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女人較有耐性,了解對方需求。」
1 :
GS(14)@2012-07-26 15:56:15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9%E9%9C%80%E6%B1%82
「女人較有耐性,了解對方需求。」
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行副主席梁嘉彰
投資銀行家(i-banker)形象是貪得無厭,為賺錢不惜指鹿為馬,個人生活方面大都是失敗,不能兼顧工作與家庭。
梁嘉彰接受傳媒訪問,令人眼前一亮,她不但證明了女性在投行界也可以脫穎而出,而且不一定犧牲幸福家庭生活。
她指女性有Human Touch,較能看通人性,善於溝通,是理想的i-banker。i-banker其實是一個項目經理,在不同合作單位之中周旋,而不同單位有不同目的和能力,i-banker工作是確保不同單位即使各懷鬼胎,以不同步伐前進,最終可以一同到達終點。
耐性是i-banker一項重要但被忽略的質素,開會時最大聲通常是男人,而把工作做妥的通常是女人。勞氣的男人開完會要做減壓活動,女人不勞氣,家庭融洽,個樣都靚一點。
蔡東豪
2 :
GS(14)@2012-07-26 15:58:492012-6-25 HJ
梁嘉彰:做i-banker 不能賺快錢
投資銀行界一向被視為是男性、西人主導的競技場,但「港女」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行(JP Morgan)副主席梁嘉彰卻脫穎而出,而且一做就18年。
外界一向對投行的形象是要賺到盡,投資銀行家(i-banker)更是貪得無厭,是不能兼顧家庭、興趣的賺錢機器。
2008 年金融海嘯後,外界對i-banker 的成見愈來愈深,梁嘉彰卻以自身的經歷作出截然不同的演繹。
她認為,做投行首先要戒貪婪,不能以敏感的資料謀私利,做deal時細水長流比賺到盡更可取。
熱愛唱歌劇、一早結婚生子的她形容,女i-banker不一定是犧牲家庭幸褔的工作狂。
關注每日波動不安的市場,應付不同大客的要求,不停飛到世界各地拉客。經過幾年洗禮後,許多i-banker 早已burnout(精疲力盡)了,賺錢成了留在行內的唯一目的。然而,在業內打滾了18 年的梁嘉彰卻沒有絲毫疲態,對於投行的歲月依然津津樂道。
「正如唱歌劇一樣,每一個曲目都有考起人的地方。每單deal 都截然不同,要永遠懷着一個學習的心態。蒙古焦煤(MMC)來香港上市,作為保薦人之一,我要到蒙古國,深入礦場,了解他們獨特的歷史、文化。我要有親身的經歷才能sell 這個故事啊!」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吸引了梁嘉彰留在投行。
「Complacency(自滿)是投行大忌,當你以為一定贏,不做功課時,卻往往功虧一簣。投行競爭激烈,所以不論單deal 的大小,只能永遠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
視野長遠凡事留有餘地
加入投行並非梁嘉彰精心部署。梁嘉彰曾到美國「浸鹹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修讀會計及金融,畢業加入奧緯諮詢任職顧問,做了4年諮詢工作後加入摩根大通。
被問到這一段轉工的原委,梁嘉彰笑稱: 「其實當時對投行做什麼也不太清楚。只是想做一些實質的事情,做consultant得個講字,別人頂多說你給了些意見而已。現時我做了單deal,幫你集資,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急功近利彷佛是i- banker的標籤,梁嘉彰多年來卻反其道而行。「如果無deal 做,就叫人不要找我,這是很短線的做法。我很享受與客戶的對話,而非一打來就問你要什麼價。如果是這樣,我會感到好無奈。」梁嘉彰承認,很多時給客戶建議後,由於種種理由,對方最終會另覓他人,但她指出,一旦建立朋友關係,將來有需要時一定會想到自己。
「我希望與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而非單單算盡,如果這樣,客人也會每單同你計。凡事看遠些,留有餘地,長遠來說反而得益最多。」凡事留餘地是她的成功之道,不過梁嘉彰也自嘲,在芸芸投行中,這種做法可能太傳統了,甚至會被人取笑。
