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轉會「空窗期」 縮至一星期
1 :
GS(14)@2014-06-13 10:39: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3/news/ea_eab1.htm
【明報專訊】強積金「半自由行」(即僱員自選安排)實施超過一年半,不少「打工仔」因不想承受投資空窗期的風險而未轉會。積金局昨日則與金管局共同啟動「強積金轉移電子化支付」系統,讓投資「空窗期」從以往約兩星期縮減一半,至約一星期。
以往打工仔若想轉移受託人,在贖回原有基金後,打工仔需要簽發及郵遞支票以支付轉移的金額,新受託人收到支票後,要確認並成功兌現,才能按打工仔的指示購入基金。從打工仔贖回原有基金到買入新基金期間,最快需要約6個工作天,因此出現投資空窗期。
電子化支付轉款 兩日完成
然而,在使用「強積金轉移電子化支付」系統後,原受託人替打工仔贖回基金後,可透過系統向金管局發出支付權益指令,直接把款項轉給新受託人,過程只需要約兩個工作天,省卻了以往簽發、郵寄、核對和兌現支票的手續和時間。
積金局營運總監羅盛梅昨日表示,現時每年會有約50萬宗權益轉移申請,當中包括半自由行及個人帳戶的整合。使用新系統後,投資空窗期可縮短至約一星期,大大減低打工仔在轉移過程中因市場波動而低賣高買的風險。
金管局助理總裁李建英則表示,實施新系統後首年,受託人可獲豁免收費,接下來每筆交易收取1.4元。李建英認為,收費合適且便宜,不會增加受託人成本,更不會轉嫁給打工仔。李建英並指出,早在一年多前已經構思有關計劃,由於沿用原有系統,故不會增加開發成本。
受託人之一的永明金融退休金及團體保險高級副總裁陸季嬋卻指出,受託人要投入很多資源去配合新系統,她拒絕透露投入多少資金,但形容是「不惜工本」。
她相信有必要響應電子化的大趨勢,但認為強積金仍有許多方面可以實行無紙化,例如現時只有兩成僱主網上提交供款資料,如果全部都用電子化,相信對縮減基金開支比率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