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月新增貸款超預期,為什麽企業還缺錢

在宏觀經濟政策預調微調、貨幣政策結構性轉向的當下,“寬信用”的信號開始初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開始在7月公布的金融數據中得到體現。

8月13日晚間,央行公布數據顯示,初步統計,中國7月M2貨幣供應同比增8.5%,預期8.2%,前值8%。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 M2增速觸底回升,反映當前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市場利率回落,銀行信貸超預期增長,存款派生效應增強,市場流動性狀況好轉。

但是,從社會融資規模看,社融增量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情況不及預期。但人民幣貸款余額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分析稱,新增社融低於預期主要原因仍是去杠桿下影子銀行繼續壓縮回表。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外部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和居民投資和消費不夠旺盛,也是難以帶動社融回升的原因之一。

專家認為,目前銀行間的流動性已經相對充裕,接下來的調控重心不在貨幣政策,而是信貸政策空間如何打開,要驅動商業銀行作為利益主體,有動力向實體經濟投放信貸,並且進一步提升直接融資。

新增貸款超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7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4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6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57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5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3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7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3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582億元。

“新增貸款超預期,主因是政策推動,央行加大資金投放為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支持銀行加大對小微、基建等特定領域投放。受新增貸款上升的帶動,貨幣供應增速也有所回升。總體看,在政策推動下,融資增速有所回升,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增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鄂永健表示,7月對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估計以小企業和基建為主,說明政策推動效果明顯,“但當月票據融資較多,也說明融資需求並不是很強勁,後續隨著相關政策陸續發力,預計會帶動融資需求,未來融資增長或可期。”

近期,“寬信用”的信號開始顯現。在政治局會議及金穩會第二次會議確立的“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會議精神指導下,銀保監會明確了落實的方向:引導加大信貸投放、多舉措增加信貸空間,健全激勵機制以增強服務實體積極性。

溫彬認為,人民幣信貸超預期增長,表明銀行放貸能力和意願增強,同時信貸結構優化有利於助力持續擴大內需。

“這是寬信用政策的再次確認。信貸作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方式,加大信貸投放已成為監管工作的重心。”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誌明表示。他還預計,下半年信貸持續放量,全年新增貸款有望達17萬億元(較2017年的13.5萬億增長約26%)。1~7月新增貸款已達10.5萬億,余下5個月月均新增貸款或達1.3萬億。

此外,近階段資金面也持續寬松,城投債發行利率下行。就上海銀行間市場的七天期拆借利率(7天shibor)來看,在今年7月以前,7天期shibor一直保持在2.8%以上。不過最近一個月以來,在央行定向降準疊加MLF超額投放後,7天shibor快速下跌,8月8日跌至2.345%。

7月以來,一級市場的利率債中標利率不斷下行;城投債發行利率大幅下行,此前北京市谷財集團發債率為4.77%,同期限同評級的廣州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債利率為4.9%。AAA級的河南交投發債利率只有4.33%。

影子銀行壓縮導致社融不及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9萬億元,同比多增3709億元。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增社融低於預期主要原因還是影子銀行繼續壓縮,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票據等數據都有所減少。

初步數據統計,委托貸款減少950億元,同比多減1113億元;信托貸款減少1192億元,同比多減242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744億元,同比多減707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237億元,同比少38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75億元,同比少361億元。

邵宇認為,7月數據可謂“喜憂參半”,一方面去杠桿下影子銀行回表帶來了貸款規模的持續增加,但是以股票融資、債券融資為主的直接融資並沒有明顯上升,說明融資結構仍然不理想。

“另外一個角度,從經濟基本面來說,擔憂內需的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外部不確定性,總體企業和居民投資和消費的需求目前來看還不是特別旺盛,所以需求不足也導致社融數據沒有出現反彈。”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溫彬也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再創新低,表明仍受委貸、信托等表外融資下降的拖累,隨著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落地,表外融資變動趨向平緩,有利於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疏通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傳導通道

6月支持小微企業一系列推動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相繼出臺,但目前並未反映到社融數據上,專家表示,一方面政策有時滯,一些商業銀行也反映目前儲備項目不夠,錢到了銀行間也並不是“想放就能放”。

“7月的貨幣政策已經相當寬松了,短期利率到了歷史低位,雖然7月也出了一些政策,但目前看來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還是比較慢。”明明對記者稱。

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央行二季度以來所采取的定向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擴容等貨幣調控政策,均體現出“滴灌”的特征,目前流動性更多地聚集在銀行間,但是信貸投放的渠道卻並不通暢,並未順利到達實體經濟。

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要引導資金走向實體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對流動性精準滴灌的要求自然水漲船高。

“今後定向的、結構性信貸政策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更為有效,一方面是基建投資對實體經濟的拉動;另一方面是窗口指導商業銀行加速放貸;其三,通過融資擔保基金鼓勵各大銀行參與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緩解目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不足的窘境。”明明指出。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社融要大幅上升需要很多政策配合,不是單純的貨幣政策上升就能實現的。財政政策要提高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意願,現在信用風險比較高,銀行整體的信貸投放意願不是很強,有效的客戶需求也是值得關註的,即使銀行想投放,是否有足夠多的達到資質的客戶也是一個問題。此外,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已經開始了,表外融資目前負增長的局面,能不能改善,改善多少都是不確定的。

邵宇亦表示,接下來的調控不在貨幣政策,而是信貸政策空間如何打開,要驅動商業銀行作為利益主體有動力向實體經濟投放信貸,或者擴大債券融資。

“下一階段,隨著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政策實施,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更好地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加強監管引領,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的文章,其中指出,對於小微企業,要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有效發揮監管考核“指揮棒”的激勵作用。

隨後,銀保監會稱,要求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保障實體有效需求, 其中“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等提法受到市場關註。(周艾琳、宋易康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