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變幻的直播行業,正式進入到"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強弱將會最終見分曉。
來源 | 港股那點事(ID:hkstocks)
文 |
直播大戰正在進入下半場。
2017年1月23日,《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出臺,要求直播網站需要向升級的文化部門申請《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方可運營;
2月24日,上海市網信辦就直播中的低俗色情問題約談熊貓直播與全民直播的企業負責人,責令其全面整改;
4月2日,18款傳播低俗信息直播類應用被國家網信辦查封;
5月24日,又有10家網絡表演平臺被文化部關停,48家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受到行政處罰;
6月29日,文化部依法查處30家內容違規表演平臺。
中國的直播行業在2015年底到2016年中經歷了一次飛躍發展。在經歷過野蠻生長、爆發井噴、高速洗牌等階段後,直播行業趨於沈寂,如今進入到2017年,監管層正不斷揮舞著大棒,這標誌著直播行業正式進入了後直播時代。
在監管層的呵護下,直播行業從野蠻走向規範,然而,不斷走向成熟的代價是,直播行業(獨立APP) 的用戶總規模持續下滑。
伴隨著用戶規模的下滑,直播行業也開始不安和躁動,今日網紅的數據顯示,這個8月並不平靜:
8月,遊戲直播平臺的關鍵詞,都與赤裸裸的爭奪有關——挖人、內鬥、主播撕逼、運營"互嗆"······當然,本月主播們也沒有閑著。大主播們的新聞實在有點多,馮提莫出走鬥魚,楚河嗨氏上演"史詩級"撕逼······
從平臺運營角度看,8月,鬥魚無疑是最搶眼的平臺——頻繁挖人,融入秀場元素,爭奪手遊直播市場······而虎牙也沒閑著,拉來AG戰隊助陣。8月,遊戲平臺的兩大巨頭競爭格局或許初見端倪。
進入到下半場的直播行業,無論是主播還是平臺,或者背後的資本方,都變得漸漸焦慮起來,畢竟"錢沒有那麽好賺了",於是,各方都開始了最後的"表演",企圖成為最後的贏家。
一、鬥魚收割大主播,開始挖人大戰
來自今日網紅的數據顯示,近日,"文小靖"、"張大仙"等主播跳槽鬥魚,包括阿冷在內,至少已經有9位主播從熊貓、虎牙等平臺跳槽至鬥魚。據悉,此前疑碰瓷王思聰的韓國主播"尹素婉"也在洽談中。
在今年轉戰入駐鬥魚的主播中,知名大主播就有9名之多(其中主播充氣瑤已回歸觸手),而這些主播在原來的平臺都是響當當的大主播。
從初期爭奪遊戲大主播的1.0時代,遊戲平臺已經進化到秀場、遊戲主播雙挖的2.0時代,秀場主播也愈發成為各大遊戲平臺爭奪的重點。
此時,鬥魚平臺開始以收割者的姿態高舉高打,無疑表明,在最後的決戰的時刻到來前,只有做到"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二、映客借錢給上市公司收購自己
有人漏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不同於鬥魚的為"糧草"疲於奔命,作為移動直播領頭羊之一的映客,正在資本市場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套現show"。
在停牌4個月後,9月4日,宣亞國際發公告,擬以28.95億元的價格收購映客48.25%的股權。而此次收購與眾不同的是,為規避借殼上市,映客團隊居然想出借錢給上市公司收購自己這麽一個法子。
方案顯示,宣亞國際以28.95億元現金收購奉佑生、廖潔鳴和侯廣淩等映客團隊48.25%的股權,取得映客實際控制權。收到現金後,映客團隊增資上市公司股東宣亞投資、橙色動力、偉岸仲合和金鳳銀凰,持股比例為42%。而宣亞國際的資金來源,正是這上述這4家上市公司股東的借款。
映客此時這麽著急上市,不由得讓人懷疑其運營狀況是否出了問題,可是隨著收購公告的發布,映客的財務數據也首次對外披露,著實讓人一驚。
映客業績近兩年增長迅速,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3.38億元,凈利潤達到4.8億元;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5億元,凈利潤2.44億元。這樣的成績不簡單,對比一下,230億美金市值的微博,2017年第一季度的利潤是4690萬美金,大約是3.1億人民幣。
既然成績這麽好,為什麽這麽急著與資本市場掛鉤呢?
本質上還是用戶上出了問題,當然這是行業共性,只不過映客的問題更加突出。根據易觀千帆的監測數據能夠看到,從2017年1月開始,包括映客、YY Live、花椒直播等在內多家排名靠前的直播平臺,月活用戶數量均出現了明顯下滑,一個月期間就減少了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其中,映客的下滑幅度最大,月活躍用戶從1686.28降到1386.28,徑直減少300萬月活。
QuestMobile報告數據也顯示了同樣的問題:6月份映客被收購之後,下滑趨勢已經開始顯現,不但被YY超越喪失了第二把交椅,還在用戶滲透率方面也被一直播完勝。曾經的多項第一數據排名已經成為昨日黃花。
因此,此時映客團隊急於上市也就不難理解,其背後的資本方(昆侖萬維)選擇套現的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9月4日,昆侖萬維發布公告稱清倉映客全部股份。2016年1月,昆侖萬維投資6800萬元,取得映客增資完成後18%股權。2016年9月,昆侖萬維出售3%股份套現2.1億元,此次出售剩余股份再度套現6.14億元。不到兩年時間,昆侖萬維僅投資6800萬元,就收獲了8.24億元的回報。
三、直播經濟的核心——"土豪用戶"的消費力
政策收緊、行業降溫,2016年至2017年第一季度,雖然映客凈利率從11%上升至23%,但估值不升反降。
對於後直播時代的平臺而言,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像映客、陌陌這樣的全民直播平臺是未來趨勢,因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直播已經脫離了媒體的壟斷,開始向平民化發展。只要擁有一臺電腦,或是一部智能手機,人人都可以做主播,向觀眾展現自己的生活、表演自己的才藝。
然而,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什麽?
