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城市上演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直轄市天津也宣布加入,並隨即引發風波。
5月16日,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內容包括本科畢業不超40歲直接落戶、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直接落戶以及高職院校畢業生有條件較輕松落戶等。與其他城市發布政策後有所不同的是,僅僅過去一天,落戶申請天津的人數就達到30萬之多。面對“洶湧”而來的落戶人流,天津方面隨即於18日細化規定,對無工作、無名下住房的擬落戶人員,增加了“檔案調入”的條件。
近年來,各大城市越來越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一方面,對於大城市而言,需要將人才作為城市今後發展的戰略性儲備資源,不斷做大做強人才增量。另一方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此前引進企業吸納就業的模式被改變,因為人才能夠創造出企業,從而帶動就業和增加GDP數據、財稅收入等。
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去年就開始使出各種引進人才“大招”:低門檻落戶、買房打折、租房補貼等,從就業創業、落戶、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維度,增強城市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可以說,城市之間的激烈競爭中,人才的價值被各城市推到了突出的位置。
之所以要引進人才,天津的目的同樣是提振經濟。剛剛公布的2018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天津GDP僅增長1.9%,同比大幅下滑了5.5個百分點。實際上,2017年天津的GDP也僅僅增長了3.6%。同樣在常住人口變化方面,天津去年常住人口減少5.25萬,扣除自然增長因素,凈流出近10萬,位居各大城市前列。
新的人才意味著新的血液,天津通過大幅降低落戶門檻意圖吸引人才,無可厚非。但相比其他城市,天津能夠在一夕之間讓30萬人“湧入”,背後原因值得探討。
不妨直言,天津之所以能迅速吸引落戶人群,主要是鄰近的北京市落戶難和高考錄取率高兩大原因。根據媒體調查,首批申請落戶天津者,多數是在北京工作而無法落戶者搭乘城際鐵路而來,有人甚至在北京工作十余年,且已購置房產。就在此前,在北京工作通過中介辦理天津落戶需要數萬元的“服務費”。
這種現象無疑是戶籍制度所造成的,作為一項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雖然改革難以一蹴而就,但逐漸放寬落戶限制無疑是大勢所趨。根據國際慣例,一國國民在什麽地方常住(工作、長居),就可以在當地落戶。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城市的戶籍逐步放開,未來包括一線城市也大有改革空間。
天津能吸引外地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高考錄取率。根據對近幾年全國31省市985高校、211高校和本科一批錄取率統計,京津滬穩居前三。相比之下,兩個多月之前發布類似降低落戶政策的南京,並沒有因為湧入人員過多引發關註,原因之一就是江蘇省高考錄取率在全國優勢並不明顯。
可以說,近來不少大城市通過放寬落戶政策吸引人才,是一種打破戶籍制度造成不公平現象的行為。而天津剛剛放寬落戶就成為關註焦點,同時說明了目前戶籍制度造成的不公平現象仍多,改革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