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數據業務推高英特爾凈利,第一財季同比增長50%

在數據業務領域的全面進擊正在帶領英特爾走出PC芯片行業放緩的陰霾。

4月27日,英特爾公司發布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受數據中心業務增長推動,英特爾該財季營收達161億美元,每股收益0.87美元,均跑贏華爾街此前預期。受此影響,英特爾股價在美國當地時間26日的盤後交易中漲幅達5.52%。

財報顯示,依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英特爾2018財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6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8億美元增長9%;運營利潤為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6億美元增長23%;凈利潤為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0億美元增長50%;每股收益0.93美元,較去年同期的0.61美元增長53%。

“數據洪流時代,智能就是增值。我們要和產業夥伴一起,抓住創新機遇,推動應用落地,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現在包括產業界和華爾街金融界都越來越認同英特爾對未來數據發展方向和規律的判斷。 而且英特爾提前的布局補充了這個能力。目前在很多應用上也越來越明顯,包括無人駕駛,人工智能,都極其需要對數據進行挖掘處理和分析。

記者註意到,盡管芯片業務仍然占據營收的大頭,但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已降至51%,去年四季度這一比例為53%。與此同時,包括AI和無人駕駛在內的新業務迎頭趕上,49%的營收貢獻距離超越PC芯片僅一步之遙。

向數據業務轉型

在受到三星、臺積電、高通以及英偉達等對手頻頻挑戰後,外界都在關心這家矽谷的老牌科技巨頭如何做出反擊。第一財季結束後,英特爾CEO科再奇常常掛在嘴邊的“數據是未來的石油”的故事又可以繼續講下去了。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英特爾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6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48億美元相比增長9%。凈利潤為4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0億美元相比增長50%,超過分析師的預期。財經信息供應商FactSet調查顯示,分析師此前預計英特爾第一季度調整後每股收益為72美分,營收為150.7億美元。

而從對業績增長的貢獻來看,英特爾數據中心相關業務的增長明顯,核心業務正逐步由傳統的PC相關業務向數據中心相關業務轉移的趨勢繼續得到強化。

具體來看,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同比大增24%至52億美元,超過華爾街預期的48.3億美元,成為繼PC芯片業務之後英特爾的第二支柱;物聯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7%至8.4億美元,也高於分析師預期的8.2億美元。

三年前英特爾以167億美元收購了AI芯片公司Altera,這是英特爾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交易;去年英特爾又斥資153億美元收購無人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英特爾CEO Brian Krzanich認為,一季度新業務的表現加強了他對進一步拓展新市場策略的信心。

“數據業務已經成為公司各個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無人駕駛,對於英特爾來說,這些新興領域所需要的數據處理能力正是公司的強項,尤其是對處理器提出的計算要求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個人電腦和服務器。”英特爾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旭在幾天前的采訪中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特爾目前擁有全面而整合的產品布局,覆蓋客戶端與通信、物聯網、Mobileye、數據中心與網絡、新技術、存儲解決方案、可編程解決方案等產品線。英特爾不僅布局當下,更持續引領未來的計算創新,例如人工智能、5G、自動駕駛、物聯網、神經元計算、量子計算等。

在中國尋找互補共贏點

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無疑是英特爾推行數字戰略中不可忽視的戰略市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英特爾成立50周年。在英特爾未來聚焦的八個領域里,“中國制造2025”和“精準醫療”策略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制定的。英特爾在中國的兩大核心戰略:一是與中國一起,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支持自主創新;二是推動人工智能、5G等智能應用落地,支持產業智能升級,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在不久前舉行的英特爾“數造未來,IN無止境”的“紛享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英特爾要幫助中國的產業在人工智能的時代進行快速、更有效地增值和創新,提供最好、最強的計算和分析平臺。”他相信,一旦英特爾能與這些看似彼此有巨大差異的企業夥伴協同合作,就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作為創新者和整合者,英特爾將最終汲取各家之長,再次建立新的生態聯盟,進而釋放巨大的可能性。

比如,基於英特爾的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技術,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加速邁向“知人、知貨、知場”自能零售場域。采用英特爾技術的谷歌旗下Waymo車隊,在美國道路上已積累的自動駕駛汽車里程數據。立鏢機器人與英特爾合作推出了全球首創的包裹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該系統有效提升了分揀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但近期圍繞在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氛圍仍未散去,不少科技公司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對此,楊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特爾的主張是任何的技術沒有國界, 考慮全球市場。 而且全球市場的整個運用以及整個方方面面的發展,需要捕捉到全球範圍內從需求到產業發展的規律。像跨國公司是全球性的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任何貿易摩擦,貿易戰都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

“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創新和發展上面,所有企業都在尋求從中國市場到全球市場的發展之道與機遇。現在是技術驅動的時代,數據在驅動很多技術創新和應用的突破。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和美國在技術創新的速度、深度、廣度, 包括影響力是最大的。曾經有人說雲計算就是兩片雲,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全世界全給覆蓋了,這有一定的它的真實性。”楊旭對記者說, 跨國公司在中國要發展,以及國內的產業, 能夠找到真正可行的互補和共贏才是未來正確的發展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