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東豪:「香港工業政策一盤散沙。」

1 : GS(14)@2012-09-04 10:42:5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4%E6%95%A3%E6%B2%99
「香港工業政策一盤散沙。」
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鎮仁
香港工業缺乏長遠統一規劃,政府對工業愛理不理,多年來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都是短期及一次性措施,收效甚微。
陳鎮仁指,政府工業資助扶助計劃多達27個,來自十多個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連業界也不知道如何申請。
不想談工業政策,因為根本不存在,我反而對陳鎮仁有興趣。
陳鎮仁家族創立香港最大紡織廠之一,訪問中他透露很有意思的兩點:一、他們位於屯門的工廠仍僱用四、五百名員工,專做急單和高價細量單。我一直有考慮這一招,原來真的有人做。
二、20年前,港商一窩蜂湧入內地,陳鎮仁沒有在內地設廠,選擇去印尼,今日港商紛紛搬離內地,陳家比其他人早行20年,這就是遠見。
蔡東豪
2 : GS(14)@2012-09-04 10:45:34

2012-8-6 HJ
陳鎮仁:香港工業政策一盤散沙   

陳鎮仁來自紡織世家,曾擔任工業總會主席,目前是生產力促進局、職業訓練局主席,見證了七八十年代香港工業繁盛時期、近二十年工廠紛北上的情況。今天他感慨香港企業正面臨內憂外患, 競爭優勢正逐漸減退。

沒有夕陽工業,只有夕陽企業。他批評政府以往的工業政策一盤散沙,缺乏長遠、統一的規劃,寄望政府汲取以往失敗的教訓,協助香港企業升級轉型。

陳鎮仁回想八十年代港商進軍內地,無論哪個行業都能做到龍頭地位。「在市場觸覺、產品質量、自動化、服務性等方面都大幅領先。」不過,這個黃金的歲月已經褪色了,其他地區已迎頭趕上。

「台灣、南韓,在科技方面已超越香港,甚至連內地的同行,香港也比不上了。台灣有很多公司生產線雖在內地,先進的技術卻掌握在自己手上。20 年前南韓的三星沒有人知道,現時它已打敗日本老大哥新力。」20 年河東,20 年河西,陳鎮仁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它們有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即使是印尼、孟加拉、緬甸等這些較落後的地區,在政府大力推進產業升級下,近期也有不俗的發展。」有很多因素造成香港政府無所作為,一是金融地產發展蓬勃,二是工廠北移。「過往20 年,由於金融、地產發展快速,為政府帶來可觀的收入,政府覺得單靠這兩個支柱就可以了。情況正如一間公司賺大錢,大家都不會覺得有問題。另一方面,工廠北移後,政府覺得生產線既然不在香港,就不需要再做什麼支援了。」
政府頭痛醫頭港企無所適從陳鎮仁承認,在董建華時代也曾經希望發展創意科技,可惜後來無疾而終。「1998 年請了美籍華人科學家田長霖擔任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創科會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應科院、數碼港、創新科技基金,但這些能否落實呢?是否能制訂更長遠的政策去配合呢?」港府對於工業並非沒有扶持,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多都是短期、一次性的投放,因此雖有投入資源卻收效甚微。「目前香港有大大小小、五花八門的資助扶持計劃多達27 個,來自十個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很多時連業界都不知道如何去申請。是否可以由一個機構去統籌處理呢?」陳鎮仁認為,不能因為過去的失敗而洗手不幹,因為香港還有一些特殊優勢。「香港最值錢的地方是可靠性。

你想想為何內地人會湧來香港買奶粉呢?因為香港貨真價實,沒有欺騙的成分,吃下去不會變大頭嬰兒。內地人為何要來香港購買月餅呢?同樣也是因為有質量的保證。」陳鎮仁以中藥產業為例子,指出內地對中藥的基礎研究比香港強很多,但如果由香港藥廠去做,而又得到國際認證,消費者會有很大信心。

除了倚靠香港這一塊金漆招牌外,另外還可以倚靠香港特殊的地位。近期內地收緊了稀土出口政策,引起了國際的糾紛。生產力促進局最近就和工業總會合辦了一個名為「稀土材料加工工業在香港的發展商機」的研討會。
...

「稀土是一戰略物資,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內地對於輸出稀土來香港加工會較放心。外國買家來香港也較容易。一旦發展成功,可以帶起周邊很多產業。」「何況香港還有內地這一龐大內銷市場的優勢呢?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又近水樓台,你想想蘋果寧願賠錢給唯冠去買iPad的商標,就是想盡快打入中國。」現時港資企業正上演一場適者生存的遊戲。「幾年前歐美對玩具行業實施了嚴格的標準,很多廠家因此而倒閉,不過也有成功安全標準的廠家,得到更大的發展。」陳鎮仁父親陳元鉅五十年代在香港開辦了「大興紡織廠」,發展成為香港三大紡織廠之一,目前位於屯門的廠房仍然僱用四五百名員工,它近年的轉型也證明了適者生存的道理。

出身紡織世家深悟適者生存「我們在八十年代起開始轉型,當時我們將較舊、較便宜的生產線搬遷去印尼,留在香港的生產線則實行自動化。在香港聘請工人很難,尤其在最低工資實行後,幸好我們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很高。」目前香港的產值仍然佔較大的比重,達到整間公司的六成。


「現時一些大單、長單都被國內、巴基斯坦、印度等低成本的地方搶走了,怎樣做呢?我們只能利用自己的優勢,做一些急單、小批量的單。我們的廠可以接少至幾百公斤的單,可以在24 小時內起貨。在巴基斯坦,價錢可能很便宜,但落單起碼要20 噸,最快也要三星期才起貨。所以遇到急需時,惟有找我們了,雖然我們收的費用比他們貴很多。」被問到會否搬遷到內地發展? 「在七八十年代,我們放棄內地而選印尼,因為那裏土地、勞工都便宜,限制也較內地少。十年前,香港與內地的工資比例是十比一,現時已到了三比一,未來還會急升。中國大量的勞動力已被急速發展的服務業汲收了去。若搬到落後地區,其他配套又未必跟得上。

」撰文:鄧傳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