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做弱者(6) 陸羽仁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313785&catID=&keyword=&searchtype=

美國深受債務上限快將到期問題困擾,但市場預計快有協議搶先炒反彈,加上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有改善及6 月二手房簽約銷售好過預期,美股早段一度造好。不過兩黨議員對國債上限問題仍然爭論不休,令美國主權評級可能下調的威脅依然遏制著股市投資氣氛,穆迪話會 將美國部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放入負面監察名單,杜指中午掉頭滑水近160點,收市倒跌62點,收12240點,連跌五日。杜指期貨最新報12259 點,比現貨高水19點。

 

 

港股美國預托証券偏軟,ADR指數報22409點, 比香港低182點。礇控收76.7元,比香港低0.9%,中移動收77.4元,比香港低0.4%。

 

美國6月二手房簽銷增2.4%,大超市場預期的下降2%,總量亦明顯超越上年同期的水準,反映房地産市場的狀況已略有改善。另外,首次請失業金人數降幅亦好過預期,創3個月新低,較上月下降2.4萬人至39.8萬人。兩個利好大市的經濟數據一度推動杜指早上升近100點。

 

  不過,美國兩黨議員仍然在提高債務上限爭拗不休,打壓市場人氣,美股升勢無以為繼,掉頭下滑,最終由升轉跌收場。

 

美國兩大黨目前最大的分歧係一次性還是分兩步提高債務上限。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博納提出方案,話在國會另外削減1.8 萬億美元的支出的前題下,8月2日前把債務上限提高 9000億美元,明年再次提高1.6萬億美元。但民主黨的總統奧巴馬反對這種做法,他希望國會一次性提高債務上限,增幅要足夠大,以便讓政府能撐到 2012 年底,這樣可以避免在選舉年再次就這個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

 

    博納一度想將自己的方法提上眾議院投票,但執政民主黨控制的參選院揚言眾議院過鰦都無用,佢地一樣會否決。博納在美股收市決定暫緩將自己的方案提上眾議院表決,意味情況仍然膠著。

 

由於國會若果不能在下週二前通過提高國債14.3萬億美元的上限,美國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將變得更不穩定,後果非常嚴重。因此市場估計,提出一份折衷協議已成為美國政客私下討論的話題。

 

美國可能出現違約及該國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這是投資者未遇過的問題,前幾日,美元兌所有主要貨幣都大幅下滑。但隨著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的「死線」勢來越近,市場的避險氣氛升級,反而推動了美元上漲。美匯指數昨日由74.27上升至74.39。美國可能違約,但投資者其中一個可能反應是還要買美元資產避險,沒辦法,在金融動蕩時,其它「避險港」更危險也。

 

有分析指,其實債券投資者基本上並未受到債務上限談判的好大影響。債券市場唔係好波動,與此同時,股市雖然下跌,但情況遠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穩定,未有急速下挫。據以往經驗,在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時,澳元、加拿大元和紐西蘭元通常會大幅下跌,但這三種貨幣兌美元昨日均創出數年新高,主要因為美元、歐元、日圓都有不能買的理由,但風險貨幣在高位上,一調頭又幾恐怖。

 

我叫大家檢討這去幾年投資回報,網友binlang有個好長的經驗分享,都好典型,值得睇睇。佢咁話:「陸Sir, 你好!跟了你的Blog一年多了,得益不少,但這段時間浮沉股巿仍然輸得很慘,今天留言是想藉我的經歷給仍在股巿摸索的人一個警醒,並想向陸Sir及各位請教手上的一些股票的去留問題。」

 

「兩年前我對股票知之甚少,所以幾乎絕跡股巿,只除了曾跟風認購一手地鐵和領匯,但09年跟好友的一次聚會之後,讓我改變了對股票的態度,變得大嵗和進取。」

 

「那時好友剛交了個在投行工作的男友,此男友資產達億位數,據說如此豐厚的身家大部份是源自股票,好友向我列舉了一連串此男在股壇的英偉事跡,又說此男剛剛買了上千萬股346 的股票,並預言會升至2.5,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跟這間公司的某位高層交情不淺,打听到不少內幕消息。好友說她已跟著買了二十多萬股,然後勸我也 買。當時346的價位是0.98,如果當真如她男友所說會升到2.5,那十萬股豈不是能賺15萬?儲蓄兩年也沒這麼多啊!」

