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氏港建(0532)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03 14:37:30

http://www.rthk.org.hk/efinance/interview/20110630_2141_766485.html
2 : enigma0323(3470)@2013-10-18 10:01:52

http://hk.news.yahoo.com/%E6%B8% ... 18784--finance.html

港企受夠弱美元高呼脫鈎此其時
星島日報 –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上午5:49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早前在聯繫匯率30周年前夕撰文,捍衞聯匯制度,重申香港毋須亦無意作出改變,並指港元若改與人民幣掛鈎,將削弱香港出口競爭力。然而,在港扎根逾30年的老牌電子企業王氏港建(532)主席王忠桐接受訪問時卻認為,近年人民幣持續升值,令港商在內地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若港元與美元脫鈎,反而可釋出港元價值,有助減輕經營成本,目前更是脫鈎的好時機。
  王忠桐:助釋港元價值

  王忠桐解釋近年美元偏弱,港元與美元掛鈎,導致港商在內地生產及採購原材料的成本壓力大增,加上人民幣近年持續升值,港商利潤由過去有10%至20%,降至近年只有單位數字,只好靠薄利多銷去維持生意。

  此外,內地勞工的工資持續上升,王忠桐稱內地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均不相同,以其廠房設於東莞為例,工人薪金今年就增加19%至每月1310元人民幣。故此,王忠桐認為港元跟隨美元偏弱,人民幣則逐步走強,港商在內地營運將增添壓力。

  背靠中國 無懼被狙擊

  對於本港聯繫匯率的看法,王忠桐認為現時是港元與美元脫鈎的好時機,因為隨着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加上中國未逐漸強大,只要中央明確表示支持港元與美元脫鈎,以香港連同中國的外匯儲備,即使脫鈎,港元亦無懼受到外國投資者衝擊。

  財經
3 : derek777(35201)@2014-01-20 11:28:53

王氏港建主席 指港政經不穩
王忠桐憂爆移民潮

【人物專訪】
本港政治氣氛及社會紛亂,「電子王國」王氏港建(532)主席王忠桐接受本報專訪時狠批,在位者「得個講字」,欠缺長遠目光,且政策不穩,斷言「香港可能就會有一個移民潮」。
記者:馮健鏗


作為資深「廠佬」,王忠桐於20多年前,因憂慮九七回歸,跟隨一大批中產及富豪,移民到加拿大。他亦計劃在退休之後離開香港,正式移居加拿大。王氏認為,現時本港政經不穩,加上香港教育環境不健康,小朋友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為咗佢哋咪去移民囉,而我亦好知道,香港可能就會有一個移民潮」。

再怨聯匯打擊廠家
當記者問及他的政治取向,他不諱言,「我對政治,係唔去撐邊一面,我覺得不論泛民派又好,建制派又好,呢班人都係垃圾,唔係人,因為佢哋唔為香港市民,而係為個人」,直斥泛民做事為選票,建制派為私利違背良心;他又斥責政府官員不配做官,建設性欠奉,個個「唔想做衰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為香港添上很多「糊塗賬」。
對於香港近年遊行屢屢發生衝突,示威人士越演越烈,他擔憂問題逐漸惡化,「我覺得係有組織……當警察控制唔到場面,佢哋就會衝突,鬧大就會變成暴動……呢個係我擔心嘅地方,(暴動)會係好快發生」。
在內地設廠、主要經營印刷電路板及電子產品的王氏港建,近數月在人民幣不斷升值下,經營環境趨困難。王忠桐上月主動約見傳媒,大談「廠佬」苦況,高調地提倡港元應盡快與美元脫鈎,形容人民幣升值問題為「香港廠家之痛」。今次訪問,他再提及聯匯,認為匯率對港商影響很大,「工廠先係我哋經濟支柱,唔係地產……一間工廠可養活幾萬人幾千人」。他認為中國製造業無法被其他國家取代,形容越南、印尼等地的人工雖平,但基建配套比中國落後,廠家都不願到這些地方設廠,「最重要中國經濟、政策上冇大改變」。

無意再提出私有化
他指,世界各地客戶往往以美元付款,但內地投資的港商,卻以人民幣營運開銷,故聯匯嚴重影響港商邊際利潤,業界的利潤率已從以往超過10%,跌至單位數水平。大廠為了生存,只好薄利多銷,但中小廠卻難逃倒閉命運。2006年及2007年,王忠桐曾兩度建議將公司私有化,但最終都失敗告終。他直言,目前不會再考慮提出私有化,指之前兩次失敗,對他造成超過2,000萬元的私人損失,「除非有再大啲把握,唔係都唔會再做儍事喇」。
王忠桐最後提醒年輕人,應好好把握機會,深信行行出狀元,謹記腳踏實地,拋下一句「錢係賺唔晒、用唔晒。賺咁多唔用嘅又有鬼用咩,要貨如輪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18/18512319
4 : derek777(35201)@2015-03-25 16:40:39

有冇朋友可貼全文呀? Thx!

