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售電行業洗牌:最賺錢售電公司也開始虧損了

短短三年,中國售電市場風雲變幻。

“我們公司已經開始虧錢了。”國內某售電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該公司曾是國內最賺錢的售電公司之一,其首次交易就賺了1000多萬。“市場真的是變化太快了。”

以用電大戶廣東省來說,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公布的2月份廣東電力市場結算情況顯示,廣東售電公司當月虧損達到3600萬元。

與此同時,一些售電公司紛紛選擇退出市場的消息陸續傳來。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最新的一個案例來自山東。5月21日,山東電力交易中心官網顯示,山東世紀航凱售電有限公司自願退出電力市場。這是繼5月中旬廣東發布首例售電公司退出市場不到兩周後,山東發布的首例售電公司退出售電市場的公示。

目前,公開可查閱的資料顯示,至少有4個省份的7家售電公司宣布退出電力市場,例如廣東2家,山東1家,安徽3家,江蘇1家等。值得關註的是,今年年初,新疆電力交易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有5家售電公司申請不參加交易。

2015年3月15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拉開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帷幕。是年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複同意廣東省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作為此輪電改的重要部分,自2015年以來,機構、行業不斷重複著“新電改有望開啟萬億級市場,售電側放開可能成為本輪改革的最大紅利”等言論。很快,電力企業蜂擁而至,甚至與電力行業毫無幹系的資本也陸續闖入。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調查發現,有個別社會資本一年內在全國各地註冊的售電公司多達500家。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國逾萬家售電公司完成註冊,其中,經過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多達3500家。而在2016年,經過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電公司還不到300家,工商註冊的才3000余家。

有售電研究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售電行業需要極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而許多售電公司當時加入售電市場時“眼里只有錢”,缺乏對行業相關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受到的打擊最大,倒下最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生存,不少售電公司打起了價格戰。某售電公司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現在太難熬了。”

“優勝劣汰,按照目前的情況,未來會有很多售電公司退出市場。”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

售電公司分為三類,即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有增量配電網經營權的售電公司、獨立售電公司。經過三年時間,從目前售電公司的資本構成上看,已逐漸演化為電網資產型售電公司、電廠窗口型售電公司(各大發電集團)、用戶窗口型售電公司、零售型售電公司等。

這其中,用戶窗口型售電公司主要是除電力外,石油石化、煤炭、燃氣等領域的服務公司,其中有條件者都改組成立了自己的售電公司;零售型售電公司既沒有電量,也沒有客戶資源,很多尚處於觀望狀態。

針對目前售電公司不賺錢的原因,上述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售電差價越來越低。

接近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的一位知情人士也告訴記者:“從這兩年的趨勢來說,價差越來越低了。”

售電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和風險購買足夠的電量來滿足客戶群體用電需求。其中產生的售電收益和購電成本的差額,即售電公司的利潤所在。“(售電公司的)盈利模式是,發電企業(電廠)給它的價格和它最後給用戶的價格差。”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再除去輸電的成本,最後就是售電公司的利潤來源。”

對於售電公司來說,僅依靠過去吃“差價”的模式來獲取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售電市場將圍繞電量規模、交易水平、金融實力、風險管控、服務水平、專業能力、能源服務平臺等競爭進一步洗牌、分化,售電公司定位將更加明晰,如零售型售電公司將主要以服務差異化為競爭手段,資產性售電公司因擁有配電資產將鎖定用戶負荷開展售電業務,而試圖以短線操作模式投機獲利的小型售電公司將難以避免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關於中國售電市場未來如何健康發展,多名受訪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最關鍵是要加強市場監管。有人表示,通過加強市場監管。“讓規範的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以帶動行業的良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