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反省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08.html

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我曾經對同一個的企業買進賣出。
這不同的時間表示我在不同價格以及不同的環境氣氛﹐擁有過它們的權益。
同時﹐也表示我在學習價值法之前﹐以及之後。

學習價值法之後﹐我買進之前﹐的確是有考慮它的價值﹐也認為它的價值高于它的價格。

然而﹐我卻“止蝕”了它們。

並不是safety margin不足。
它們過去和現在的盈利都非常棒﹐而且市價對資產也有拆讓。
總之﹐絕對是在便宜區的低部。


那麼﹐為什么我會放棄持有這些企業﹐選擇了接受現在的損失﹐忽略將來的盈利﹐況且它們的股息率高于銀行的利息。
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我的判斷﹖
而我的判斷是否理智﹖

起心動念﹕

  • 市場氣氛很好的時候﹐它們的價格卻在便宜區。能在這個時候買到便宜貨﹐心裡的確高興。但是﹐當氣氛轉差的時候﹐它們的表現比大盤還差。我心理不平衡呀﹗
  • 它們的最佳表現的盈利大約是10億港元﹐但是行業中排第10名的企業的盈利可是超過300億港元﹐第1名的企業的盈利已經超過1000億港元。
  • 它是行業最強的﹐最佳表現的盈利大約是10億港元﹐把行業中最強的5個企業的盈利加起來﹐也不過是40億而已。這行業的餅太小了吧﹖
  • 它的盈利超過1000億﹐行業中排第3﹐主席報告寫了一萬個字﹐就是看不出精神﹐他好像是打工。
  • 當氣氛轉差的時候﹐它們就顯得不便宜了﹐因為行業中最強的企業開始合理或便宜了。

那麼﹐我為什么會重複﹖(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我認為原因是﹐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夠透徹的反省


所以﹐你最初認為很安全的價值-價格的分離﹐遇到了任何一個﹕

  1. Inadequate or Incorrect data
  2. Uncertainties of the future
  3.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he market


當起心動念以後﹐如果無法平息猜疑心﹐信心就會消失﹐跟著就失去最可貴的有益心態(淡然面對帳面損失﹐等待價格追上價值)。

猜疑心﹕

  • 市場關於它的產品資料稀少(沒用過它的產品)
  • 網站的資料稀少
  • 沒用過也沒看過它的產品﹐無法分別與其品牌的差別﹐很少用它的產品﹐這可能已經顯示我不適合做這行
  • 管理層的改變就改變了會計方法﹐盈利包括了我看不懂項目
  • 管理人缺乏強烈的企圖心﹐以及對專業堅持的意志力。


如果你找到的資料(quality或quantity)不能平息猜疑心﹐你隨時都會在“The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he market”﹐之前認為很安全的價值-價格的分離﹐現在就認為是不安全的。

所以﹐我反省﹐我應該﹕

  • 先找對企業
  • 再決定以什麼價格買進


而不是﹕

  • 先決定價格的條件
  • 再考慮能配合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