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217個基點,報6.3283,為3月21日以來新低,降幅創3月29日以來最大。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3066,16:30收盤價報6.3204,22:30夜盤收報6.3250。
從2月中旬至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約在6.25-6.35的區間內窄幅波動。對於近期人民幣中間價走低,業內人士表示,美元指數仍是主要影響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受美國經濟數據向好、通脹壓力上行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明顯反彈,但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相對較小,這主要歸因於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保持平穩。
展望人民幣中長期走勢,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在中國經濟不出現顯著下行風險的前提下,未來密集落地的促進外資流入的措施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同時他認為,如果全球不發生大的經濟金融或地緣政治等風險事件,聯儲加息周期仍將伴隨著美元走弱趨勢,人民幣或仍有一定升值空間。
中國光大銀行資管部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滕飛同樣預計匯率可能繼續上行。“目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穩定在6.30附近,對應美元指數在89-90區間,未來如果美元指數重新進入下行通道,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可能繼續上行。前期人民幣高點在6.25,這個高點在下半年可能會被突破,預計將達到6.10-6.20區間。”他表示。
交易員稱,美元指數午後迎來一波升勢,進一步確認突破前期阻力位,吸引購匯盤出爐;後市美指走向仍是重要指引,但短期區間思維料會限制人民幣波動區間,也需關註歐洲議息會議影響。
他們並表示,國內結購匯相對均衡,沒有長期性的方向,現在的變量更多來自於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日貨幣政策可能的分化,現在看美指已確認突破前期阻力位,如果歐日貨幣政策沒有大的變化,人民幣亦可能因此迎來一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