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赴美上市:時間會證明一切

1 : GS(14)@2011-02-13 14:49:00

2010年1月 新財經

文/ 本刊記者 王曉慧

2010 年,中國企業集體扎堆赴美上市,卻接二連三遭投資者集體訴訟 或被退市。美國市場上市門檻雖低,但監管很嚴,非優秀企業赴美上市還要三思2010 年12 月8 日,當當網和優酷網同時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在同一周,6 家大陸企業和1 家台灣企業也赴美上市,成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史上最忙的一周”。

但是,這個數據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據《新財經》記者瞭解,截至2010 年12 月10 日,2010 年有39 家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這個數字已經超過2007 年的歷史最高紀錄,在2010 年美國證券市場IPO 總數中,中國企業占近25%。

低門檻吸引企業赴美上市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1996 年, 廣深鐵路的ADR(美國存托憑證)便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之後的十五年當中,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民營企業赴美上市的格外多。

北京證監局原局長、現中國資本市場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張新文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放棄內地資本市場,選擇 赴美上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在金融危機中率先複蘇並再次保持經濟高增長,使得國際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企業的成長性和市場潛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後,國際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企業,扶持了一些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張新文強調,還有五大因素也促

使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第一,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大都是民營企業,它們對內地上市渠道和業務不太熟悉。與此同時,海外的各大交易所都盯著中國潛在的上市資源,頻繁來到中國“游說”中國企業。

第二,一些中國企業在內地有逃稅、漏稅等行為,甚至存在違法經營的情況,這類企業如果在內地上市很容易露出馬腳給自己找麻煩。但美國不會追究中國企業之前的問題,大都採取寬進的方式,上市門檻較低。

第三,能夠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未必符合內地的上市條件。內地上市條件一般都要符合主板的上市要求,即使是創業板上市條件也比國外的創業板要高。

第四,美國擁有健全的資本市場,體系龐大、條塊結合、功能完備、層次多樣。既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這樣統一、集中的全國性市場,又有太平洋、中西、波士頓、費城這樣的區域性交易場所。還有一些像美國場外櫃台交易系統和粉單市場這樣的場外交易市場。這種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是中國內地市場所不具備的。

第五,內地市場對很多行業不太認同,比如互聯網、存儲等領域。這類企業雖然屬於高科技產業,但同樣屬於虛擬經濟範疇,一些網站雖擁有很高的點擊率,公司卻處於虧損狀態,而美國的證券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估值比較高。

記者從優酷網招股說明書中獲悉,優酷網2010 年第三季度虧損5312 萬元,如果按照內地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優酷網這樣的經營狀況顯然是不符合上市條件的。

站在企業的角度,記者簡單回憶了一下近幾年採訪過的赴美上市企業,大都將赴美上市的理由歸結為“贏得國際市場認同、提高全球知名度”。

的確,內地企業赴海外上市,一般都會有全球路演,一圈跑下來,很多公司在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認可的同時,也會獲得一次“廣而告知”的機會。

快進意味著快出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門檻低、上市快”是赴美上市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殊不知,也正是這樣的“快進”模式造成了上市公司質量的良莠不齊,從而為企業日後的“快出”留下了隱患。

2010 年12 月11 日,在美國上市一個多月的麥考林連續遭到5 起美國投資者集體訴訟,起訴內容大致相同,均稱麥考林違反了美國《1933 年證券法》,未能正確披露與IPO 相關的登記聲明和招股書,以及未在IPO 之前展開充分的盡職調查。此後,麥考林股價出現暴跌,一度跌幅達50%。

麥考林在美遭集體訴訟並非個案。

光是2010 年美國162 起證券訴訟官司中,涉及中國公司達5.5%。這些公司被起訴的主要原因是:在IPO 之後發佈的財務狀況與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狀況顯著不同,這導致了公司股價下跌和投資者的損失。

細數一下2009 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不難發現,公司質量良莠不齊,既有優酷、當當這樣受關注度很高的老牌公司,也有中華水電、聯合信息這類之前聞所未聞的“新新人類”;既有搜房、易車這樣的互聯網行業代表,也有鄉村基、尚華制藥這樣的傳統行業公司;既有被美國投資者熟悉的中國亞馬遜,也有連中國人自己都看不上眼的山寨公司杭州斯凱??

2010 年12 月3 日,綠諾科技收到美國證交會退市通知,理由是其向美國證交會遞交的2009 年年報營收與向中國審計機構遞交的1100 萬美元營收嚴重不符,從而涉嫌財務造假被勒令退市。

被退市的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不止綠諾科技一家。2010 年4 月,福麒國際接到納斯達克第一份通知,警告其儘快修改財報。隨後,5 月份又遭遇第二次點名,催促其儘快提交修改後財報。進入8、9 月,納斯達克傳票不斷,並警告福麒國際若不提交財報將 勒令其退市。面對納斯達克的不斷催促和警告,福麒國際卻一再推遲時間,最終在2010 年9 月30 日,福麒國際因未能及時提交財報,接到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股價大跌。

2010 年10 月14 日, 同心國際因為不能及時提交年報,被納斯達克勒令退市,股價暴跌,並轉至粉單市場交易。

除了被勒令退市外,2010 年也有部分中國企業選擇以“私有化”理由退市,比如大連傅氏、同濟堂、泰富電氣和中能集團。大家都知道,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平均成交量偏小、市盈率偏低、股價長期表現低迷,無法得到足夠的融資;二是由於需要維持較高的上市成本,並面臨美國各界的嚴密監管和審查,公司估值整體得不到美國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

在納斯達克市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

上市不是終極目標

“企業在美國上市很容易,但上市公司的日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過。”張新文告訴記者,“美國資本市場或許會給企業提供很多豐厚的條件,但前提是企業必須優秀,企業只有足夠優秀,才能在市場上融資;企業的業績足夠好,發展足夠快,投資者才會給你好的估值。否則,嚴格的監管制度反而會讓企業走向困境。”據記者瞭解,美國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嚴格的要求,最典型的是財務報表要求:一年至少要披露5 次財務數據,這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與中國內地市場相比,美國的監督環境更為苛刻,不僅僅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督還延伸至證券交易所、審計機構、律法機構、媒體、個人投資者??基本上是全民監督。

上市公司稍有不對勁的地方,誰都能站出來質疑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一旦被確認違規,將會面臨投資者集體訴訟,這些訴訟的賠償金額也會很大。

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最終面臨的將是股價暴跌甚至退市的風險,這與此前企業興致勃勃去美國上市的場景形成很大的反差。

對此,張新文奉勸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符合在中國上市條件的企業還是儘量在中國上市,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再考慮選擇境外上市。對於將赴美上市的企業,我建議提前排除可能存在的財務等問題,提前預防。一旦產生危機,及時溝通對企業極其重要。同時,去海外上市的企業要在經營發展上有一個很好的規劃,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尤其是要誠實守信。”採訪最後,張新文表示,赴美上市的企業還需要擺正心態,“上市僅是一個新的開始,而不應把它視為一個終極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