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歐隔閡加深,但大西洋聯盟遠未到破裂程度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年度外交政策演講中表示:“歐洲不能依賴美國來保護,我們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與主權。”馬克龍在演講中還呼籲歐洲建立獨立的金融系統和防務系統。幾乎在同一時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采訪時呼籲,為了對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歐盟應該努力變得更加自主。德國外長馬斯也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歐美夥伴關系應該更加平衡,當美國跨越“紅線”時,歐洲將予以制衡。但德國無法獨自完成這個任務,只有與其他歐洲國家緊密合作,才能達到制衡美國的作用。

默克爾發表歐盟應加強自主性的言論已不是頭一次。此前,在結束七國集團峰會之行後,默克爾就明確表示,美歐互相依賴對方的時代已經結束,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歐洲人的命運打拼。默克爾將於9月初訪問巴黎,與馬克龍就歐洲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商議。

美歐之間分歧不斷

特朗普上任以來,尤其是2018年以來的半年多時間,美歐之間分歧不斷。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特朗普不顧歐盟的反對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北約問題上,特朗普要求歐洲成員國必須加大防務投入,要滿足成員國的軍費開支必須占GDP2%的硬指標。在伊朗核協議問題上,歐盟退出伊朗核協議表示不滿。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談到歐盟目前面臨的現狀時諷刺道,美國和特朗普是“比敵人還差勁的朋友”。

最尖銳的矛盾出現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將貿易戰大棒揮向歐盟,宣布對其附加征收25%的鋼鐵關稅和10%的鋁關稅。歐盟不得不擬定報複清單,回應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攻勢。特朗普發出威脅,將對所有在歐盟組裝的進口汽車加征20%的關稅。歐盟委員會警告美國,如果美國政府以懲罰性關稅打擊汽車進口,可能引發全球對高達近300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產品展開報複。盡管特朗普7月底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緩和貿易緊張局勢達成一致,雙方同意通過談判降低貿易壁壘、緩解貿易摩擦,並同意暫停加征新關稅。但調查顯示,71%的受訪德國和美國企業表示,他們對美歐化解貿易爭端的前景表示懷疑。

美歐矛盾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在2003年小布什任內,美歐關系就出現波折。小布什以“先發制人”追求美國絕對安全的戰略理念引起法國和德國領導人的反感。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和法國總統希拉克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反對美國采取單邊主義行動。在安全戰略和外交戰略理念上,美歐之間出現重大分歧。美國戰略學者羅伯特·卡根將之形容為,美國來自“火星”,歐洲來自“金星”。2008年奧巴馬上任後,美歐外交政策理念重歸一致。在氣候變化、防止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自由貿易等諸多議題領域,奧巴馬的政策立場均與歐洲接近。美歐關系出現了重回“蜜月期”之勢。特立獨行的特朗普終結了上一階段的“蜜月期”。“特朗普主義”使美歐矛盾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展開。

美歐矛盾的根源

然而,特朗普上臺只是美歐矛盾加劇的催化劑,而非根本原因。美歐矛盾緣於雙方不同的安全關切和直接的利益沖突。在國際安全問題上,歐洲將大周邊安全視為其最主要的安全關切。歐洲在地中海以北、以東、以南的大周邊地區再度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強勢和北非亂局。歐洲不可能依靠武力解決大周邊安全難題,只能訴諸多邊主義解決方案。與歐洲不同的是,美國仍然堅持把中、俄等大國及伊朗與伊斯蘭世界視為其安全威脅。這就決定了美歐雙方無法在伊朗核協議問題、敘利亞問題、美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問題及對俄政策等問題上步調一致。因此,盡管特朗普在今年7月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力壓歐洲國家將其軍費開支增至其GDP總量的2%,歐洲國家並未積極響應。

在國際經濟和貿易議題領域,美歐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處處爭取“實惠”,以期實現美國經濟與就業增長,自然不會放過在美國市場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歐洲優勢產業。而對歐洲國家而言,在現有多邊貿易體制下,保持國際貿易額繼續穩定增長是其維持經濟增長和繁榮的生命線。歐洲國家不僅要在歐洲單一市場框架下繼續推動歐洲內部貿易增長,還要在現有多邊貿易體制下維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同時希望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擴大貿易份額。因此,歐洲國家更希望維持現有的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對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爭端、攻擊現有多邊國際貿易體制等單邊主義政策,歐洲必然強烈反對。對於特朗普政府對歐洲國家鋼鐵及鋁制產品征收高關稅的政策,歐盟采取了針鋒相對的直接反制措施。

盡管美歐隔閡加深,但跨大西洋聯盟遠遠沒有到破裂的程度。美歐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極高,互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這種緊密關系很難被第三方取代。雙方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較低。面對美歐矛盾不斷升級的局勢,美國商業團體希望當局政府解除關稅威脅。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麥榮·布里恩特(MyronBrilliant)表示,不這麽做的話,就有可能“疏遠”美國的盟友,並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布里恩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將造成美國制造商的成本上升,減緩美國建築行業的增長,並抑制這兩個關鍵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美國鋼鐵價格已經比歐洲高出近50%。”在這一背景下,陷入停滯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有可能重啟。

在防務上,雖然歐洲在推動獨立防務,但獨立防務談何容易。1999年歐盟就決定實施“歐洲安全與防務政策”(後來改名為“共同安全和防務政策”),並決定在2001年部署獨立於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以解決發生在自身、周邊及世界其他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或安全危機。但歐盟成立的18支快速反應部隊,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次投入使用。並且,在情報收集、預警導航、空中加油和指揮系統等方面,即便是歐洲軍事大國,也不具備獨立的作戰能力。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可行的做法仍然是在北約框架下發展防務。

因此,美歐隔閡加深並不意味著跨大西洋聯盟走向終結。美歐矛盾看起來劍拔弩張,但雙方均未孤註一擲,始終留有談判空間。歐盟加強自主性的努力勢在必行,但跨大西洋聯盟並未發生結構性變化,美國仍將是其最親密的夥伴。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歐盟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