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點名了三亞市鳳凰島的填海項目,稱該項目以國際客運港和郵輪港名義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實際上是用於房地產和酒店開發,填島造成的水流變化,使得三亞灣西部岸線遭到侵蝕。(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面對要生態還是要經濟的難題,海南省作出了選擇——將全省19個市縣中的12個市縣的GDP考核取消。
“為什麽一些市縣過分依賴房地產?因為短期很容易帶來大筆GDP和財政稅收。如果‘指揮棒’不變,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的發展怎能落地?”
如果你現在打開地圖導航,會發現已經找不到椰林灣海上休閑度假中心的蹤跡。
這個赫赫有名的人工島項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郊椰林附近的海域,那里因生長著50萬株天然椰樹而聞名遐邇,是海南省知名的旅遊景點。
進入椰林之後,隨處可見有著兩三間平房的漁家樂,老板娘看有客人來,急忙招呼:燒烤還是住店?
2010年,文昌市開始規劃這個人工島項目。根據當時資料,人工島使用海域面積26.7公頃,建島25.1公頃,填海投入2億,島上建設100億,是當地重要的投資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填海。六七年間,圍繞著這個人工島的爭議一直存在。
2017年12月23日,環保部給海南省下發了督查反饋報告,嚴厲批評了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這個違規項目的竣工驗收。
在反饋報告中,海口、三亞、文昌、瓊海、儋州、萬寧、臨高、東方等多個市縣的多個項目,都被嚴厲批評,督查組很不客氣地說,一些市縣重經濟、輕環保,鼓了錢袋子,毀了生態,“財政過分依賴房地產,房地產企業指到哪里,政府規劃就跟到哪里”。
要生態還是要經濟,在建省30周年之際,這個艱難的選擇題擺在了海南的面前。現在,海南作出了選擇。
原政協海南省常委、海南大學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以前在政協會議上,他都會遞交提案,呼籲弱化對地方政府GDP的考核,給地方解綁,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但是很多時候都石沈大海。
“純GDP考核會有很多問題,無法客觀展示地方經濟的結構,以及GDP數字背後的社會、自然成本。政府還往往會為了追求數據,而片面發展某一方面,如房地產。”王毅武直言不諱。
反饋報告下發後的第三天,在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講話中,重點講到了新的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評價辦法,稱將取消12個市縣的GDP、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把生態保護列為負面扣分和一票否決項,並最終全面取消19個市縣的GDP、工業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
“徹底扭轉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政績導向。”劉賜貴說。
2018年1月18日上午,在海南省統計局的大樓里,舉行了新考核辦法的培訓會。作為新的考核體系的牽頭單位,統計局要向財政廳、商務廳、環保廳、發改委等省廳部門以及19個市縣解釋新的考核內容。
新的考核體系共有15個一級指標、51個二級指標,每一個市縣的考核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其實,海南省統計局在2012年曾制定過一個考核指標體系,不過相對簡單,僅有7個一級指標、28個二級指標,各區縣考核比重的差異性也不太大。這個指標體系考核一年後,就再未執行。
在這次培訓會上,海南省統計局綜合處處長程少林講了新指標體系與2010年考核指標的10點不同,其中第一點就是名稱的不同,舊體系的名稱是“市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新體系的名稱則是“發展綜合考核”。“前者側重於經濟發展,後者側重於綜合發展。”程少林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南方周末記者掌握的兩份考核指標顯示,舊版本中,關於GDP、財政收入、投資等方面的考核事項,比重占到了58%;而新指標取消了對財政收入的考核,GDP、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的考核雖然還存在,但占比最高是23%,最低的僅有7%。
位於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在海南的經濟發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這里聚集了石油、化工、海運倉儲等重工業,在對其的考核中,GDP、固定投資等指標權重達到了23%。而被外界所熟知的海口和三亞,GDP、固定資產等指標的權重則是17%,位列第二檔。
在海南19個市縣中,徹底取消GDP和固定資產投資考核的12個市縣分別為萬寧、東方、陵水、定安、屯昌、臨高、樂東、昌江、五指山、瓊中、保亭和白沙。在新的考核體系中,這兩項指標在上述12個市縣的所占比重均為“0”。
“取消GDP、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考核的12個市縣,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GDP、工業產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在全省的占比大致都為1/5,量都不大,而且固定資產投資很多都是省里的大項目,布局在哪個市縣,哪個市縣投資量就大了,但項目完工後,投資額就掉下來,不能真實反映市縣工作。”劉賜貴在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說道。
