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下半年經濟存諸多不確定,經濟學家呼籲關註社會流動性風險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8%,國民經濟總體平穩,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但也存在一些隱憂,比如二季度GDP增速小幅回落至6.7%,需求、生產同步走弱,二季度三駕馬車增速全線下滑。

下半年經濟怎麽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協同?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如何緩解企業融資和籌資難的現實?地方融資平臺下一步怎麽走?日前,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主辦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多位經濟學家圍繞這些話題進行了討論。

展望下半年,經濟增長面臨一定挑戰,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不確定,外部經濟沖擊加大;內部改革加快推進,進一步夯實長期發展基礎,但短期不確定性因素會增加,對宏觀政策的考驗將進一步加大,決策部門要關註社會流動性風險,參加論壇的經濟專家如是認為。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要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其中,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上述論壇上表示:過去我們“三去一降一補”主要在產業端,而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主要是今年,我們看杠桿率除了看宏觀主體的杠桿率,企業的杠桿率,家庭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最重要的還要看金融行業的杠桿率,金融機構的杠桿率,投資的杠桿率。金融領域的杠桿率是為企業流動性和企業的杠桿率、企業的證券化率服務的,當它服務端口提供的金融服務要去杠桿的時候,要比實體經濟去杠桿更加嚴峻,因為金融不給你提供杠桿,還把原來給你的杠桿抽,這時候,實體才感覺真正的寒冬來了,金融機構就是專門經營金融杠桿的機構,不管保險、銀行、證券都是如此。所以,金融去杠桿一定會表現當前這樣的格局。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王廣宇特別關註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形勢。他說,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對於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從銀行信貸來看,受調控政策和實際形勢影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尤其是低信用等級的民營企業融資條件明顯收緊,資金周轉困難。數據表明,今年6月份存款余額增長率僅為8.4%,存款增長乏力,加之銀行放貸存在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歧視”,導致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難上加難。

他呼籲應積極采取措施,緩解實體經濟融資緊張局面,為此提出三點建議:政策要有定力,信號要明確,規則要清晰;堅定推動金融市場改革,不斷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著手減輕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給予同等待遇。

即使是海爾集團這樣的“巨無霸”企業,現在也關註起流動性風險。海爾集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麗霞表示,海爾集團定期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此前流動性風險評估並不多見,現在這項評估也成了評估的內容之一。

她同時表示:盡管經濟發展環境錯綜複雜,許多企業經營仍面臨不少困難,但總體機遇大於挑戰,對未來經濟發展依然充滿信心。要理性面對當下挑戰,其中首要問題便是如何滿足日益多變的用戶需求,打造更佳的用戶體驗。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市場環境相互交錯的影響下,產業升級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探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說,中國現在處在關鍵的經濟轉型期,轉型具有長期性,轉型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經濟的自我成長。這個過程既需要發揮市場的優勝劣汰的作用,同時也要讓市場主體在這樣的市場環境里實現自我成長。所以,保證微觀主體,包括實體經濟,包括金融體系的自我成長是一個關鍵。在轉型過程中需要“疏堵結合”,在立的過程中實現破,在疏的過程中實現堵,在引導的過程中形成合力,在前進的過程中化解風險、清除結構上的不合理,這時能夠形成正向的自我強化機制。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則關註到了降稅問題。他說:當下降低稅(費)的整體水平特別重要。一是現在財政收入大幅上升,有一定降稅(費)空間;二是剛公布國地稅的合並方案,其中提到國地稅合並到位後,社會保險、政府性基金、非稅收入要按照“成熟一批、劃轉一批”的原則交由稅務部門征管。所以,在征管技術和征管水平上升的情況下,降低稅(費)率水平,已經迫在眉睫。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