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在職貧窮戶 一人養全家
1 :
GS(14)@2013-10-01 15:49: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930/news/ec_gha1h.htm
【明報專訊】何謂貧窮?香港過去沒有官方定義,隨覑政府訂出「貧窮線」,終訂出全港貧窮人口達131萬;究竟「貧窮線」下市民的面貌特質為何?政府可如何扶助?扶助措施成效又應如何量度?本報將以系列報道逐一探討。首先看看政府眼中「首要關顧的組群」在職貧窮戶。
每月需多數千收入才能脫貧
政府發表貧窮情報告,特別提到有在學兒童和青少年的在職貧窮戶,有較高貧窮風險,報告揭示這53.7萬名涉15.6萬戶的在職貧窮人口中,87.5%住戶均是「一人✈起一頭家」。報告指在職貧窮戶中,有九成從事較低技術工種,兩成多就業不足,兩者均顯著高於整體。由於在職貧窮戶的月入中位數只有9000元,若以平均住戶人數3至4人計(即貧窮線11,500及14,300元),即每月需多2500及5300元收入才能脫貧。
有學者和地區人士說,數據反映他們的供養比率偏高,政府應循兩方面解決問題,包括創造更多低技術空缺,拉高貧戶中在職者的工資,並應提供更全面的託兒服務,令婦女能外出工作掙取收入,減低貧窮率。
4人及以上家庭貧窮率10.5%
扶貧委員會主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日前說,要優先照顧有在學兒童和青少年的在職貧窮戶。報告揭示,在職貧窮戶中,有87.5%只有1人工作,另11.9%由兩人維持家計。
在職貧窮家庭人數愈多、貧窮率亦愈高,反映要供養的家庭成員愈多、貧窮風險亦愈大,當中4人及以上家庭貧窮率更達10.5%;全港所有在職住戶平均只有0.5名兒童,但在職貧窮戶則有0.9名兒童,新移民在職貧窮戶更有1.3名兒童,即不少在職貧窮戶均有多於1個兒童需照顧。
黃洪﹕針對增低技術職位
惟值得留意的是,單親和新移民在職貧窮戶從事較低技術的人,均逾九成,就業收入受壓,令貧窮風險更大。中大社工學系副教授黃洪便指出,政府亦應研究如何針對性增加低技術工人就業機會,拉高工資,建議引入特賣店等購物區,創造就業機會。
一直協助推行社區保母服務的天水圍婦聯主席鄺月心建議加強託兒服務,其機構現時提供的總照顧時數每年達7萬小時,是獲資助時數(3.7萬小時)的近1倍,反映需求殷切。她透露,有貧窮家長因為收入略超上限而不能獲半免或全免,寧願留家照顧小孩,建議政府將可申請免費託兒服務的入息上限略為提高,不計加班費等,令更多婦女受惠。
選區於天水圍的元朗區議員姚國威建議開拓專職保母服務,令託兒時段可延至晚上10時,現時社區保母服務只至晚上8時,未必能照顧上班族。
扶貧會成員田北辰建議政府可提供另類交通津貼,給予八達通卡可半價搭車優惠,鼓勵偏遠地區市民出市區工作。
明報記者
(系列一)
2 :
GS(14)@2013-10-01 16:13:50
【明報專訊】政府剛發表的《貧窮情報告》指出,公屋政策的扶貧成效媲美綜援制度,如果將公屋福利視為非現金補貼,大批低收入家庭將脫離貧窮線。不過數字揭露,全港40.3萬個貧窮戶,在加上公屋福利轉移後,仍有6.1萬公屋戶共18.5萬人,依然生活在貧窮線下,他們多屬大家庭、已申領綜援,且普遍低學歷、低技術,失業問題亦比一般貧窮戶嚴重。
計及「公屋補貼」 仍有6.1萬公屋貧戶
政府剛公布的貧窮情報告顯示,扣除福利現金補貼後,全港有40.3個貧窮戶,如果將金屋租金和單位市值租金的差額,視為公屋福利的「非現金補貼」,貧窮戶可再減至27.2萬戶。
惟《貧窮情報告》卻揭露,就算加入「公屋補貼」因素,仍有6.1萬戶屬於公屋貧窮戶,當中38.3%有申領綜援,即全港約有2.3萬戶享有公屋和綜援雙重福利仍未脫貧,佔全港貧窮戶約5.7%。公屋貧窮戶中,獨居或二人家庭只佔34.6%,遠低於整體貧窮戶,反映公屋中大家庭較多。
《報告》亦指出,公屋貧窮戶內在職人口之中,94.9%從事較低技術工作,65.8%只具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加上就業不足率、失業率亦較整體貧窮戶為高,反映在失業和低收入問題下,公屋脫貧有難度。
2.3萬戶住公屋領綜援「未脫貧」
全港最多公屋貧窮戶的是觀塘區。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項目統籌主任江詠詩指出,該處服務的基層中,有八九成均是公屋貧窮戶,他們大多是3至4人家庭,丈夫通常做地盤、保安散工,月入約1萬元。雖然這類家庭租金開支比私樓戶低,但其他開支負擔亦不輕。
江詠詩說,服務處主要為這些家庭的子女提供學習物資支援、開補習班等,但因為不少贊助企業的資助均有上限,部分更說明只支援綜援戶,因此未必可照顧全數公屋貧窮戶需要。
議員倡編配年輕人入「老鸷」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蘇麗珍促政府加強職業培訓,可於區內推動勞動手作、零售市場、美容生意等,亦建議可推行學徒制,訓練年輕人投入勞動市場。她說,觀塘民聯會曾在區內辦職業博覽會,認為有助配對酒樓工等工作。另一區議員蔡澤鴻建議由公屋編配覑手,多編配年輕人進老化社區,加強「老鸷」活力。
有較多公屋貧窮戶的元朗區,政府亦正擬擴建橫州工業區,促進原區就業,但區議會主席梁志祥指出,職位只夠日後新建公屋住戶,未能解決現時元朗區公屋貧窮戶問題。梁指出天水圍西鐵站的商業元素很少,不及元朗、屯門,盼振興本土經濟,提供就業機會。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強調,公屋的減貧效力大過現金津貼,因為若將公屋和非公屋貧窮戶比較,非公屋戶要負擔很高租金,生活條件相對差。她認為,給予貧窮戶現金補貼「不是一個持久的辦法」,最終一定要「多興建公屋給有需要的家庭安居」,問題才容易解決。
明報記者
(系列之二)
3 :
GS(14)@2013-10-01 16:15:19http://www.povertyrelief.gov.hk/chi/summit.html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