根據《2017年海南統計年鑒》,2016年海南各市縣GDP排名前7位依次為海口、三亞、儋州、澄邁、瓊海、洋浦和文昌,這7個市縣均未取消GDP考核。取消GDP考核的12市縣主要是海南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等。
海南省共有19個市縣,與其他省份不同的是,這19個市縣均為省管,不存在市管縣的情況。其中三沙市比較特殊,此次新考核體系未將其列入其中。實際上,這相當於取消了2/3市縣的GDP、固定資產投資的考核。
海南省發改委一位處級幹部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取消考核的這12個市縣,經濟發展相對較弱,取消考核之後,對於海南整體的經濟發展影響不會太大。相反,如果將這些地方與海口、三亞等地一起考核,很有可能會因過分追求GDP,而破壞了生態環境。
“我們海南最大的本錢是什麽?是生態環境。沒有了生態,海南還有什麽?”該處級幹部不無感慨地說。
對於這份新考核體系,學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上海財經大學工管學院教授範子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地方在制訂考核標準時,一般都有兩個要求,一是指標盡可能少,二是指標盡可能量化。如果指標太多,一些諸如民生、服務等指標會難以量化。
外界曾有誤解,這份新的考核體系是迫於環保部的督查才最終落地。事實上,新的考核體系在2017年12月17日就以海南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的名義印發了,而早在11月16日的海南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就審議通過了這個新體系的送審稿,其中已經確定了取消12個市縣的GDP考核。
程少林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2017年4月25日,在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上,這個新考核體系就開始醞釀,當時曾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
環保組是在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對海南開展環境保護督查,形成環保意見後,在12月23日向海南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
據程少林介紹,在環保組來之前,統計局就有了考核標準的雛形,比如將五指山周邊四個市縣的生態權重提高,那里是海南的水源地,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
事實上,在環保部的督查報告中,被點名最多市縣如瓊海、三亞、文昌、儋州等依然要對GDP、固定資產投資進行考核,取消考核的則是點名較少,甚至沒有點名的市縣。
不過,環保部的督查報告確實給海南的環境問題拉響了警報。在新的考核體系中,5個負面扣分項,有4項涉及生態環境;5個一票否決項,也有3個涉及生態環境。
這並非是海南第一次嘗試取消GDP考核。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多次提出要弱化地方對GDP的追求,建立更加系統、綠色的考核體系。2014年,海南取消了白沙、瓊中、保亭、五指山4個市縣的GDP考核,這些地方均屬於海南的中部生態核心保護區。
不過,當時對這4個市縣GDP考核的取消,帶有一定的“歧視”意味。2010年那一份考核體系,將除三沙以外的18個市縣分為五類,海口、三亞位列前兩類,儋州、瓊海、文昌等劃為第三類,上述4市縣則均處於第五類。這五類的依次劃分,正好與GDP從高到低的排名吻合。
新的考核體系,依照《海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19個市縣劃分成五類,但用ABCDE來代指。據程少林介紹,在商討如何給市縣分類時,有一位省領導直接給出了建議,用第一第二類來代指總覺得有等級好壞之分,不如用ABC更人性化。
最終方案確定後,又對每一類市縣作了功能定位,如A類是南北中心城市,即海口、三亞,是國家重點開發區,C類是農產品主產區,D類是生態功能區,五指山周邊的四個市縣,E類是單列的洋浦經濟開發區,B類則為其余市縣。每一類市縣均有不同的定位。
“形象點說,就是讓‘打籃球的’和’踢足球’的分場比賽。”2017年12月25日召開的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劉賜貴如是說。
在上述發改委處長看來,打籃球和踢足球表明了省里面的態度,每一個市縣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將不再單純以GDP數據論英雄。“打籃球和踢足球是兩個平等的遊戲,而不像是我打球,你撿球,給人以高下之分,下面的市縣對這樣的類比也容易接受。”該處級幹部說。 據程少林介紹,其實在最初設計這個考核體系時,並沒有想過要取消12個市縣的GDP考核,依然僅僅是想取消D類的4個市縣。“後來將草案提交給省主要領導時,批示讓我們按照12個市縣的規模來設計。”程少林說,省委省政府這一次的改革力度,也超出了他們早先的預期。
海南文昌椰林灣人工島項目遭環保部嚴厲批評。(視覺中國/圖)
2017年12月,各省份陸續召開了經濟工作會議,淡化GDP考核出現在多個省市的會場上。比如,天津在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從“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中擺脫出來,甩掉單純追求GDP增速的包袱;山東也要求各級幹部擺脫競攀GDP的情結,從“負”重求增長到釋“重”謀發展。
而對於海南省來說,新的考核體系還有一個重要的引導作用,就是解除房地產對地方規劃的綁架。
