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史上最佳中報。
來源 | 諸葛阿瞞
文 | 黃燕
離半年報發布還有一周,空調業迎來銷量新紀錄。產業在線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空調內銷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31萬套,同比+72%。
1-7月內銷累計5373萬,同比+67%,增速遠遠超過出口的15.2%和13.3%。預計2017年全年空調內銷將超過7500萬,創歷史新高。
這個夏天,在補庫存和高溫天氣共同助推下,空調市場出現了久違的井噴。一級能效和高端產品結構性缺貨,上遊壓縮機持續供不應求。618期間美的部分機型大面積缺貨。
地產調控持續,空調增長依然創紀錄,天花板之說可以休矣。一線城市更新換代,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市場啟動,再加上2017年天氣給力,共同助推2017年空調市場出現報複式增長。
強大的基本面支撐家電白馬股價一路上漲。2017年年初至今,格力、美的股價上漲60%,美的一度以2800億市值超過海康威視站上深市第一。
不過最近一個月兩家股價雙雙走低,美的從最高價45跌破40,格力從41回到38,顯示出市場對增長後勁不足和估值泡沫的擔憂。
8月22日,美的、格力股價雙雙翻紅,美的上漲1.86%重回40,格力漲0.41%回到39,市場信心有所恢複。
上半年空調內銷創紀錄,意味著兩大巨頭將迎來史上最佳半年報,營收、凈利潤增速、凈利率水平再創新高。
預計美的上半年營收將接近1200億,同比增長超50%,凈利率回到10%。格力營收在700億左右,同比增長40%,凈利潤有望突破100億,繼續保持14%凈利率。
01
分品牌看,美的7月內銷同比猛漲192%,幾乎三倍於2016年,為當月增速最高。但240萬銷量仍低於格力的330萬,體現出2016年基數水平較低。
1-7月,美的內銷+103%為1132萬,格力+65.3%為1841萬,奧克斯、海爾、TCL、長虹、海信增速均超過50%,全行業享受補庫存盛宴。
從美的最近三年的內銷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旺季期間出貨極低,5月到8月平均每月出貨僅為80萬套,同期格力月均出貨230萬套,美的出貨量僅為格力的三分之一。
2016年美的渠道庫存高峰時超過千萬,壓出貨、清庫存成為2016年空調內銷主旋律。2017年美的渠道庫存水平已降至歷史最低,旺季庫存不足300萬套。這是美的2017年內銷出現報複式增長的基礎。
2017年4月起,美的內銷出現翻倍增長,6月、7月連續兩個月增幅超過190%,幾乎三倍於2016年同期。美的T+3初見成效,空調出貨節奏與終端銷售同步,銷售旺季就是出貨高峰。
2016年格力1-7月內銷出貨均為負增長。2017年,清庫存完成的格力恢複了以往的節奏,上半年增速在60%到80%。4月到7月單月出貨量穩定在300萬左右,預計今年出貨高峰仍在第四季度。
2017年1-7月,格力內銷累計1841萬,比2015年的1688萬增長9.1%;美的1132萬,比2015年的1163萬下滑2.7%,海爾574萬,比2015年的403萬增長42.4%。美的出現負增長,可見T+3政策下壓貨越來越少。
根據2017年Q1財報,格力一季度營收+19.7%,美的剔除庫卡後營收+31%,美的營收增速與空調內銷增速基本符合,格力二者之間的差距較大。2017年中報格力營收增速將達到40%,與美的持平。
從2017年開始,兩大巨頭在渠道策略上分道揚鑣。美的繼續推進T+3,向零庫存目標邁進,以全價值鏈經營提升盈利能力。格力則延續經銷商分銷模式,積極打款壓貨,同時加大電商營銷力度,依靠品牌影響力在線上圈地。
誰的步調更適合市場的節奏?
市場好時,兩條路都通向高增長,但一旦黑天鵝出現,格力高企的庫存水平很可能再次爆發,重演2015年的斷崖式下跌。
美的T+3模式,通過快速周轉節約了庫存成本和資金占用,確保經銷商利潤,最終提升公司盈利和市場份額。直接表現是美的凈利率不斷提升,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10%。
在整個家電行業,經銷商層級減少、庫存面積減少已經是大勢所趨。今後經銷商的定位不再只是賣貨,更重要的是用服務提升用戶體驗。這是包括美的和格力在內,所有品牌都需要認真面對的新挑戰。
02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美的已經在這一輪增長中切到了最大的蛋糕。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計算,2017年7月美的內銷份額為23.3%,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格力下滑6.2個百分點為32%。二者的份額差從2016年7月的24個百分點縮小到了9個。
2017年1-7月,格力市場份額下滑0.3個百分點至34.3%,美的上升3.7個百分點為21%。市場份額之差從2016年1-7月的17個百分點縮小到了13個。
定量不重要,定性就可以了。數據不可能100%準確,但數據反應的趨勢確實存在。
格力依然是空調老大,但美的追趕的腳步已越來越近,2017年格力針對美的發起的專利訴訟並沒有阻礙美的份額上升。
2017年1-7月,前三大品牌市場份額總計為66%,比去年提高2.3個百分點。前五大品牌中,海爾、TCL下跌0.2個百分點,奧克斯上升0.3個百分點,誌高已經跌出前五名。
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馬太效應作用下,空調強者恒強。在地產調控繼續,原材料漲價壓力下,龍頭企業將依靠規模優勢、產品升級、供應鏈溢價、經營費用調控等手段繼續提升盈利能力,半年報格力和美的凈利率將再創新高。
另一方面,龍頭企業還在為行業輸送人才,奧克斯得益於格力原班人馬,TCL則有美的內銷團隊加盟,這是奧克斯和TCL上位的重要原因。
競爭的本質是共同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你死我活,2017年空調市場的增長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03
2017年的高增長是曇花一現,還是新一輪周期的開始?
產業在線歷年內銷數據顯示,2007年內銷規模為3199萬,2014年達到最高峰7017萬,2015年庫存爆發內銷滑落至6269萬,2016年進一步下滑到6049萬套,9年內年複合增長率為7.3%。
如果2017年內銷保持目前增速水平,全年銷量有望達到7500萬,甚至接近8000萬。與2014年最高峰的7017萬相比增長7%,增速與歷年平均增速持平。
與2014/15年均值相比,2017年上半年內銷增速最高為36%,單月增速大幅低於與2016年對比增速。2017年的高增長,實際是去庫存周期結束後的回歸常態。
7月空調內銷相比14/15年增長84%,與前6個月相比增速明顯提升,下半年空調市場熱度不減。進入8月,主流品牌工廠排產接近滿產,一改往年生產淡季的慣例。
以10年期計算,一線城市大批用戶已進入更新換代期,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放量增長,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萬元,空調將成為冰洗空之後農村第四個普及的大家電。
市場變化越來越快,用戶需求更加細分,未來空調行業的競爭將不再靠天吃飯,考驗的是企業綜合實力。
電商日益主流化,大數據開始發揮作用,對傳統分銷模式沖擊很大。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嘗試,如何發揮多品類協同優勢,包括小米這類競爭者入局,都給空調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對格力來說,繼續一統江湖最大的挑戰不在外部,而在內部。最近的一連串信號顯示出,格力高層正在醞釀新一輪人事變動,李緒鵬出任格力電器黨委書記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