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不起學區房就拼民辦校?擇校熱轉向民辦小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4/1113414.html

近日,在一些大城市,“幼升小”的戰場硝煙彌漫。某民辦校的面試不僅考邏輯推理、登記外祖父母的職務、學歷,還要考核家長身材,理由是如果身材過胖說明家長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這場“面試風波”以當地教育部門的處罰而結束,但也讓家有孩童的家長倒吸了一口涼氣。“馬上就要面試了,真擔心自己給孩子拖後腿。”作為一名準讀書郎的母親,本來已在“公辦還是民辦學校”中難以抉擇的劉女士,變得更加焦慮了。

《工人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廣州像劉女士一樣奔波忙碌在“幼升小”問題上的家長不在少數。不少家庭沒有學區房,又不想上一般的公辦小學,也看中優質民辦小學的教育水平,民辦學校因此“火”了,“幼升小”擇校熱正在向民辦小學傾斜。

“進口”決定“出口”?

下午3點半左右,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附近的一家幼兒園馬上就要放學了,劉女士一邊等候一邊和其他家長交流“幼升小”的信息。

早在3年前,劉女士就斥資400多萬元買了天河某“省一級”小學的學區房,讓小孩可以入讀對口的小學。“學校口碑好,還能直升一所重點中學,”劉女士說,“我們原來住的地區教育很一般,為了孩子升學就舉家搬過來了。”在她看來,學區房附帶的是周遭優秀的讀書環境,“古代孟母三遷也是這個意思吧。”

然而,到了今年3月,各校招生信息陸續發布後,劉女士發現對口的小學又擴招了。“差不多招500個學生。”她的丈夫提出換一所知名的民辦校就讀,劉女士也擔心對口小學的師資力量被攤薄,遂決定“棄公轉民”。

鎖定一所民辦小學後,劉女士又擔心孩子過不了面談。與公辦小學的簡單面談不同,民辦小學面談帶有選拔性質,熱門民辦小學動輒50%的淘汰率,讓劉女士不敢掉以輕心。為了進入心儀的民辦校,劉女士為孩子報讀一個幼小銜接班。

“3月才報班已經晚了,找了一圈人,才把孩子塞了進去。”她告訴記者,幼小銜接班每天上2小時課,主要是教認字、加減法,還有看圖說話、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等。一次課200元,劉女士粗略算了一下花費已超過1萬元。5月13日上午,劉女士一家陪著孩子參加面談,當天晚上就收到了錄取的電話通知,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氣。

本以為終於確定下來了,但劉女士和一些“過來人”家長閑聊發現,寄宿學校孩子的家庭背景一般較好,容易互相攀比;家長無法準確體察孩子的內心變化,家庭互動教育會嚴重缺失。“本來過兩天就要交學費了,聽到這些話,又動搖了。”劉女士嘆了口氣說。

“對口小學面談表現好的話,能調到重點班,就不擔心師資攤薄問題了。”劉女士打算做兩手準備,讓孩子繼續上幼小銜接班,爭取面談拿到好成績。劉女士戲稱“幼升小”是孩子的第一場高考,“就是‘進口’決定‘出口’。”劉女士對此深信不疑。說完,就帶著剛滿6歲的女兒快步走向幼小銜接班,繼續為接下來的學校面談培訓“加碼”。

“好學校不如好家庭”

和劉女士奔波於學校、培訓班中不同,張帆顯得有些淡定。

張帆的小兒子今年9月也要上小學了,對口小學是“區一級”。“學校普通,但進入以後就會發現,學校雖然有差別,但教育差異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才更重要。”作為一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張帆對於“幼升小”有自己的看法。

大兒子晨晨“幼升小”的時候,張帆也曾緊張了一段時間。在晨晨入學的前年,張帆剛買了新房子,兩套房子對應不同的學校,到底選擇哪一所學校,讓張帆糾結了很久。“因為我當時正在懷孕,如果要去那邊上學的話,就要馬上裝修、馬上入住。”張帆說,新房子由於離老人家比較遠,接送也成為一個大難題。

綜合考慮後,張帆最終選擇了老房子對口的學校。“晨晨一年級的時候,比起去了‘省一級’的小朋友,成績屬於中等。”張帆說,“男孩子調皮,家長要引導好”。為此,張帆給晨晨報了圍棋班,同時要求他每天自己登記作業、收拾書包。因為學習壓力不大,晨晨心態開朗,加上張帆不斷的鼓勵,晨晨漸漸養成了認真聽講、做作業的習慣,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高。

看到大兒子晨晨的成長,張帆更加堅定地不用為小兒子的“幼升小”太糾結。“什麽是好學校?適合孩子的才是好的學校。好學校也不是萬能的,還要靠家庭。開開心心地讓孩子上家門口的普通學校,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效果不會差。”張帆說,“家庭,作為一所被遺忘的學校,往往起著極其重要而不容忽視的作用。”

這麽拼,值不值?

陳文講起自己為兒子“幼升小”的事,依然十分迷茫。由於自己學歷較低,一直以來,陳文希望能帶給兒子更好的教育條件,“沒有學歷都不好找工作。”作為一名貨運司機,陳文的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妻子是一名超市收銀員,月收入5000多元。“幾百萬元的學區房根本不敢想,”陳文說,盡管深知學區房能進好的學校,有利於孩子的教育,但對於一般的工薪家庭來說,這不是“咬咬牙”就能解決的問題。

學區房這條路走不了,如果想上名校,還可以考取民辦校。陳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線民辦校的學費在每年4萬元到7萬元左右,面談過了才能讀,淘汰率高也不好進。“還有各種補習班、研學班等課外支出,6年讀下來,費用不少於40萬元。”陳文說,這雖然是“咬咬牙”能拿下的事,但確實會十分吃力。

參觀了解了幾所名校後,陳文的思緒更迷茫了。“好學校意味著什麽?好老師跟好學生,能帶著孩子一起變得優秀。”陳文說。不過,他也認為這些學校的學生非富即貴,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花了那麽多錢,要是不適合孩子,那就太鬧心了。”陳文皺著眉頭說。

對於是否會選擇目前對口的公辦小學,陳文表示,那是村里面的小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都很一般。“不過現在課外補習那麽多,也不是不可以的吧?”陳文反問記者。

據記者了解,劃片、免試、禁止擇生……在公辦小學被“嚴管”的同時,曾經發生在公辦小學身上的預錄取、考試選生源等等違規行為,正在民辦學校蔓延。民辦學校可以打各種擦邊球,自然牽動當地家長的神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不能滿足於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對民辦學校擇校熱卻視而不見。緩解民辦學校擇校熱,規範民辦學校招生及辦學,應成為下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依法治教的重點。

(來源:工人日報,記者:葉小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