劃雖然保費較高,但仍為消費者提供多一個選擇,加上長期病患可獲硬性受保,9%升幅對消費者是一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