王毅武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一直以來,海南片面地追求GDP數據,必然會滑向片面地發展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最容易出數據、出成績。“海南不是候鳥島,不是移民島,也不是養老島,而是炒房島。”
環保部在2017年12月23日下發的督查意見中,也嚴厲批評了海南省房地產亂象給當地環境帶來的破壞,稱地方財政過分依賴房地產,綁架了海南的規劃,房地產企業指到哪兒,政府規劃跟到哪兒,鼓了錢袋、毀了生態。
除了文昌市東郊椰林的人工島項目外,環保部還點名了三亞市鳳凰島的填海項目,稱該項目以國際客運港和郵輪港名義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實際上是用於房地產和酒店開發,填島造成的水流變化,使得三亞灣西部岸線遭到侵蝕。此外,還在多個自然生態保護區里,違規進行酒店、房地產開發。
根據《2017年海南統計年鑒》,2016年海南房地產開發投資1787億元,占全年GDP(4044.51億元)的44.2%。長期以來,房地產業一直都在海南的經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為什麽一些市縣過分依賴房地產?因為短期很容易帶來大筆GDP和財政稅收。如果‘指揮棒’不變,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的發展怎能落地?”劉賜貴在海南省委經濟工作會上,也這樣嚴厲地指出。
事實上,在那一次經濟工作會上,降低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是一個被重點討論的問題。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就指出,由於海南房地產業占整個經濟的比重很大,要有效防控房地產領域風險。
新的考核方案中,在幾個二級指標中,則完全將房地產從考核中給剝離了出去。比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稅收收入占GDP比重、固定資產投資、招商引資成效四個方面,其後均標明(不含房地產),這四個方面往往是地方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考核指標。
“我們在進行統計的時候,不會把房地產的數據給算進來,如果地方政府想在上述四個方面拿分,通過發展房地產是沒有用的。”程少林說。
此外,據上述發改委處長介紹,為了遏制地方發展房地產的欲望,省里對財政、稅收也做了調整。“以前地方發展房地產項目,土地收益和稅收,地方可以留下四成,其余要由省里統籌,現在地方只能留下三成了。”該處長說。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海南就此不再發展房地產。在海南省此前所確定的12個重點產業規劃中,房地產依然在列。
新的考核體系將從2018年開始才正式實施。由於此前的考核暫停,這會是海南省6年來首次對地方發展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將會於2019年年初面世。
作為“指揮棒”、“風向標”,這個新體系被海南各地寄予了厚望。根據方案,考核結果將會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考核不合格的市縣將會被通報批評,主要領導還將會被約談。
據了解,舊的考核體系還規定,得分較高的地方,會對市縣政府給予財政轉移支付獎勵,對市縣領導、工作人員給予數萬元的獎勵,這些物質獎勵在新體系中被抹去。那麽,這個指揮棒、風向標能發揮多大作用,對地方官員有多大約束力呢?
“這個考核結果對於我們考核幹部來說,會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市縣的主要領導要想在考核中獲得好成績,是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海南省委組織部幹部二處的一位調研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幹部二處是海南省委組織部考核地方幹部的處室。
2017年12月4日,海南省委組織部下發的《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考察工作的意見》中,也強調要淡化並逐步取消對GDP、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值等方面的考核考察。
“這其實就像是一場考試,我們劃好了考點,各級幹部要想考個好成績,就要圍繞考點來準備和答題,這就是‘指揮棒’的作用。”海南省委組織部政策法規處一位副處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不過,有些地方官員也表達過擔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取消GDP的考核之後,地方發展經濟的動力不足,其他方面會不會受到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工管學院教授範子英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地方官員沒有了發展經濟的壓力,可能會將更多財政資源投入到民生、教育、環保、衛生等事業上,這些方面可能會受益。
不過,範子英也認為,那些落後的地區,短時期內可能在經濟方面更加落後,這些都需要海南省進行有效地統籌。
事實上,在海南省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劉賜貴也曾表示,取消GDP考核,也同步實施新的分稅制財政體制,省與市縣財政事項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省里該管的要切實管起來,該統的也要切實管起來。”
此外,在幾年前,海南省就確定了“多規合一”“一盤棋”的規劃理念,把全省按照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規劃布局,這也為取消落後地區GDP考核奠定了規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