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殺死最後一個華強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46.shtml

殺死最後一個華強北?
DT財經社 DT財經社

殺死最後一個華強北?

想當年王石在這兒給超市顧客裝過塑料袋,馬化騰在這兒給地方政府做過黃頁,這里曾是中國大陸交易額最大的商業街,據說現在還有人稱其為極客們心中的“麥加”……現在,你們居然說它已經死了?!

來源 |DT財經社(ID:DTcaijing)

作者 |  唐也軟

對於深圳以外的人來說,深圳早些年的名片就是華強北與世界之窗。

但是,華強北這張名片,讓深圳人又愛又恨。

關於華強北之生死,這里有一個新的視角

如果只看媒體報道,這條930米長的“中國電子第一街”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衰敗。隨著我們的手機消費一路從“諾基亞”到“蘋果”、從山寨機到“小米”,深圳不再是“世界工廠”,華強北一米櫃臺也失去了一夜暴富的吸引力。

一切都要升級的大時代,山寨的華強北很自然地被看衰,“華強北,是時候離開了嗎?”、“誰殺死了華強北?”都是新近發表的大作。而哪怕7年前華強北就開始嚴打山寨,清退了2000多家手機商戶;今天的華強北,依然撕不掉山寨的標簽。

1

華強北真的死了嗎?這成了DT君開始深入探索深圳這座城市時,最先關註到的問題。

從諸多文章的描述來看,它確實具備了一個城市中心逐步走向崩塌的條件:在區域內部過度複制成功案例——數碼電子商業,從而擠壓了其它城市功能,以至於失去多樣性。一旦唯一的長處不再強勢,便泥沙俱下

一座持續生機勃勃的城市及其城市區域,應該是複雜而有序的。如何評判之?我們進行了一次艱難但頗有成效的嘗試:將深圳165個地鐵站周圍直徑1公里的區域劃定為輻射圈,對作為城市節點的地鐵站輻射圈進行數據描像,試圖為描述城市的複雜有序性提供一個新的視角,重構城市的認知坐標。

DT時代的倏然降臨,讓地鐵站輻射圈內可采集的數據極大豐富:大眾點評、高德地圖、中原地產、e成科技、百度地圖......將這些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形成了涵蓋商業、居住、吃喝玩樂等14個功能指標的城市區域綜合實力評價體系。

所以,在這個全新的視角下,華強北站在了哪里?

華強北仍然是一個有可能創造活力的街區

華強北這一區域的數據表現還真沒有想象中那麽喪,“你大爺即使老了,還是你大爺”,哪怕不複當年榮光。

東起上步路、西到華富路、南至深南中路、北抵紅荔路,占地面積僅1.45平方公里的華強北商圈內,一共有華新、華強北、通新嶺、燕南、科學館、華強路6個地鐵站,1號、2號、3號、7號四條地鐵線方正整齊地在區域內交叉。

由於站點分布密集,6個地鐵站點輻射區拼起來便覆蓋了華強北商圈全部區域。最中心的“華強北站”,綜合實力得分在深圳165個地鐵站中排進了前10。

2

從這6個站點輻射區的各項指標表現來看,功能多樣性倒沒有被華強北最突出的電子數碼特長完全抹殺掉,各項功能至少在數量上都展現了蓬勃的姿態。尤其是商業與休閑娛樂這兩項,體現出絕對的密度優勢,不過線上評論活躍度與消費力這兩個代表等級的指標表現不佳。

多樣性是維持街區活力的源泉。從這一點上來看,華強北仍舊是一個有可能創造活力的街區。

值得註意的是,華強北的“交通友好度”數值非常高,這得益於去年新增了一條可多線換乘的7號線。公共交通資源尤其是地鐵線路的投入,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流增加,更有開拓地下商業空間的各種可能。

3

不過,在華強北路街面櫃臺的店主眼中,這大概是將華強北推向死亡的一大幫兇。

因地鐵站施工而封路改造的過去4年,每一天都將他們的造富夢再打碎一些,熬不過的便也逃了——這也成為診斷華強北正在死去的一大證據。

這鍋地鐵背的多少有些冤,在華強北路主街剛被圈圍時的2013年,就發生了諾基亞被拆賣給微軟、黑莓被收購,電子數碼業的歷史進程,已經正式步入新的階段。

不妨來回望一下過去的華強北,從而能更全面地用數據描畫今天。

快40歲的華強北,按照政府當年的規劃,是要建設主打電子產業的上步工業區的。

如果不是深圳市政府經費不足,無法拆掉電子大廈多占的10米主路,導致現在華強北段的深南大道比西段窄了10米,這里應該會建起更多廠房。但歷史的吊詭之處就在於,道路的縮窄卻無意間為商業活力創造了條件,1988年賽格開辦的電子配套市場順風順水,將華強北推為深圳第一批發展起來的核心商業區域,工業相關功能反而逐漸遷出。

進入新世紀,誰也沒想到聯發科推出的低價芯片解決方案打破了手機制造業的技術壁壘,為山寨手機創造絕佳條件,華強北的山寨盈利模式迎來新的高潮,終於在2008年打敗中關村贏得“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名號。

頂端之後便是意外的失意,拋物線向下走,國家發改委批準深圳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世界工廠要華麗轉身,華強北的先富者逐漸離開,衰退的故事開始一個接一個講起來。

計劃趕不上變化在深圳格外正常,被時代大潮推著趕著,城市就這麽風風火火地建起來了。華強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順勢而為是這位“大爺”取得昔日成就的主要原因,這也格外需要今天的華強北人有能力自發形成複雜而有序的區域體系。從14個細化的功能指標分別來看,華強北做到了麽?