映客急於上市套現,而陌陌雖然大部分收入來自直播,卻早已不把自己視為直播平臺,它所想打造的是一個"泛娛樂"廣場,直播只是一部分,這條路很艱難,不重視頭部主播收入得不到保障,然而一味依靠頭部流量不符合公司長遠的戰略,對於陌陌,只能說且行且珍惜。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直播平臺本質上依然是媒體,是更加親民和互動的互聯網節目。因此想要平臺做的更好,就不得不購買優秀的流量(主播),這和視頻網站的邏輯很類似。
為什麽?
因為有好的主播就有土豪。直播經濟的核心正是"土豪用戶"的消費力。
8月底,一家直播平臺上掀起了一場主播對決賽。這場對決賽從8月29日中午1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31日零點,對決中哪位主播獲得更多的票選數即為平臺第一,有資格參加9月的網絡主播演繹慶典,換句話說,主播將會換來更多的曝光機會與平臺,而主播票數則需要粉絲通過使用平臺虛擬貨幣(秀幣)購買獲得。在直播行業這並不算十分特別的活動,平臺主播刷榜比賽一直是平臺之間吸引新流,完成流量變現的手段之一。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直播對決的最後半個小時,平臺上出現了兩位"土豪用戶",一口氣刷3億秀幣(折合人民幣300萬)分別支持平臺兩位女主播,當日這兩位女主播總流水大於1億秀幣(折合人民幣100萬)。土豪用戶在單一打賞模式的直播經濟中起到的作用可見一斑,說到底,目前大部分直播平臺的經濟主力依舊是土豪經濟,直播平臺中1%-2%的土豪用戶實現的經濟消費或許可以占到整個平臺付費變現的80%以上。
就像主播只有不斷創造新的內容,新的話題,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氣。直播平臺必須不斷吸引優秀的主播加盟,才能長盛不衰。當然,這其中的途徑不只是燒錢一只方式。
四、直播平臺,誰是最後贏家?
目前看到,有兩個直播平臺顯示出強勁的向好趨勢。
一是鬥魚。
隨著優質遊戲主播聚攏鬥魚,鬥魚在直播行業的"卡位戰"中,獲取了更大的贏面。
目前,鬥魚在傳統及當下最熱遊戲中都有多名頂尖知名主播坐鎮。包括LOL的55開、大司馬、西卡/笑笑、馮提莫、阿冷;王者榮耀的張大仙、嗨氏、孤影、往事zr、拖米;DOTA2的yyf、xiao8、820;客廳遊戲:陳一發、女流和寅子等。
在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最為關鍵的洗牌窗口,這些主播將是未來鬥魚優質內容和流量的重要入口,以及核心競爭力。
二是一下科技。
在直播下班場的收割戰中,一下科技無疑是最大的紅利收割者。
QuestMobile報告數據中顯示,2017年6月一下科技旗下一直播的5970萬月度用戶規模竟然領先了第二名YY近4000萬。憑借這樣的用戶規模,一直播在APP TOP 1000實力榜上躋身5000萬級俱樂部,並且在直播類獨立APP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73.1%的中高消費水平用戶占比也為其變現和商業價值的持續性挖掘打下了異常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一下科技旗下產品秒拍以2.89億的月度用戶規模排名短視頻行業第一。
為何一下科技會如此成功?
一下科技有可能於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IPO,從其融資記錄可以看到,又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微博。
一下科技的成功的關鍵是依托了微博這個大的明星平臺。微博不僅自帶社交流量,而且自帶網紅流量,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下科技的成功其實是微博搞直播成功的必然性。
微博特有的社交媒體屬性非常契合直播的傳播,網紅在其中發布直播或短視頻後,很容易形成擴散或二次傳播,一直播和秒怕正是利用了這種便利性,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從內容即時生產、即時消費、即時傳播到內容再生產再消費的閉環。
當然,最後的贏家離不開AT。
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業態,沒有任何一種是離開了阿里和騰訊的。直播也是如此。所謂的直播行業的廝殺,也不過是資本巨頭之間的廝殺,沒有能力抱上一條大腿的直播平臺,很難生存下來。
結語
2016年,是"直播元年";而進入2017年,整個市場又迎來了監管和洗牌,則是大浪淘沙的一年。意味著,風雲變幻的直播行業,正式進入到"戰國時代",諸侯間的強弱將會最終見分曉。
這其中的直播行業眾生相,實在令人玩味。歸根結底,主播、平臺、資本各方所追求的不一樣罷了。
直播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麽一句話:
直播起於秀場、聞名於明星、成於社交、正名於內容、賺錢於打賞及廣告、疏於監管、變現於上市、衰於互相拆臺詆毀、觸礁於色情、亡於下一代技術興起。
那麽,經歷過這條直播的進化鏈,最後誰在裸泳,也許不久就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