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企業轉型陣痛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1171.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高素英】8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公開表示,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2011年成為中小企業最為糾結和困難的一年。調研顯示,目前60%-70%的企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困境。

辜勝阻認為,要拯救中小企業,政府就要推動企業升級,要採取放、扶、逼的措施。「放」就是要放開,就是要打破壟斷,完善、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只有這 樣才能減少中小企業升級阻力;「扶」是指應該把扶持三農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業上,實行少取多予,通過減稅、減費,幫助企業輕裝上陣;「逼」是靠 市場倒逼企業轉型。

記者瞭解到,在沒有技術、沒有品牌、沒有自己的土地和房產的情況下,除了一部分已經倒閉的企業外,很多企業選擇轉型或者轉移到外地。

由於廣東做外貿代加工的中小企業比較多,在大的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考慮到出口轉內銷,開拓國內市場。

董建秋表示,國內市場運營成本比較高,一個直營店的投入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單店收入比較低,根本沒有利潤。但要開幾十家直營店需要投入上千萬, 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太難了。此外,國內市場收款也比較麻煩,想做國內市場,都搞一個品牌,先鋪貨,國內經銷商也掌握廠家的心理,一些代理商會壓款,高峰期企 業曾壓款幾百萬,現在都不敢發貨。

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對7月外貿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和動向中稱,目前中國一些出口企業開始將生產環節向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轉移,將總部和研發部門留在國內。一些企業將附加值不高、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遷往東南亞國家生產。

但有關人士認為,東南亞轉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地員工綜合素質也不是很好,產生的效益低,算在每個單件成本上面,人工的成本比國內還要高很 多。而在越南的效率同樣比較低,加上越幣貶值速度比較快,賣出去的產品換回的是越幣,再兌換成美元,最後再換成人民幣,企業的利潤在兌換過程中降低很多, 因此企業一般選擇在當地採購。

無論是轉移還是轉型,對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比較難,如果沒有相應的產業政策扶持,中小企業面臨的境地將會越來越難,沉重的稅賦、高成本的人工和原材料、融資難的無奈,一系列問題將加快中小企業大面積倒閉的步伐。

令人擔心的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失衡對傳統行業的衝擊,此前大量的資金湧向了房地產,一些從事傳統領域的大企業也紛紛涉足房地產,銀根的收緊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中小企業大面積的倒閉潮即將要來襲,那麼影響的不僅僅是傳統領域的未來、還有工人失業和社會安定等一系問題。因此政府部門不能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同時也要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真正出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有力政策,解決高通脹帶來的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