2015年3月23日

周一人物
王忠桐瀟灑交外人接班
盼子女自闖新天

香港不少富豪都傾向把家族生意傳予子女接棒,但亦有人不刻意追求「一代傳一代」,選擇交由專業管理團隊接手營運,讓下一代自由自在隨心闖出一片天。本港老牌電子工業股王氏港建(00532)的創辦人兼主席王忠桐,就是其中一名瀟灑兼「看得開」的企業家。 踏入古稀之年的王忠桐依然聲如洪鐘,「我不會介意仔女未來能否做  ...
(節錄)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1012425/
5 : GS(14)@2015-03-25 23:30:29

2015-03-23 HJ
王忠桐瀟灑交外人接班 盼子女自闖新天   

香港不少富豪都傾向把家族生意傳予子女接棒,但亦有人不刻意追求「一代傳一代」,選擇交由專業管理團隊接手營運,讓下一代自由自在隨心闖出一片天。本港老牌電子工業股王氏港建(00532)的創辦人兼主席王忠桐,就是其中一名瀟灑兼「看得開」的企業家。

踏入古稀之年的王忠桐依然聲如洪鐘,「我不會介意仔女未來能否做接班人,接班人應該是能者居之。這一行日新月異,新科技新設備層出不窮,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累積經驗才容易上手,如果突然叫我的子女去做,他們可能不懂,不懂還要扮懂,結果會弄巧反拙。」 採訪、撰文:顧慧宇 攝影:黃潤根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你看,香港也極少有家族生意能夠做幾代。況且,我想我的員工也不會希望由一個完全不了解業務的人來管他們,如果迫他們服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人,會令他們難堪。

所以,我不鼓勵兒女接手生意,他們一方面沒有興趣,一方面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即使做也不會比我做得更好,那不如自己創業。」

王忠桐上月辭任王氏港建行政總裁,並將職銜交予原任執行總裁、並非家族成員的徐應春。其實早在退位前,王忠桐已逐步把日常營運工作分派予其他管理層,自己經常周遊列國享受人生。至於打算何時全面退下,他笑謂,長和(00001)主席李嘉誠及恒地(00012)主席李兆基均80多歲仍沒有完全退休,故他也不必太早言「全退」。

尊重兒子進軍娛圈

王忠桐有一子兩女,較為人熟悉的是其兒子,即無綫電視(電視廣播,00511)前藝員王賢誌,三名子女都沒有參與公司的主業,而王忠桐兄弟姊妹的子女亦沒有一人在王氏港建工作。王賢誌年少時有意進軍娛樂圈發展,作為父親的王忠桐並無反對,完全尊重兒子的決定,但希望他靠自己的能力去闖世界。

「TVB 那些高層要不是我的同學,就是死黨,但我沒有幫他(兒子)打任何關係」。在娛樂圈闖蕩十多年後,王賢誌開始有意自己做中成藥生意,王忠桐同樣尊重,但這次他有利用自己多年來建立的人脈網絡,為兒子找代理商。

「我對子女沒有太多期望,只希望他們正正經經做人,自己有本事搵食。我的兩個女兒可幸已嫁得好老公,不用擔心他們衣食,兒子就應該有能力去謀生。我也不會留好多錢給子女,錢多可能只會害了他們,人生應該講緣分,講心講滿足感,我會學我父親,他死的時候,仔女沒有繼承遺產,他的遺產有三分之一捐了出去做善事,其餘分給12個孫子。」

王忠桐憶述,父親在1960年代創業初期,本港電子加工業剛剛起步,父親有機會與朋友合作做單面線路板,整間公司只有幾個人,沒有機器,全都用人手做,故此產量少,品質也有待改善。

從日本引入機械化生產

「香港電子業最早出現的電子產品是原子粒收音機,今天當然已經絕跡,這些收音機裏一定用到線路板,現在的電子類產品裏也有。當時在香港生產線路板的公司只得兩家,故此生意唔憂做,而生產原子粒收音機的主要是日資公司,父親不懂英文,卻要和日本人打交道。」

「1963年我剛中學畢業,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仍在讀書,哥哥和姐姐則分別在澳洲及美國發展,故此順理成章由我幫父親。我的中學是教會辦的,有『鬼佬』牧師教授英文,因此英文溝通能力還算可以,便負責幫父親接單。但公司生意一直不是太好,資金不太充足,技術也不夠,人手做線路板,品質較難控制,差的產品要報廢,賺的錢並不多。」

後來王忠桐有機會去日本考察,發現當地工廠都用機器生產,便決定從日本訂購機器,在香港廠房自己做,成為香港首家用機器生產線路板的公司。

「1975年,兄弟畢業的畢業,回港的回港,一起加入公司工作,四個兄弟各司其職,我負責貿易業務,讀化學出身的哥哥便負責做難度較高的雙面線路板,一個弟弟做單面線路板,還有一個弟弟是工程師,負責電子加工業務。」

四兄弟感情未因分拆變異

到了70年代,王忠桐又開始幫日本公司做品牌代理,把他們的產品引入香港市場,王氏港建由此成立,當年是除了日本之外,整個東南亞最具規模及實力的電子貿易公司,後來又從美國及意大利引入品牌。直到1989 年,公司業務開始壯大,眼見四兄弟在待人處事及做生意的手法方面都有分歧,王忠桐便提議將王氏港建從母公司王氏國際(00099)分拆出來,自己專注貿易業務。目前哥哥和一個弟弟都已經退休,剩下一個弟弟即王忠秣還在母公司王氏國際擔任主席。

