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0kvps.html
我用杜邦分析法,將ROE展開成權益係數:1/(1-資產負債率)*銷售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一、權益係數:目前A股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5%,權益係數(或財務槓桿)為2.22倍;
二、銷售淨利率:大約為10%左右;
三、總資產周轉率:約為0.8左右。
3項相乘為:2.22*0.1*0.8=18%
那麼,我們預測未來,A股的ROE會是怎麼一個走勢呢?
首先,資產負債率,對比美國,A股已經沒有增加槓桿的空間,三十多年前巴菲特在巴倫週刊上發表那篇著名的《通貨膨脹是如何欺詐消費者的》時,統計當時的世界500強的槓桿是2倍左右,我估計現在它們的數據仍然差別不大;
第二,銷售淨利率,我認為目前10%的水平(如果除去金融股的權重影響,其餘企業目前肯定是沒有10%),未來很可能大幅下降。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 金融股未來在A股的權重會下降,我們權當非金融上市公司管理水平會提升,但效率的提升會被成本上升型通脹完全沖銷掉,更何況目前銀行股的利潤已經高到了相 當畸形的地步,所以整個市場的淨利率會下降。
最近我統計了2011年世界500強的淨利率,平均為5.85%,中國有69家公司上榜,除去台灣和香港公司外平均為6%,其中包括了部分像國家電網、南 方電網等淨利率低的未上市或未整體上市的公司。而上榜的四大行平均淨利率27%,未上榜的招民浦興之類的中小銀行,淨利率全部在30%以上。
這裡再順便拆解一下,銷售收入的增長,基本就是GDP的增長,而淨利率的增長,除了提高毛利率外,就是提高經營槓桿,壓縮期間費用的比例。GDP我們保 8,那未來的收入增長率一定是下降的,在收入增長放慢且成本上升的夾擊下,毛利率水平將明顯下降(我曾寫過一篇帖子專門分析這個:《從我所在的公司來看通脹是怎樣消滅出口企業的》);所得稅外的經營槓桿在管理效率的提高下有加大空間。至於稅負率, 中國目前的整體稅負只是GDP的21%(含土地出讓金及其它費用的稅負率是30%,相比英國37%,北歐的40%以上,中國並不高(是否取之民用之於民這 裡不提),所以稅負不可能再降低,實際上過去18年我們的稅負率一直在攀升,近年有明顯的加速趨勢。經營槓桿提升到最後一定是趨於扁平化的,所以淨利潤增 長最終會下降到毛利潤的增長水平(從今年的中報來看,大部分企業因為銷售和行政費用大幅上升,使得其淨利潤還低於毛利潤的增長,經營槓桿還變小了),我想 就算中國未來從製造業逐步演變成服務業為主,淨利率下降的趨勢也不會改變,世界500強僅5.85%的淨利潤率就是最好的證明,更何況中國引以自豪的人口 紅利正逐步演變成人口負債。
第三,0.8的總資產周轉率,我覺得這個指標有提升的空間。老巴在三十多年前統計的世界500強是1.2左右(當時的名義ROE應該是1.2*淨利率 5%*2倍槓桿=12%,這個12%包含了高達7%的通脹率),我估計目前仍然差別不大。周轉率一方面與企業管理效率有關,另一方面與歐美的經濟結構有關 (第三產業佔到七八成),A股上市公司,未來的趨勢肯定會輕資產化,所以周轉率會提高。
綜合起來看,淨利率會大幅下降,周轉率會上升,這兩個因子有部分會相互抵銷掉,而財務槓桿應該會基本不變。所以我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ROE,未來會是一個前高後低的過程。
我再查找美國過去100年的GDP數據,發現複利率是6.3%左右,略小於美國股票市場100年來6.8%的複利增長。看來,GDP與股市複利率最終基本趨於一致。
過去50年,美國市場的名義回報率是11.2%左右,回報Y與時間X的冪函數為Y=1.112^X;實際回報為8%,即Y=1.08^X。中國過去33年 的GDP名義函數為Y=1.157^X,實際函數為Y=1.096^X,它們的圖形軌跡都是一條上弦弧。我們跑贏指數,就是要努力站在這條上弦弧的上面。 我們跑贏指數,就是跑贏平均投資回報率,跑贏GDP。我們跑贏指數,最終也就是讓自己經濟水平的相對層次更高一點,因為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