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只賺企業的錢”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u89.html
常聽到有的“價值投資者”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這個說法看似沒錯。
我們先來看一道選擇題:
已知:某家企業,發行的股票今後20年每年都有5%的分紅派息;同時,該企業發行一張20年的債券,每年利息5%。
請問:你願意買這家企業的股票還是債券?
那還用問,傻瓜都知道買股票更好,因為兩者固定收益一樣,而股票還可能有股價上漲的收益,況且,連續20年每年都有5%分紅派息,這麽好的企業的股票還會不漲嗎?
原理是,債券是債務資產,股票是權益資產,而權益資產會有溢價或折價,從而體現企業價值。由此可知,一個企業的價值不是或不完全是其利潤的函數。關於這點,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如果企業的價值完全是由其利潤所決定的,那只要直接根據各個企業的利潤多少來分配資源就行了,還要這麽興師動眾、百般折騰地搞股市幹嘛?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中國石油,它市場價值就往往不與市場價格緊密相關,盡管原油價格大起大落而影響其利潤增減,但其市場價值比較穩定,並沒跟著利潤而大幅波動。如此狀況的企業有很多。
巴菲特如果不看重股票溢價因素,只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他還會是現在的巴菲特嗎?巴菲特雖然很喜歡高分紅派息的股票,但他自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公雞”,從不分紅,可股東們都因其股票溢價受益匪淺,這是因為公司把分紅的錢省下來而創造出了更大的市場價值(其實,一項資產不斷向外分紅會使其價值下降的,企業也一樣)。類似這樣的優秀企業還不少呢。亞馬遜年年虧損或沒有什麽利潤,然它市場價值竟然這麽大,以致巴菲特都饞眼而“後悔”沒有買它。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
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場所,誰的市場價值大,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至於你的價值究竟何許,不是由你企業自己說了算的,而是由市場投票(股票買賣)決定的。既然股票體現了企業價值,而企業價值是由市場認定的,那麽對於具有風險溢價或折價的股票怎可不顧或輕視市場因素呢?怎可把股票當作債券看待呢?
由上可知,投資股票“只賺企業的錢”並不只是賺企業分紅派息的錢,獲得溢價收益其實多多少少也是賺企業的錢。那些“價值投資者”口口聲聲說“只賺企業(利潤)的錢”,要麽是尚未搞懂股票是什麽,要麽就是口是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