王忠桐解釋,自己的做事方式與其他三兄弟有頗大分別,例如在管理下屬方面偏向寬鬆,給予較大自由度。分拆後,公司財政及各方面的決策均有獨立性,這亦有利未來發展。但他強調,兄弟們的感情很好,「這些(分歧)僅是對內,對外四兄弟都會一致」。

顧慧宇

寧蝕底也要客戶happy   

王忠桐中學畢業後便協助父親打理生意,負責接單,當時年僅20歲。他笑稱,當年沒有從書本上學到什麼營商知識,主要是靠口才,但碰壁的經驗並不多,或許因為交際手腕了得,「不論誰碰到我,都走不出我『手指罅』!」

他解釋,自己這麼多年來做人做生意始終抱着「不怕吃虧都要令客戶happy」的宗旨,即使可能「蝕本」的交易都肯做,因為只有客戶生意好,自己的生意才會好。「我想除非他們倒閉,否則會一直合作下去。做了一次蝕本生意,客戶會記得你的恩惠,下次一定還會願意與你合作,你的生意才會愈做愈大」。

重視互信 建長久關係

「我不怕人搵我笨,我也不想搵人笨,一家公司的小職員如果因為我肯吃虧,而令他的公司不會有損失,未來當他被晉升,便會記得我曾經幫過他,他就會叫他下屬給多一點生意我做。」事實上,王忠桐有不少客戶已合作幾十年,他們有的已退休,有的從小職員晉身高級管理層,但每年都會特意坐飛機從日本等地遠道來港,只為與王忠桐吃飯聚舊。

王忠桐強調,做生意首要講一個「信」字,「除了要守『信』用,也要懂得『信』人,信任你的客戶、員工及供應商。我會給予員工較大的決策自主權,因為我信任他們。如果他們不信任公司及老闆,就不會努力工作,也不會在公司做得長。我們公司的高管很少由外聘請,幾乎全部都是由內部提升,我最喜歡吸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自己去培訓他們,我不一定要他們很能幹,最重要是信任公司」。

他又慶幸營商多年未經歷過重大危機,「賺大錢就沒有,穩穩妥妥可以保持到生意,我們一直專注於本業,從來不會用多餘資金去炒股票、炒樓,相較有同行轉做地產賺更多錢,我們則追求安全投資,但也可以說我們蠢。」

競爭激烈 拓高端產品

在王忠桐的記憶中,唯一一次重大的低潮發生在1985至1986年間,那時經濟不景,不少企業倒閉,有客戶取了貨卻未能付款,拖數逾億元,令王氏現金周轉出現問題。王忠桐於是提議向客戶回購貨品,自行進行銷售,策略包括減價促銷及向熟客推銷,結果一年內便清掉所有回購的貨品,為公司帶來現金流,成功渡過難關。

近年內地同業採取低價戰略,加上工資等成本不斷上漲,王忠桐慨嘆業務利潤已大幅縮水,生意愈來愈難做。王氏港建現正積極開拓高端科技產品市場,希望闖出一條新路。

政經陷困局 看淡港前景   

王忠桐7 歲時(1950 年)跟隨父親由內地來港,父親當年在大陸是大地主,眼見身邊朋友飽遭迫害而選擇逃走,當初抱着「共產黨很快玩完」的心態,只打算短暫留港,豈料一直留下至今。

憂員工失業拒賣盤

80年代中英簽訂《聯合聲明》前夕,王忠桐便申請加拿大戶籍,現時全家都擁有加拿大護照,隨時可離港赴當地定居。

訪問期間,王忠桐直言看淡香港前途,又透露身邊不少在1997年後回流香港的朋友,子女們紛紛再度離港發展。他認為,港府現在是「跛腳政府」,任何大型政策都要面對立法會內泛民陣營的阻力,而且經濟過度依賴金融、地產及零售,難有新突破及可持續性,高科技產業又欠缺政策支持。

早前有傳王氏港建將賣盤,但王忠桐明確否認,「我從沒想過要賣盤,一方面是自己還有能力去經營,另一方面自己也有社會責任感,一旦賣盤或有新的管理模式,旗下幾千個員工部分可能失業。當年我申請移民加拿大,移民官要求在那裏住滿3年才能入籍,但我直說無法做到,如果我不理生意,將意味幾千個員工要面臨失業;移民官知道後沒有要求住滿3年,就給我入籍了。」

成功私有化機會微

至於私有化,他表示,目前仍然保留私有化計劃,但相信成功機會很微,主要是大股東在該問題上沒有投票權,「每次提私有化都要花費1000萬至2000萬元,早前兩次私有化耗費不少,又不能用公司的錢,要自己出錢,如果再來一次,又要再花錢;所以,如果沒有把握,就不會再提私有化了。」
6 : derek777(35201)@2015-03-26 16:55:31

賣売变相私有吧!
7 : GS(14)@2015-03-27 00:44:41

都可考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