商業足夠多元,但多元還未共榮

在華強北多樣性組成中,商業無疑是最核心的功能。華強北域內的6個地鐵站點中,有5個在商業規模一項上表現優異,商鋪密度大、類別多,可以滿足人民群眾豐富的購物需求。但整體看來,消費力仍舊保持在親民的階段。  

4

華強北早年的商業戰績威名遠揚不必多說。但在這個我們想象中應當密密麻麻全是配件或手機櫃臺的區域,電子數碼卻已經不是最強勢的一個商鋪品類。

從全部6個站點輻射區的數據來看,電子數碼相關的商鋪占比不到1/5,雖然電子數碼配件賣場排滿了區域中軸線“華強北路步行街”兩側,還是中心位置,但區域內其他類型商業繁茂得根本不像配角。服飾鞋帽店的數量比電子數碼的還要多,便利店/小賣部/超市遍地都是,看起來氣質最為不搭的珠寶商店,也能與它們和諧共存。

5

華強北的零售大業可以追溯到23年前,萬科投建的全國首家倉儲式平價超市萬佳百貨在華聯發大廈一樓開業。臨春節生意太好,王石也去超市里幫忙收銀裝袋。那時所謂電子第一街還沒形成氣候,去華強北必逛的地方是萬佳百貨。

跟想象不同,十幾年前開始的電子數碼的大爆發,並沒把綜合零售趕出這個區域。紫荊城、茂業百貨、女人世界、順電家居廣場等綜合零售漸次入駐。2003年第1期的面積就達到5萬平方米的茂業百貨,在21世紀初單店的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

但隨著傳統電子配件商業式微,這種多種商業業態組合顯得愈發詭異,相互之間差距拉開很大,我們甚至很難將元配件批發、綜合購物中心與一站式珠寶展示交易中心放在同一購物鏈條上。

從現在的數據來看,商業功能在完成區域功能多樣性時,本身也在演繹多樣性,但這種多樣性還沒有生出一個有序的平衡體系。並不寬廣的1.45平方公里內,已經出現發展不均的情況,直接體現在業態之間人氣的巨大差距上。

九方購物中心里充滿了年輕人,一樓奈雪の茶隊伍排得熙熙攘攘,相連的世紀匯商家們卻經營堪憂甚至跑到運營方樓下請願;曾經人擠人的華強北步行街如今顯得太過寬闊,數碼商場的空鋪率一直沒救回來;或許是因為珠寶本來就不是個熱鬧的生意,華強珠寶世界里也十分冷清。

星巴克的高度青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這家商業選址模板對華強北區域人氣的認可,但所有站點在休閑娛樂活躍度這項指標上都表現得不溫不火,也是活力不夠高的一個證明,這讓我們不由得對多元業態是否真的可以共生共榮產生懷疑。

商務和交通功能也開始刷存在感

對於華強北這樣一個商業出盡風頭的城市區域,其余城市功能都屬於圍繞它匹配的次要功能。

先看商務功能。華強北並非典型的商務區,區域內公司人聚集最密集的站點是華強北站-華強路站,公司人數量不及CBD市民中心站的1/5,即使跟老街相比,也只到一半。或許是由於我們的商務指標選取原因,一米櫃臺就能開業的數碼公司與正在被華強北十分重視的創新創業公司,可能都會逃出指標監測範圍。

6

當下,商務功能這一項正在被更多地提起。盡管商業見強,華強北還是能講不少創新創業的故事。1998年的馬化騰在賽格科技園二棟東的一個辦公室內,一邊給地方政府寫黃頁賺錢一邊把QQ養大。只是,我們更熟悉的華強北創業是一大波圍繞著電子產品櫃臺的造富故事,一米櫃臺後面是一條完整的電子產業鏈,從珠三角的某個工廠一直連到物流末端。

現在的創業故事又升級了——建起創客中心,要做硬件矽谷。要做這事兒全靠過去幾十年創業的積累,比如電子櫃臺背後的產業鏈可以提供“智能硬件生態系統”,比如山寨手機公司可以提供“創客”,再比如騰訊可以投資重點扶持硬件創業公司。

除了商務,華強北交通功能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封街修地鐵引起商戶們強烈不滿可能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被地鐵改造的華強北,向下挖掘空間能為商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居住指標大概是華強北指標中最不顯眼但也最不會被改造的,區域內的居住功能主要集中在燕南與科學館兩個站附近。這塊居住區處在大劇院與華強北之間,實際上是兩個中心的居住輔助區。與華強北緊密相連,保證了居住便利度。

重塑華強北氣質,需要時間

我們在上面將華強北的各項指標得分拆為兩部分進行分析,其實已經可以回答“華強北真的死了嗎”這個問題。

重新將14項指標合起來之後,再來具體感受下華強北的氣質。

正如前面提到,華強北仍具備活力型城市區域基本品質:多樣性。但是這些多樣的功能內部暫時失去了穩定的運行秩序,表現在數據上就是,商業等級已經拔高,但消費力仍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各項功能規模都龐大,但能凸顯該區域對年輕城市人吸引力的休閑娛樂活躍度一項表現並不好。

城市更新可能是造成氣質分裂的主要原因。華強北在穩住原有電子商業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零售與創新,希望以此來找到新的增長點,曾經很好地支撐“中國電子第一街”運行的複雜系統,需要重新適應達到新的平衡。這需要時間,當然也可能會重組失敗。

華強北style並非個例,我們將深圳地鐵站點輻射區中特征相似的歸到一起,發現與華強北站特征最為相似的是老街站,同是正在進行城市更新的老兄弟。獲得這一發現的前提是,我們用海量數據完成了對深圳165個站點輻射區的考察,每個站點都生成了14項指標,華強北是其中一個研究樣本。

華強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