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應對房地產風險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9171&time=2011-05-14&cl=115&page=all

保持較高儲蓄率,加強監管和減少政府干預,是縮減房地產風險的重要辦法
孫濤

 

  房地產風險源於債務,舉債越多,風險越大。舉債多與儲蓄少密切相關:如果所有購房者都用儲蓄買房,則不但房價被推高的空間有限,而且即使房價下降也不會影響銀行資產負債表。

  反過來,如果購房者全靠舉債買房,則不但房價可持續上漲,而且房價下跌必然導致銀行損失。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是二者的結合:購房者動用儲蓄(首付)越多,銀行的風險暴露和潛在損失越少;反之,則反是。

舉債過多是房地產業風險之源

  房地產業很容易舉債過多。從需求看,第一,房地產開發商追求高股權和資產回報率的動機自然驅使其舉債。第二,房產價值和有限儲蓄間的巨大差距,自然使購房者產生舉債需求;尤其是在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下,購房者會多舉債以實現住房消費或投資獲利。

  從供給看,銀行、資本市場和政府干預,為房地產業舉債過多提供了可能,原因在於:

  第一,從微觀看,銀行現行的風險管理水平,難以有效控制貸款規模和確保貸款質量。第二,只要居民收入增長,債務通常會至少同比例增長。這即是所 謂「債務加速器機制」,它會使微觀風險管理技術效力下降。第三,從外部監管看,監管寬容和政府干預也會助長舉債。鑑於房地產業對消費、投資和政府收入的巨 大作用,許多國家都支持甚至干預房地產業發展,鼓勵發展房地產信貸業務。

  與房地產業債務過多相伴的,往往是銀行貸款標準的放鬆。一些本來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居民和企業終究會違約,導致銀行出現不良貸款。貸款增長和貸款 標準放鬆導致房價高漲;而不可能永遠上漲的房價一旦回落,「債務加速器機制」就會導致更多借款人的貸款與價值比率(Loan-to-Value Ratio)和債務與收入比率(Debt-to-Income Ratio)上升,甚至使許多房產變現價值低於貸款額,進一步形成銀行不良貸款。房價的下降和借款人違約的增加會迫使銀行嚴格貸款標準,從而使借款人不但 難以獲得新貸款,出現信貸緊縮、房價進一步下降和經濟緊縮。

  綜上所述,舉債過多是房地產的風險之源,而儲蓄率過低、監管寬容和政府干預加劇舉債過多。因此,保持較高儲蓄率,加強監管和減少政府干預,是縮減房地產風險的重要辦法。

中國房地產風險之源

  目前中國房地產風險相對小於其他國家,且相對容易控制,原因在於:

  首先,支持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基本面因素仍然存在。城市化進程和居民收入增加,決定了對房地產的實際消費需求依存,經常項目盈餘,儲蓄大於投資, 沒有依賴外國資金。其次,即使房價下跌,中國銀行體系受到的衝擊有限。因為購房者所動用的儲蓄佔商品房交易金額近三分之二,住房抵押貸款佔全部信貸比重遠 低於美國。第三,政府有比較充足資源來應對與房價下跌有關的風險。政府不但有10多萬億元儲蓄存款,而且有包括土地在內的大量國有資產(如國有企業、土地 和自然資源)。

  然而,在別國發生作用的一些房地產風險機制,已經在中國顯現。例如,銀行間的激烈競爭,使銀行為保證和爭取市場份額而增加放貸,並可能放鬆貸款 標準。再如,貸款與價值比率和債務與收入比率對房價和居民收入的變化十分敏感。如果房價下降,則即使貸款規模不變,貸款與房價比率會上升,借款人通過出售 房產來償還貸款的能力下降。如果收入下降,則債務與收入比重上升,借款人在有生之年償還債務的能力下降。房價的下跌和居民收入的下降會在「債務加速器機 制」作用下,形成逆向循環。

  從趨勢看,中國房地產風險之源,將表現為可用儲蓄下降及其引致的債務增加。所謂可用儲蓄,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可以利用的儲蓄資源。該儲蓄既可能 源自國內居民、企業和政府,也可能源自國外投資者。當前,中國的可用儲蓄主要是源自國內。歷年儲蓄的積累反映為金融資產的積聚。

  中國儲蓄量佔20國集團儲蓄總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7%上升到2009年的25%,居全球首位。金融市場越發達,金融的表現形式越多。自 1992年商品房改革以來,儲蓄不但為中國房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且極大地降低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信貸風險暴露。高儲蓄是防範房地產 業舉債過多和金融風險上升的關鍵。

中國房地產業面臨的風險考驗

  對中國房地產至關重要的儲蓄,將可能面臨三方面的衝擊:

  第一,本輪信貸激增的衝擊。國際經驗表明,信貸激增最終會在若干年後出現一些銀行不良貸款,其多少取決於貸款標準的放鬆程度和貸款質量的下降程 度。無疑,這將是對近年來銀行改革實際效果的檢驗。銀行風險控制水平越高,則銀行不良貸款越少,國民儲蓄損失越少。不論這些不良貸款最終以何種方式解決, 最終都會表現為國民儲蓄的損失。

  第二,居民儲蓄佔比相對下降的衝擊。居民儲蓄對於國民儲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儘管自1999年以來一路下降,中國居民儲蓄佔國民儲蓄的比重依然 在40%以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的下降,會減損可用儲蓄規模。因此,政府採取的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持續性和廣泛性,以及計劃生育 人口政策的調整,將對緩解這一儲蓄下降趨勢至關重要。

  第三,國內富人資產重配帶來的風險。目前中國居民財富的存在形式,主要為居民存款、持有債券、股票、信託產品、私募基金、房地產等。

  居民的資產配置將直接影響房價。如果財富分配相對平均,則普遍性的對房地產的實際消費需求足以支持房價穩步走高。但當居民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這些人將其資產配置到國內外其他金融資產的行為將衝擊房價。

  即使在中國不開放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國內外經濟和投資環境變化——如美國提高利率、國內實際利率繼續為負、國內經濟增長率下降,投資收益率下降 和風險上升、人民幣升值預期逆轉——會促使一些投資者通過地下錢莊以及虛報進出口和海外上市融資規模等方式,向國外重配資產。事實上,目前這個資產轉移現 象已經出現。

  在當前國內較多投資機會和較好收益率的情況下,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國內資產對富人仍有吸引力,但本次全球金融危機提醒我們,任何平時看似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都可能打破這種均衡,導致國內可用儲蓄下降,並衝擊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

  總之,中國房地產可能將面臨三個層面風險的考驗:本輪信貸激增帶來的銀行不良貸款、居民儲蓄佔比相對下降、國內富人在全球範圍內資產重配。三者都會導致國內可用儲蓄下降和債務上升壓力,從而使「債務加速器機制」發揮作用。

  中國能否成功承受住第一層面風險的考驗,取決於近年銀行改革的實際效果和現在政府掌握的資源;能否成功承受住後兩個層面風險的考驗,取決於政府能否進一步推進關鍵改革。

  作者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本文為個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