 

「我心動了,但仍有點猶豫,畢竟十萬元不是一筆小數目。可听好友言之鑿鑿:“三個月內一定能升到2.5,難道投行的你都信不過!”也對哦,人家是每天都跟股票打交道的專家啊,消息應該不會錯吧。我動搖了。」

 

「好 友這時再遞給我一本書:“把錢死守在銀行一個子兒都賺不到,人得學會投資!”書名叫“富爸爸窮爸爸”,這本被傳為投資理財的啟蒙書其實已風行多時,可我郤 是在那時才第一次見到,並在花了一晚上看完後被深深啟蒙了!很慚愧,平時根本不看投資方面的書,一看竟然醍醐灌頂,”窮人爲錢工作,富人讓錢爲自己工作 “,書中的這句話把我皐底給打動了──」

 

「咱謹慎了一輩子,這回就豁出去了! 第二天我入了十萬股346,不久又在好友的推薦下,入了差不多數目的8080,還有1998,3998……結局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兩年了,錢沒有為我工 作,我郤為它愁白了頭。直到今天,346很少突破$1,更別說2.5了,我買的時候0.98,今天0.72;8080我買$0.26,今天0.042;

1998買$2.3,今天1.63; 3998買$3.51,今天2.3……」

 

「全都是在高價位的時候買的,正正犯了陸sir 所說的“唔貴唔買”,幸好雖然高買但沒有低估,因為這些股票全部都還在我手裡,六七萬的損失都還是帳面的。這大概又犯了另一個“不懂止蝕”的大忌。兩年 了,我抓住這些“垃圾股”(?)兩年了,任它一瀉千里,我自巍然不動,我都有點佩服我自己。陸sir多次強調止蝕的重要,我每次看完都握拳下定決心:再升 少少就沽!不過真正要做起來太難太難了,這是在打心理仗啊。」

 

「比如346, 買時$0.98,不久就跌到九毫八毫幾,我都沒有沽,因為期望它會回升,後來真回升到0.96了,又想既然都升到0.96了,不如等0.98,起碼能回 本,結果又掉下去,直插到七毫六毫幾,最近有一次升到0.8,心郁郁想沽,但又想才升一天,明天應該會再升,於是又再等,結果明天不升反跌……我知道這就 是典型的散戶輸不起的心態,但這個毛病很難戒得掉,只能怪自己堪不透“止蝕”這條道理。」

 

「陸sir這幾天叫大家檢討一下過去的買股收穫,我自我檢討後,發現除了上面說的“高買”和“不懂止蝕”,還有下面幾條毛病:

1. 選股人講就信,自己全無分析:346, 8080, 1998, 3998,全部都是別人說好就跟著買,當時因為不懂,所以連公司的背景都沒有去了解和分析,但就算現在,也不懂得選股,一間公司怎樣才算值得買?怎樣才算 有鞸質?汪洋股海,真的不懂從哪里入手去分析,去選擇;

2. 買中食少少就走,買錯蝕好深死持:東方表行(398)股價及相關新聞 我入$4.44,但買後就一直跌,後來升了,我郤怕了,$4.7沽走,現在是$6.4;中國建材(3323)股價及相關新聞 入$13.2,曾經升到$21沒有賣,因為看報紙說會升到$23,一直等跌到$17.7才出貨;

3. 搞不清自己是想投資還是投機:346和8080事件後開始拜讀陸sir的專欄,自以為對股票有些捉摸到了,於是雄心壯志地計劃在證券戶口里投入五萬塊,然 後爭取在兩年內翻倍,這個目的好像是投資吧,但我郤不斷地在做著投機的事情,不停地看著買的那些股票在短期的波動,計算升一點點就沽,然後等它跌了再買, 這樣每回賺個幾百幾千,一個月走上幾回,比打工還劃算,當然直至現在,這個偉大理想只能在夢里實現。」

 

「買股兩年惟一賺錢的是東方表行和中建材,前者就賺了幾百,後者有九千,但蝕的呢,全部加起來近八萬(帳面)!」

 

睇完binlang的分享,我有幾個感覺,第一她的文筆好好,並不典型。第二她的買股經歷好典型。第三她的檢討已做得好好,己把問題全部抽出來,餘下的只是將來的實踐,怎樣不會犯上同樣的錯誤而矣。

