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r2w.html
十年前在中國,如果你擁有一百萬元人民幣,百萬富翁哦,想必會有很多的人羨慕吧?今天你的身家即使已經翻了番至兩百萬元人民幣,即使你的身家已經跑贏了CPI,也不可能像以前般令人羨慕了,甚至會感覺到被別人給比了下來。
再想想十年前歐洲人擁有一百萬歐元,美國人擁有一百萬美元,他們今日身家同樣翻一番至兩百萬元。他們的感受和我們在中國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是什麼導致這種落差?是通脹嗎?通脹只是部分原因,影響比通脹更大的各國GDP增長的不同。
如果一名歐洲人十年來一直持有現金,他每年的感受到的財富損失大約是:現金/1-(CPI+GDP增長-利率),以歐洲過去十年的情況計算,大約也就是每年損失2%罷了。
如果是小日本呢?因為小日本過去十年持續地零增長、零通脹。他們一直持有現金並沒有損失,反而賺了利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日本的政府國債利率只有1%,卻廣受到日本國民的熱烈追捧。
如果情況發生在中國呢?在中國,過去十年持有現金每年感受到的損失估計應該達到12%之巨。也就是說十年前的一百萬元相當於現在的三百萬元左右的了。
大約在七八年前,身邊的一班朋友們的資產都在七八位數之間。幾年下來有的人還在七位數浮沉,有的人已經進入了十位數,完全不在同一個級別,少有聯繫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除了投資項目回報的不同,更多的是對資產管理的取向。
有的朋友幾年前和我身家差不多,卻因為見識過香港回歸後的負增長年代,投資相當保守,一直持有過多的現金比例,一直等待機會。現金卻在不知不覺中快速貶值。
大多數的朋友更像我,不愛負債同時也厭惡持有現金。除了公司正常營運所需要的現金外,其他的幾乎全部用於購買了不同類型的資產,身家隨著資產的快速上漲而上漲。
小部分已經少有聯繫的朋友卻不單止厭惡持有現金,更是熱衷於負債,十釐以下的借貸幾乎是來者不拒。幾年下來,二三十倍的回報,把一班朋友們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其實在中國,最為大家所認識的致富故事是,不少人十年八年前拿著十幾萬元按揭貸款買了幾十萬元樓宇,今天他們的房屋已經價值兩三百萬,就也是過去幾年持有負債而買入資產的結果。
事後孔明沒有多大意思。未來十年又會是怎麼樣?中國未來十年相信GDP還是會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通脹率相信會繼續維持在5%左右。十年後的M2供應量很可能又是比現在的多三四倍。持有現金而不是資產,估計每年將要面對10%的損失。
網絡上看到一些博友也跟老外學起了現金和資產管理,我覺得很可笑。如果一個人將身家的50%買入股票而另外50%卻持有現金等待,即使他持有的股票年漲了30%,他的身家也只是上漲了15%,相當於和國民資產同步而已。
老外持有現金等待,站在他們的立場並沒有錯,因為他們沒有多大的損失;中國人持有現金,卻是明明白白地以每年10%的速度虧損中。我不鼓勵負債,但絕對反對持有現金。在中國,既然我們的現金購買力時時刻刻都在貶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買入何種資產而不是持有現金等待買入資產。我們應該學習的是資產的置換而不是資產的管理。
無論是股票還是個人的其他資產,我一直都堅持滿倉操作也是基於這個原因。還記得「萬元戶」這個名詞嗎?不久的將來「百萬富翁」這個名詞也會成為過去式,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
備註:這裡指的負債不是指高利貸,房屋和車子一樣是商品而不是資產,房屋所佔據的土地才是資產。優質資產泛指一切稀缺、難以再生而需求不斷增加中的一切資源。水源、土地、野生藥物、牛黃、優質股票、稀缺資源、能源、古木等都可算是優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