訪問中記者見識了這位女i-banker的直率。「我是急性子的人,我總是不斷提點自己要謙虛一點,總是要求自己不要令同事受氣,雖然有時也難免。」很多人都覺得i-banker高高在上,作為香港投行一姐的梁嘉璋卻告誡自己要虛心。「不要以為做了i-banker就升上神枱,在一個交易中,我們只是一分子,缺少會計師、律師都不能成事。」「女人較有耐性,容易有human touch,了解對方的需求。」她形容i-banker是穿針引線的中間人,憑着敏銳的市場觸覺、女性善於溝通的專長,往往能以柔克剛、出奇制勝。
同業貪婪更應以身作則
從個人的處理作風,談到整體的投行文化。「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闡明一切……」1987 年,美國電影《華爾街》的男主角、金融巨鱷Gordon Gekko 有這一段。在《華爾街2》中,Gekko 說: 「我過去總是說貪婪是好的,但現在它是合法的。」戲如人生,做投行每日都要接觸很多內幕消息,梁嘉彰強調個人操守很重要,她承認做投行引誘很大,因為每日接觸的都是一些敏感資料,除了要保密外,還要抗拒利用這些資料去做內幕交易謀私利的誘惑。
「人性是貪的。美國的按揭市場,CDS(信貸違約掉期)的風險程度與真實有這麼大的距離,是否應該設計這樣的產品?是否應該賣給人呢?」梁嘉彰承認,其中有貪婪的成分。
她承認投行中不乏害群之馬,但絕不認同i-banker都是唯利是圖的貪婪者,不應一竹篙打倒一船人。
梁嘉彰早年已熟讀美國作家John Steinbeck 的小說《珍珠》(ThePearl)〔見另文〕,對貪焚如何扭曲人性深有感觸。在投行這個名利場打滾十多年,這位女投行家對於貪婪對人性荼毒有更切身的體會。
「所以我請人的時候,很注重一個人的品德,相對來說學歷反而較次要。入來時,員工都要遵守一套守則。」摩通注重內部員工的品德培養,「老餅」的員工需要對新同事進行身教及言教。「除了以身作則外,我們會利用食飯的時間,以過來人的身份加強與新同事的溝通。」然而還是防不勝防,一向以穩健著稱的摩根大通,最近也受負面消息困擾,上月爆出一名綽號「倫敦鯨」的交易員,因「押錯賭注」而導致錄得20億美元以上的巨額虧損。
被問到香港的投行是否受影響時,她說: 「我們這邊做不了什麼,只能緊守自己的崗位,更專注自己的業務。」梁嘉彰以正常運作來形容。
談到摩通在亞洲區的發展,梁嘉彰認為要放眼神州。「摩根大通投行部的全球主管長駐香港,這在所有投行中是絕無僅有的。對於中國這樣高速成長的市場,長期投資才能有回報,不能說二三年不見成效就撤出。」投行似乎也正在改變賺快錢的心態。
撰文:鄧傳鏘、周佩施
把握融資窗口不易要抓緊機會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i-banker要擁有精確把握市場脈搏的本領,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市場當下的情緒波動極大,如何把握是關鍵因素。我們團隊會設法為客戶尋找窗口。這不是統計學,而是靠人的判斷。」被問到目前對需要融資的企業有何建議時,梁嘉彰的回答是: 「市場很飄忽,有機會就趕快抓住!」摩通團隊善於「走位」,從去年6月至今年5 月,總共進行35 宗重大交易,為這些大藍籌及來港上市的公司「抽水」總共高達220億美元,其中涉及併購重組(M&A)更達到50 億美元。
等待矚目新股振人心
和黃(013)本月初在歐羅債市募得20 億歐羅就是一個好例子,摩通是聯合賬簿管理行之一。「和黃很厲害,在壞消息淹至前,捕捉到那個時間窗口,我們在短短數小時內已完成集資。做完後都難以再找到類似的窗口了。」「銀行要預留資金應付巴塞爾三及動盪的市場,無論中資、歐資銀行都資金緊絀。」缺水下,許多公司不能單單倚賴銀行的貸款融資了。
「在十年前,香港公司可能會講,向銀行借錢便宜這麼多,我為何要發債、借長錢呢?」梁嘉彰解釋,透過發債券融資(bond) 及透過借貸融資(loan)的成本差別很大,現已縮窄了,許多公司都不介意用bond集資了。
談到目前融資市場的動態,梁嘉彰形容,IPO(新股上市)處於艱難時期。「這段時間,很多上市的新股都跌破招股價,導致買方卻步,市場正等待有一隻具標誌性的觸目新股振奮人心,以扭轉悲觀的情緒。」雖然承認當前整個大環境是困難的,但經歷過這麼多大風大浪後,與08 年比較,梁嘉彰現在樂觀很多。「08 年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大家對於雷曼倒閉感到很震驚,當時大家驚惶失措,整個市場處於一個靜止的狀態。現在有很多人仍希望有所作為,只是受市場環境掣肘而已。」相對於1994 年入行時,梁嘉彰以「多姿多采」來形容現時的市況。她憶述當年正值H 股來港上市的熱潮,但整個資本市場的規模與今日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當時發債、批股、IPO 絕無僅有,那時如果有一間投行能做到一隻H 股的IP O 已經很威風了。」「十多年前,你跟公司談發債融資,多數客戶會馬上沒興趣。
