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術數匡筐:飛魚之讖緯 蔣匡文

1 : GS(14)@2013-07-17 22:02: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717/18336778

                              維多利亞港近日出現異象,近萬條俗稱「青鱗仔」的小魚,在七月七日晚上跳出水面,甚至躍到中區消防局滅火輪碼頭之梯級,有消防員見此,便用垃圾鏟清理。當時有途人行經碼頭,見到數名消防員在岸邊石級疲於奔命,而小魚不斷跳上石級及在海面亂竄,所以用手機拍下這情況上網,此片段在網上瘋傳。

                大家也七嘴八舌,恐怕天災降臨,有人更擔心動物有異常行為,可能是發生地震等天災之預兆。更有堪輿家受訪問時指出,未來數天將會有連場暴雨,也有人指出是周邊地區會有地震,因為受震而跳出水面,也有人指事發地點在中環海邊,涉及香港命脈,是代表未來地產會有波動,樓價有下跌壓力。
此事發生後不久,在十二日上午尖東消防總部因為十樓的伺服器房內冒煙,消防大樓要臨時疏散所有人,這本來是小事一宗,但因為也涉及消防處,所以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聯想。有師父指這預兆消防處內部出現人事變動或有高官辭職,或隊友之間會出現躁火矛盾,亦有一些海洋專家指出,小魚應是被大魚追食受驚或海水含氧量低才會跳出海面。
而根據報章報道,青鱗仔跳上水面並非奇事,2005年6月台灣有漁船出外捕魚後返回台北深澳漁港,漁船經過的兩旁海域,都有青鱗仔跳躍出海,當時不少漁船滿載而歸。
青鱗仔飛出水面並不罕見,筆者也曾遇過,當時筆者正在赤鱲角機場與東涌之間的船上,由於小艇機器聲音影響,水下那些青鱗仔雖然數量不多,但仍有不少在船邊飛出水面,變成飛魚,所以海洋專家說,有大魚追食,甚至有大船走過,也可能驚嚇了這些小魚而使牠們亂飛。
但從術數的角度,不管這現象形成的原因,但「魚離開水飛上岸」已是一種異象。在中國這種預兆將來的異象,被稱為讖緯之學,這讖緯之學對不同的異象,都有不同的分析統計結果,但在古代,也有不少人作虛造假,用假讖緯來拍皇帝之馬屁,希望得到提拔。
最常見的吉祥預兆便是「地出芝」,就是地方出現野生靈芝,這是太平盛世之象,今日我們不少人日日服用由人工繁殖的靈芝孢子,這是否代表中國大國崛起步入太平盛世呢?這些讖緯異象如果出現,古代地方官便會向朝廷報告,朝廷會下令嘉獎,地方又大肆慶祝,勞民傷財。由於太多造假的可能,所以清朝康熙時曾經下令不再接收這些吉兆的報告。
今次這飛魚上岸事件有錄影為證,雖非如古代般有造假之象,但直至七月十三日,這星期內並無大暴雨也無大地震,而小地震在地球上1年365日都有,不可算。至於其他推測,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在歷史上,有關魚類之異常動作首見於《史記》。
《史記.卷六》記載:「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戰國時秦國位於今日西安關中之地,此地之主要河流是由西向東流的渭河,此年卻出現河魚如美國的三文魚般逆河而上,所以秦人皆輕車重馬,大家都到渭河捕撈,在河旁即食所捕之魚,情況與當年台灣類似。文中解釋這現象,「漢書五行志云,『魚者陰類,臣民之象也』……始皇二十六年盡并天下……明關東後屬秦,其象類先見也。」魚類因為在水下,少見陽光,所以屬陰類,代表一般蟻民,魚由東逆水入渭河,是代表關西之秦要滅關東六國,統一中國之象。據《漢書.五行志》所說,魚類之異象影響一般市民而並非達官貴人。
由於香港是島,常常看到各種魚類異象,也似乎與本港的市民生活有一定之關係。例如九七回歸到2004年沙士前後,本港有多年都出現魚排大批養魚,因缺氧或各種原因而死亡的事件。這段時間正好是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至沙士期間,香港面對最低迷的經濟情況。最近一次死魚發生在2008年,正好是在美國金融海嘯之時,但這一次魚飛事件,那些魚是活的,所以其災禍也減少。
對於魚飛之象,古人更有專門提及。漢代京房:「魚飛者,治國無禮義則魚飛……國無禮義,民去焉。」而他的《易傳》中亦特別提到:「青魚去水,飛入道,兵將起。」
他所引述的「青魚」,是否今天的青鱗仔不得而知,但是今日不少傳媒市民見到梁特首而直呼其名,演藝學院畢業生對他的態度,正是無禮之表現,而梁振英山頂別墅僭建之事,也是無義之表現,致令特首及政府民望極低,正是所謂民心去焉。
至於魚「飛入道,兵將起」,香港本身沒有軍隊,但示威民眾與警察越來越多磨擦,倘若佔中成為事實,警察與市民在中環對峙衝突,可能便應驗了這預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