 

講投資、投機以至賭博,要研究機會率,最近睇了一本內地出版講博弈論(game theory)的通俗書,發覺都有點東西可以作為投資借鏡。機會率被形容為邪惡中誕生的智慧之花,機率不是一般賭徒能解答的問題,是要由大數學家才能解答 的難題。我們去投資,要判斷一下贏輸的機會率,我們買一隻股之前,要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呢隻股一年後可以令我贏錢的機會有多大?(當然細分還有贏大 錢和贏小錢之別) 第二個問題是呢隻股一年後可以令我輸錢、特別是輸大錢的機會有多大? 要答到這個兩問題後,才可以決定怎樣落注,注碼多大。

 

一般而言,若是投資的我,買一隻股要輸錢的機會較細,贏錢的機會較大,才會落注,特別是極少會令我血本無歸、輸到仆直、跌八九成、兼且唔會上番去的機會,才可以當投資落注。

 

舉兩隻binlang有買的股票為例,北亞策略(8080)股價及相關新聞 和建行(939)股價及相關新聞 ,佢買建行的價錢是6.9元和6.6元買,雖然而家輸緊,但明年今天建行高過佢的買入價的機會應該大過低於佢買入價的機會。衰起上來,買大開細,真係跌了下去,都唔會跌8、9成得番的零頭躀?

 

但買北亞策略一隻創業版變身股? 機率如何? 佢0.26元買時(估計是去年初),估唔估到佢上升和下跌的機率有幾多? 特別是「呢隻股一年後可以令人輸錢、特別是輸大錢的機會有多大?」我估binlang買時無諗過呢鱓問題,即使有諗過都答唔到? 答唔到,點解要買,同埋買咁多錢呢?

 

北亞是一隻創業版股份,一直講是變身礦業股,北亞前身是萬順昌(1001)在2000年4月科網狂潮中分拆上市的iSteel Asia,其後易名亞鋼集團,05年8月才改名北亞策略,後來高盛為首的投資組合介入後,將業務由網上鋼材貿易,擴展至北亞洲區的工業科技、電訊、媒體與魚粉等消費行業。

 

北亞前身2000 年上市時招股價 1.08元, 06年 100股合 1,之後 1供 1,每股供 0.1566元,招股價不計供股因素經調整後折為 108元,如果我無計錯,binlang以0.26元買時,和上市價比已跌剩 0.2%,現價跌到0.042元,和上市價比只有0.038%,即係2000年用10萬元認新股,11年後如今得番38.9元,真係渣都無。 Binlang去年買入至今都跌鰦83.8%! (Johnny 的現金為王策略,比北亞的買家強多了!)

 

隻股惹人注意,主要是高盛為首的投資組合介入,06 年此財團購入北亞 81.76億股優先股,每股 0.1566元,成本 12.8億元, 07年再購入 51.91億股優先股,每股提價至 0.191元,成本 9.93億元,合共 133.67億,總成本 22.73億元,每股平均成本約 0.17元(公司如今仲獱住10億現金,市值得5.7億,唔知想點)。北亞牌面股東如此,䒷底當然有大戶操盤, 07年 7月炒過一浸,勁升至 2.8元,09年3月炒過一浸,去年4月炒過一浸,但係愈炒愈低。

 

大戶在低位買入細價變身股,要沽到貨才有錢賺,自然要放消息出街,搵散戶接貨。你咁好彩遇上隻變身股好認真咁做生意,又做得成功,咁你好運啦,可能十中無一,好武斷咁估買中堅№食到大茶飯的機會率有10%、 20%,但買中搵笨股大戶搵你接貨走清,或者主事人想做好生意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者,兩種情況加埋機率有80%、90%。可以話呢種遊戲大多數玩家只是想食 散戶,唔係想做生意。遇上有名人參與,佢最好心都係想空手入白刃,用散戶錢去博一舖,博到分少少俾你,博唔到就對唔住啦。明白買中的機會少,買錯的機會 多,就知道買呢的變身股有如賭博,要玩細細注玩下就好囉,點可以「聽人講」就去博命呢? 而且買高風險股一定要止蝕,唔係好易輸身家。聽到少少就盲動賭身 家,又唔止蝕,就註定要做股壇弱者、大戶點心了。

 

陸羽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