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胡孟青:中國咪突然衝動

1 : GS(14)@2012-03-28 00:21:1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27/72095
中國人社會內有甚麼稍為負面消息,都可以被製造題材,而外國媒體亦樂意大篇幅報道。澳洲必和必托BHP,在近日一個投資者會議時提及,內地經濟增長明顯減慢,未來對鐵礦石需求,頂多只有單位數增長。此話一出,震散全球商品及外滙市場。但作出上述評論的,其實只是BHP一名部門主管,但市場反應之大,說到底亦是全球投資者開始尋找沽貨藉口,抑或是中國經濟已亮起紅燈?值得玩味。
外國媒體近日多用上「中國醞釀風暴」、「經濟風險升溫」等駭人標題,唱淡中國經濟,適逢溫總理宣佈中國放棄保八;BHP的判斷固然是他們的觀察,時勢配合自然有市場,但市場同時遺忘力拓與淡水河谷兩大中國資源供應商,對前景仍充滿信心。再談內地經濟,並不是要撐,吾又何德何能。中國經濟放緩,暫時為止是鐵一般事實,但中國經濟之失,在實體經濟層面上,並不造就他方經濟之得,因過去十幾年來,起碼自亞洲金融風暴與中國加入世貿後,西方都活在中國的繁榮及低廉成本優勢下,就算未攞盡着數,亦肯定是公平互利。
內在弊端 西方借題發揮

每當市場升跌到某一水平,就總會四出搜集理由,企圖扭轉市場期望。全球經濟,無論發達及新興市場,通通都有問題,因此並非中國獨有,西方為中國經濟憂心,皆因利之所在,絕對可以理解,他們再要大造文章,可引用一系列陰謀論。但中國經濟問題,除本身老結構問題外,亦很大程度來自西方經濟體系弊病本身。中國想經濟轉型,想減低不必要的投資,但領導人從無說過,要刻意減少出口;若非西方需求放緩,中國對資源進口亦不會顯著下降。洋人要擔心,就懇請先做好份內事。
人多有餘,效應有限,是中國經濟賣點與弊端。何謂中國經濟模式,內地也很想向外展示答案。外來需求減少,低廉勞動成本優勢大減,內需主導及有規模效益的經濟,當然是轉型的最理想結果。但多年以來,中國根本未真正有錢過;未習慣有錢,就可能造成與過剩投資相近的後遺症。經濟結構要改,很多都要變,銀行金融體系、滙率及其他如成品油定價機制,亦出現改革先兆,但中央及地方利益不盡相同,溫家寶早就道出問題所在。
市場要變,隨時有理由,國企指數已兩星期低於250日平均線水平,反映投資者對中資股前景相當審慎。中國概念,暫變成只有造淡理由,中國人明白中國情況,但外國人當然沒耐性,他們更想是去挑戰中國的耐性,如再重複08年的突然衝動,那就正中下懷了。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