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山北側岸線聯動開發將加快推進。
6月14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發布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強化長三角區域港航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岸線聯動開發,鼓勵以港航龍頭企業為主體開展區域合作。
這一舉措,是為了在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切實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因此在《三年行動計劃》中規劃的重點舉措之一。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沖刺期。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表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目前,上港集團正抓緊落實浙滬兩地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成立合資公司,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岸線聯動開發。”上港集團總裁嚴俊說,上港集團(600018.SH)將與浙江省海港集團加強戰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開發建設。
嚴俊所說的浙滬兩地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是指2017年7月12日,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車俊,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率領的浙江省黨政代表團抵滬考察訪問。當天下午,滬浙兩地簽訂了《關於深化推進小洋山合作開發的備忘錄》、《關於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
上述《備忘錄》明確了關於洋山保稅港區擴區、小洋山股權合作等內容。
針對洋山保稅港區擴區問題,《備忘錄》明確,浙江方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配合洋山保稅港區擴區,具體由上海市發改委與浙江省發改委對接,力爭於2017年7月底前完成聯合上報。
針對小洋山股權合作問題,《備忘錄》明確,按照2016年浙滬框架協議確定的“以資本為紐帶,以企業為主體,通過股權合作方式,穩步推進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實現互利共贏”精神,滬方指定上海港務集團,浙方指定浙江省海港集團,以股權合作的方式對小洋山進行開發經營。小洋山北側由浙江省海港集團與上港集團共同組建開發公司,實現兩個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北側開發建設。
舟山市政府官網信息則顯示,小洋山北側圍墾項目自2012年開工以來,實施統一規劃、滾動開發,目前進展順利。截至2017年5月26日,累計完成投資14.27億元。
今年2月1日,上港集團副總裁方懷瑾在2017暨第八屆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表示,洋山四期的投入運營標誌著小洋山港區南側的開發基本完成。小洋山北側的水深雖然比南側淺一點,但北側的岸線資源很好,能滿足江海聯運的要求,未來將把小洋山北側打造成江海聯運的國際樞紐中心。
洋山港是世界最大的海島型深水人工港,中國第一座近海深水港,是上海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撐點,總投資700億元以上,自2002年起,分4期建設。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工程5個泊位在2005年年底建成,洋山深水港於同年12月10日正式開港;2006年底,二期工程4個泊位建成;2008年底,三期工程7個泊位建成。2014年12月23日,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碼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12月10日,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
上海港是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2017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51億噸,同比增長6.9%;集裝箱吞吐量402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3%,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保持世界首位。
這其中,洋山港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656萬標準箱,占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41%。
嚴俊表示,上海港60%的集裝箱貨源來自長三角地區,因此上港集團非常重視與周邊省市和兄弟港口的聯動和協作。
2017年7月21日,上港集團聯合沿江13家港航企業成立了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以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部署,推進整個長江港航資源優化配置和協同發展。
嚴俊說,下一步將構建長江分級轉移體系,推動艙位互換和優化點對點服務;加快推進江海聯運船型標準化;以“+互聯網”的創新思維,打造長江集裝箱江海聯運綜合服務平臺,創新長江江海聯運的運營模式。
2017年11月1日,上港集團、江蘇港口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三方還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三方將在長期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戰略,助力長三角經濟圈協同發展,降低區域物流成本、做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
“(我們將)加快落實《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積極推進與江蘇沿江沿海港口的資本合作和業務合作,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影響力和服務能級。”嚴俊說。(實習記者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