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謊言的欺騙 藍田股份造假事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2/2MMzA0XzM1MjQ2Mw.html

你可能不知道ST生態,但你一定記得這個名字「藍田」。當時,在中央電視台鋪天蓋地的黃金廣告,讓人至今印象頗深。

藍田股份曾經創造了中國股市長盛不衰的績優神話,這只傳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創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這些不可能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與欺騙。回頭看來,這些騙術十分荒唐,經不起任何推敲,甚至可笑,但在當時很多人深信不疑。

頂 著「中國農業第一股」的旗號叱咤股市,卻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轟然崩塌。藍田事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回味,有太多的經驗要學習,也有太多的教訓要吸取。中國 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在成立的最初幾年裡,公司的主業並不突出。直到1993年,藍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 公司成立,產業結構轉變為經營農副水產品種養、加工和銷售。1994年8月,藍田的1828萬國家股劃歸農業部持有,農業部成為藍田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憑藉農業部背景這個行政槓桿,藍田最終撬開資本市場的大門。農業部將3000萬股上市額度給了藍田,1996年6月18日,藍田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交易,號稱「中國農業第一股」。

藍 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沒有為上市而剝離大量債務和冗員,輕裝上市。而且,藍田股份有優惠政策扶持。其農業產業基地又在物產豐富的洪湖邊上,人力成本也相 對低廉,還是藍田創始人瞿兆玉的老家。加之上市融資2.4億元。藍田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極有可能成為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正因為如此,在藍 田股份的招股說明書中,董事長瞿兆玉拋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4年後,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年稅利超過2億元。儘管此時,藍田股份年銷售額僅3億元,年 稅利僅3200萬元。

眾所周知,農業不可能快速增長,需要較長的發展週期。瞿兆玉要想在4年內銷售收入增長300%,稅利增長600%,必須走一條超常規的發展之路。

舉債擴張為圈錢從藍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資,瞿兆玉領悟到資本市場的力量。從1987年創業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時間,公司資產總額僅有2.77億元,淨資產僅1.72億元。而一次上市融資就達2.4億元。

由 於國家政策對農業的大力扶持,上市剛滿1年的藍田股份再次獲得融資資格,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進行配股,由於當時的藍田流通盤只有6000萬股, 此次共募集資金1.1億元。再次融資的成功,強化了瞿兆玉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超常規發展的意識。只要把資產規模做得越大,把「中國農業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 得越響,融資機會越大,融資越多則規模擴張越快。這是一個正循環。

藍田股份上市以來,每年都要上新項目,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的 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藍田當然寄希望於通過配股進行直接融資。但按照規定,每次配股與上次配股至少間隔1個財年。當配股融資無法支撐擴張時,瞿兆玉啟動另 一個融資槓桿——向銀行貸款。據農行總行信貸部負責人介紹,僅農行就給藍田貸款9億元。向藍田提供貸款的銀行還包括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

鑑 於農業投資回報週期較長,高額負債增大財務成本。藍田股份對配股融資渴求越來越強烈,而且想來一次大配股。1997年配股時融的1.1億元,因為盤子不 大。據規定,公司配股總數不得超過其股本總數的30%。要想多配股只有將總股本做大。1997年和1998年,藍田股份連續兩年以1:1的比例實施送股。 截止1999年,藍田的總股本由上市時的9696萬股猛增到4.46億股。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資源,但藍田已經不顧一切。為了多配股 來減輕債務壓力,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但業績被攤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但令人驚奇的是,1997年藍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後,每股收益為0.64元, 比1996年高出0.03元;這就意味著1997年藍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長1倍多。1998年藍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後,每股收益竟高達 0.81元,又比上年增長1倍多。水產品要實現規模效益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當藍田股份無法滿足報表上的業績增長時,除了母公司為子公司輸血外,剩下 的手段就只有造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