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等機構今日(18日)在京啟動“中國企業責任品牌計劃”,以推動中國企業開展責任品牌建設和傳播,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美譽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綜合處處長徐華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負責任的制造、負責任的消費,就是品牌生產者和品牌消費者為2030可持續發展註入的新動能,擔起的新責任。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提出,按照可操作、可實施、可落地的原則,抓緊實施品牌基礎建設工程、供給結構升級工程、需求結構升級工程等三大工程,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提高相關產品和服務領域標準水平,推動國際國內標準接軌。提升檢驗檢測技術裝備水平。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培育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機構和品牌評價機構。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中國企業責任品牌計劃將以中國100強企業為主要調查對象,對企業社會責任專家、媒體、公眾開展責任品牌調查,並結合客觀數據構建責任品牌指數,發布“中國企業責任品牌榜單”,推動中國企業責任品牌建設與傳播。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剛剛完成的第二屆“您心目中最牛責任品牌”投票結果顯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獲得“最牛責任品牌十佳企業”。
同時,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獲得“最牛責任品牌優秀企業”。
中交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米金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國家形象的塑造是中國企業當前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塑造國家形象,就是要把軟實力和硬實力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米金升說,企業及其產品和技術是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基礎,中國產品進入世界市場是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的根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塑造國家形象的長久之計,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國家形象塑造的文化力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此前一項關於中國產品和服務的調查結果顯示,66.7%的消費者認為,要想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首先要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渠道博弈時代,中國企業要轉變傳統思路,跳出簡單的80後、90後、白領、高端人群等概念,增加價值觀的角度來深度理解消費者,提升品牌傳播交互性和認可度。”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洪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