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To Remember - 五十至七十年代 (2)
銅鑼灣高士威道近維多利亞公園處,右前方可見到百樂戲院
軒尼詩道近堅拿道東處,右前方可看到中國國貨公司
北角英皇道近芬尼街處
北角英皇道,帆船街對面,當年的電車還有拖卡
加路連山道近南華體育會保齡球場館處
香港仔大道近香港仔舊大街處
香港仔大道近東勝道處
南朗山道近黃竹坑道附近
薄扶林道近瑪麗醫院處,那年沒有電梯,要探病便得爬長長的樓梯
淺水灣道近麗景道處,可見當時還是郊區,四野沒有什麼建築物
淺水灣道近南灣道處
石排灣道近田灣山道附近,我記得帝后戲院的前身應為田灣戲院,現址己改為宣道會華基堂
田灣街近石排灣道附近
華富村巴士總站,此地景貌幾十年來無重大變動
華富村華富道,左邊是華樂樓。我有同學住在華樂樓,中學的時候曾經上過他的家玩耍,他的家正前方便是無敵大海景,絕對是豪宅級的格局和享受,現在華樂樓的海景當然被華貴村完全遮擋住了
華富村瀑布灣道近華美樓處
赤柱黃麻角道近聖士提反書院附近
德輔道西近屈地街處
現時的消防員配備先進的裝備,安全氣墊可以承受一個從高約十樓墮下的人的衝擊力; 但是在六十年代消防員只能用幾個人拉著薄薄的救生墊來拯救市民,看來有點兒戲
1966年政府統計署人員正在中進行中期人口調查
1964年的街頭公仔書攤
1969年長州搶包山的盛況。 1978年之前的搶包山活動和近年的大有分別,如爬包山無須佩戴安全繩;包山的內部支撐結構只有竹棚; 包山底部是硬地,沒有鋪上軟墊,以及同一時間可能有過百人一起爬上包山
漁民家庭依靠收音機收聽天氣,市場行情和漁業社區動態等最新資訊
市民在舊灣仔郵局外排隊等待接種預防霍亂的疫苗
颱風溫黛在1962年8月底至9月初正面襲港,造成超過一百人死亡及廣泛的破壞,為香港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具破壞力的颱風
1964年政府為市民注射預防霍亂疫苗(俗稱打霍亂針)
上茶樓,先沏一壼靚茶,一邊燃雀,一邊過過一盅兩件,好不寫意
上樓對港人來說,無異於中馬票。這家人在1964年遷入彩虹邨單位,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嗎?時至今天, 能夠有幸入住公屋, 相信比當年更難
1968年一班人力車夫蹲坐在街邊等客
1962年民市在皇后大道中及租庇利街交界燃放炮竹,以慶賀農曆新年。1967年暴動後政府禁放炮竹, 此情此景,再難復見
六十年代一般家庭都甚為貧困,不少慈善團體派出流動糧食車到各徙置區向小孩們派發牛奶、麵包等物品
六十年代往海外留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你看當時的年青人搭飛機也穿得西裝畢挺的, 甚是帥氣
粥粉麵飯、生猛海鮮,街上的大牌檔應有盡有,今日街頭的熟食大牌檔可謂所剩無幾了
一艘油麻地載人和汽車渡輪在維多利亞港游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