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門大開:龍獅辯

1 : GS(14)@2012-11-07 00:56: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6/18059161
很多80後捧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因為佢話自己永遠站在弱者一邊。村上在香港成名作《挪威的森林》,是以日本學運「全共鬥」做背景,1968年日本大學生自治團隊組成左翼學運組織「全學共鬥會議」,同年發動學生佔領東京大學安田講堂,校方請防暴隊入學校,鎮壓學運。東大安田講堂事件後,學運分裂,部份走上武裝鬥爭的赤軍派,部份變成保守派,也有部份拒絕進入主流,成為日本抗衡文化中堅。
全共鬥令戰後高速增長的日本青年反省,村上春樹似乎受到學運影響,一直拒絕進入主流。
香港六七十年代一樣有火紅學運,有親中民族主義的國粹派,支持文革四人幫,認為毛澤東乃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偉人,浸大成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的前校長吳清輝,是當年港大國粹派大本營明原堂導師,何俊仁在回憶錄中指吳清輝是國粹派學生的幕後領導。另一派則認為要進行社會改革,反對殖民地不公義政策,稱為社會派,何俊仁、楊森、麥海華、李永達等,日後成為民主派中堅。
七十年代香港學運派系之爭,至今仍遺留。今日大搞愛國教育者多屬國粹派分子,吳清輝雖於兩年前由浸大校長退下來,但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延續了昔日國粹派左傾作風,出版國民教育《中國模式》引爆香港中產及學生恐共抗共情緒,另一本《香港藍皮書》攻擊中大通識教育受美國基金會滲透,「左毒」發作令人震驚。本來無論社會派、國粹派,都係民族主義者,支持中國大一統,反台獨、藏獨、疆獨及港獨。何俊仁也搞保釣、對日索償,兩派之分歧只不過是程度差異。
越聲討 越聲勢浩大
但近年80後社運抬頭,本土意識及自治運動取向上關心本土議題,不再如七十年代學運分子的假大空中國觀。他們離港獨很遙遠,也未有如西班牙巴斯克、加泰隆尼亞、加拿大魁北克、或澳洲新南威爾斯的分離運動,但新生代社運政治及社會取向的而且確有別於楊森、李永達一代,相對而言,較重視微觀生活層面的個人實踐,動員方式有別,欠缺硬性組織,重視理念及情感動員。龍獅旗,正如當日洪楊起義自稱天兄天弟而矣,根本不是重點。
這種新社會運動不會因為被扣港獨帽子而消失,反而會因中方人士口誅筆伐而聲勢更盛。
添馬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