現在哪一間公司不想發債呢?十多年前沒有M&A 的文化,現時它卻是主要活動之一。」梁嘉彰舉例說,你難以想像在目前這樣不穩定的市況下,私募基金CVC 仍快速成功收購城市電訊(1137)的資產,摩根大通是牽頭行之一。
市場飄忽做deal要快準不同公司有不同處境,面對的融資壓力也不同,梁嘉彰給出的建議也迥異。「To do or not to do」是一個永恒的問題, 「現時很多公司都問這一問題,它們都面臨一個兩難困境,究竟是未雨綢繆,以較高的成本進行融資應付未來的需要,還是等待一個更理想的時機呢?」答案不一定相同,梁嘉彰卻有一個傾向「市場很飄忽,有機會就趕快抓住!你要用錢買保險,希望晚上可以睡得着。」面對變幻不定的市況,快、準是投行做deal的不二法門。「第一季是bond的世界,從1、2月開始,和黃、南豐、恒地(012)、利褔(1212)……,香港公司發債融資的步伐前所未有。你從來不知道何時會突然靜了下來。當一個窗口變動時,你就要立即同客人講,重新再部署。」市況波動是挑戰也是機遇。「這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市況的波動也考驗真功夫。你捕捉不到一個窗口,就很容易漏了。」
助周大福上市扶碧桂園趕尾車
梁嘉彰入行十多年,經她手處理過的deal 多不勝數,被問到最深刻或令她最引以為傲的交易是什麽,她想了一會後回答:「我想是周大福上市吧!」周大福(1929)2011 年上市,期間可謂幾經波折。鑑於當時市場形勢不樂觀,加上接近年尾,大部分基金經理反應都比較冷淡。
「當時許多基金都已經休假,對我們來說難度很大,惟最終都成功把它上市,且拿到一個不錯的集資額度,在當時市況有這樣的成績,令我感到很驕傲。」梁嘉彰說,每一單交易自己都會「落手落腳」參與,過程雖然辛苦,但仍然值得。
此外,她也提到今年2 月底為內房碧桂園(2007)配股,也可算是代表作之一,因為她成功把握了市場形勢,為企業進行交易。
事實上,當時市場已盛傳多家內房股正部署在業績公布後進行股本融資;然而,在碧桂園配股消息公布後,其他房企再想進行配股集資已經不容易了。
近年外圍經濟動盪,投資銀行的生意更是首當其衝。作為投行主管,梁嘉彰認為,在金融市場裏最重要是catch time(把握時機), 「每一單deal 都會令我提心吊膽,一定要抓緊最佳時間,可以做的話要馬上去做。」
投行如戰場家庭似堡壘
在投行多年,梁嘉彰慨嘆許多行家幾年間已經burnout,興趣及家庭的支持是她保持心境平衡的秘訣。
「在很多人眼中,i-banker要不斷覆手機、不斷刨文件,日夜顛倒,犧牲家庭及興趣。如果真是這樣,可能我維持不了18 年了。」「賺錢雖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我在工餘盡量培養自己的興趣,令自己放鬆,取得一個平衡。」自小熱愛音樂,鋼琴有八級造詣,梁嘉彰在香港及美國求學期間已加入學校及教會的合唱團,近年更跟隨徐慧及江樺兩位名師學習,在今年香港歌劇院第二屆名人籌款音樂會上更粉墨登場。
「投行是戰場,家庭是堡壘」。梁嘉彰被外界視為女強人,談到家庭時卻露出會心的微笑。「無論你做事如何能幹,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沒有一個伴侶,將有所欠缺。我很早就渴求一個能理解我理想的人。」「現時很多職業女性都不結婚,我28歲時已結婚了,32 歲已經有小孩子,你說我事業心是否很重呢?家庭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當然,家庭與事業也有不能兼顧的時候。「老實講,有時的確不是兼顧得這麼好。一單deal 一旦走了,就很難搶回來。
如果因此去不了小朋友的家長會,也只能要求子女諒解。作為職業女性很難做到滿分,只要老公、小朋友不覺得很差就是了。」
一粒珍珠 盡顯人性貪婪
梁嘉彰形容小說《珍珠》(The Pearl)道出了貪婪如何荼毒人心。故事描述一對印第安夫妻的孩子被蠍子咬了,但是他們也沒錢看醫生。有一天,丈夫打撈了一顆非常珍貴的珍珠,消息傳開後,鎮上的人都覬覦這顆珍珠。
經歷多次珍珠被搶劫未遂後,男主角帶着全家逃亡。其間,妻子認為珍珠招來邪惡,意圖把珍珠扔進大海,被丈夫制止。
但在一次被搶劫的過程中,孩子不幸中彈身亡。男主角最終醒悟珍珠帶來的並不是幸福而是災難,於是將珍珠扔進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